王光鳳,陳永向,李臘梅
?
基本體操對農村幼兒感覺統(tǒng)合能力失調干預效果研究
王光鳳1,陳永向2,李臘梅3
1.成都體育學院,四川成都,610041;2.畢節(jié)職業(yè)技術學院,貴州畢節(jié),551700;3.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綿陽,621709。
為驗證基本體操對農村幼兒感統(tǒng)失調干預的效果,對53名農村感統(tǒng)失調幼兒采取實驗法,一組運用基本體操的訓練對其進行干預,一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通過兩組幼兒實驗前后對其身體素質與感覺統(tǒng)合能力9項指標進行測試,得出兩組大部分指標測試結果差異性具有顯著性,說明基本體操對農村幼兒的感統(tǒng)失調具有一定的干預效果,建議在農村幼兒園教學中適當增加基本體操內容。
體操;感統(tǒng)失調;農村幼兒
目前國內外對幼兒感統(tǒng)失調的調查研究較多,且調查結果顯示所在地區(qū)幼兒均在一定的感統(tǒng)失調率。從相關調查(2006年,四川大學張曉輝[1];2012年謝曉東[2])顯示,四川省內農村兒童感覺失調率屬于較高的水平。傳統(tǒng)的感統(tǒng)訓練需以專門的教具為主,且需有會使用教具專門的師資,因此,無論是教具與師資的配備均會為農村幼兒園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和師資壓力;研究者立足于進一步促進農村幼兒的健康發(fā)展,改善其感統(tǒng)失調情況,嘗試在農村幼兒中以基本體操訓練代替專門的感統(tǒng)訓練,對感覺統(tǒng)合失調進行干預研究,以達到改善農村幼兒感統(tǒng)失調的狀況。
對江油市貫山鎮(zhèn)、東興鄉(xiāng)(兩鄉(xiāng)鎮(zhèn)在江油市人口、GDP均居中下)兩個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大中小班194名4—6歲的幼兒為研究對象。
根據選題和研究的目的通過中國知網查閱感覺統(tǒng)合、行為干預、基本體操等文獻資料,結合中國早教網、中國教育網、Baidu、Google 等網絡平臺,檢索相關研究成果,為本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對江油市貫山鎮(zhèn)小學附屬幼兒園、東興鄉(xiāng)幼兒園兩所幼兒園的53例的感統(tǒng)失調幼兒,采用實驗分組,一組運用基本體操的訓練對其進行干預,一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以驗證基本體操在感覺統(tǒng)合訓練失調干預中運用的有效性。
2.2.1 測量工具 在研究前期,采用北大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提供的感覺統(tǒng)合診斷表(幼兒版)為篩查問卷。該表的效度和信度都經過檢驗[3]。
2.2.2 基本體操動作選取研究者根據該幼兒園設施與師資條件,以及基本體操動作性質與功能,選擇了其中的一部分動作作為訓練內容,如下:
第1類:基本技巧動作
滾翻類:包括團身前后滾翻、前后滾翻分腿起和改變方向的滾動和滾翻等;
劈叉:包括前后、左右三個方向的劈叉;
平衡:包括燕式平衡、側平衡、搬腿平衡等;
踢腿:分正、側、后三個方向的踢腿;
跳步:包括雙跳雙落,雙跳單落,單跳雙落等動作;
轉體:包括跳轉90°、180°和360°;
仰臥起坐:該動作可以采取各種姿勢來做;
其次,女生的動作還有橋,男生的動作有俯臥撐等。
第2類:基本動作主要包括站、坐、走和徒手操等;其中站、坐、走至關重要。
第3類:基本素質和器械基本素質包括柔韌、跑跳和力量練習;器械主要以棍和球為主。在訓練中,以上動作均以相應的動作標準要求。
2.2.3 實驗方案(1)實驗時間
實驗時間為 2017年3月至 2017 年 6月,第1次測量數據為 2016年12月19-23日(2016-2017學年第1學期期末),第2次測量時間為 2017年 7 月 3-7 日(2016-2017學年第2學期期末)。
(2)實驗對象
采用北大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提供的感覺統(tǒng)合診斷表(幼兒版)量表對該園所有學生進行感覺統(tǒng)合能力進行測試,得出其中36名感統(tǒng)中輕度失調(男19名,女17名),17名感統(tǒng)重度失調(男11,女6名),感統(tǒng)失調幼兒共計53例,則選取該53例幼兒為實驗對象。
(3)實驗分組
在感覺統(tǒng)合失調的53名幼兒中選取27名幼兒作為實驗組(該27名幼兒被告知幼兒他們是選取出參加一項表演活動的演員,需要每周集中3次參加表演內容的練習(即專門設計的基本體操練習課),并要求他們好好學習(由于兩所學校距離較遠,每次訓練為每所學校單獨集中訓練。兩所學校均由同樣的老師上課,授課進度與內容完全一致)。另26例感覺統(tǒng)合失調為對照組,融入原來的班級,除正常的課程外,未參加專門的基本體操練習課程。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分組情況
(4)訓練方法
實驗組:每周1、2、4下午增加基本體操動作的訓練方法(每次40min),教學人員由2名專業(yè)人員指導執(zhí)行(1名教學,1名輔助);對照組:按其正常行課。
在實驗前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所測量的指標進行比較、分析。
對所測各項指標結果運用Spss16.0及Excel2003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進行統(tǒng)計描述,計量資料兩組治療前后均值對比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
為避免測量中,兒童自身掌握和領悟動作的差異以及訓練后對掌握動作有所提高所帶來測量差異,在實驗前測量即第一次測量前一學期即2016年9-12月對所有幼兒加入測量項目的訓練,在期末即12月19-23日對感統(tǒng)失調兒童進行第一次測試。
身體素質檢測法:按照國家體育總局《2005 年國民體質監(jiān)測工作手冊》中幼兒(3-6)體質的6項素質(立定跳遠、網球擲遠、坐位體前屈、10m往返跑、走平衡木時間、雙腳連續(xù)跳)進行檢測。
感覺統(tǒng)合能力的測量:采用北京醫(yī)科大學的王玉鳳教授進行了調查和修訂的幾種綜合癥狀評定量表合并編制成感覺統(tǒng)合評定量表。評定標準是根據兒童最近前庭平衡、觸覺過分防御、本體感失調的情況。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身體素質、感覺統(tǒng)合能力比較表
通過實驗組和對照組前期感覺統(tǒng)合和體質各項指標進行測試所得數據,運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處理,兩組指標數據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按計劃實施實驗。
通過5個月的訓練后,對兩個組幼兒的各項指標再進行測試,實驗后同實驗前的各項指標測量方法以及測試人員都相同,對測量的數據通過Spss16.0統(tǒng)計軟件處理,各指標如表3。
表3 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后身體素質、感覺統(tǒng)合能力比較表
注:表中的等于0.000的P值并不等于0,由于在數據處理過程中,設置小數點時,均保留三位小數。
實驗后,身體素質、感覺統(tǒng)合能力9個指標中立定跳遠、走平橫木兩項P值大于0.05,其余均小于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2.1 立定跳遠和網球擲遠立定跳遠主要與腿步爆發(fā)力有直接的關系,在傳統(tǒng)的上課和基本體操訓練中都沒有專門的進行爆發(fā)力的訓練,由于這個年齡段對動作要領的掌握及本身接受身體訓練的能力有限,特別是年齡偏小的基本無法完成體操訓練中的基本素質訓練,從而實驗后測量指標的差異性無顯著性。
網球擲遠主要是上肢力量與腿步、腰力量的配合,實驗中男生的俯臥撐等訓練對其上肢以及腰腹的力量均有一定的效果,有助于其力量協(xié)調發(fā)展,從而實驗后測量指標的差異性具有顯著性。
3.2.2 坐位體前屈、10m往返跑及雙腳連續(xù)起跳 坐位體前屈是反映幼兒關節(jié)、韌帶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彈性的指標;10m往返跑及雙腳連續(xù)起跳是反映幼兒靈敏性、下肢肌肉力量和協(xié)調性的指標。加入體操動作的柔韌練習(前后、左右三個方向的劈叉、下橋等)和下肢力量靈敏練習(雙跳雙落、雙跳單落、單跳雙落)訓練,使其在每個方面訓練更具針對性,以致以上素質均得到較好的發(fā)展,取得較好的訓練效果,因此實驗組與參照組差異性具有顯著性。
3.2.3 走平衡木 通過平衡類動作(包括燕式平衡、側平衡、搬腿平衡等)訓練,實驗組平衡能力得到較大提高,而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測試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值大于0.05。究其原因,在兩所幼兒園中平時所開設的課程中,舞蹈課程較多,舞蹈中練習平衡(如搬腿平衡)的動作較多,對于對照組的平衡能力也有提高作用。因此,兩組的測試結果差異無顯著性。
3.2.4 前庭平衡 研究者把基本體操的滾翻動作(團身前后滾翻、改變方向的滾動和滾翻等)加入訓練內容,可在訓練中不斷改變訓練項目,對幼兒前庭進行更大的刺激,感覺統(tǒng)合能力可得到較大的發(fā)展。通過一系列的滾翻動作訓練,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測試結果表明,差異性具有顯著性。
3.2.5 觸覺過分防御和本體感失調 觸覺的敏銳程度是會影響大腦的辨別能力,身體的靈活性和情緒的好壞[4]。研究者在觸覺的訓練中,體操動作主要以滾翻為主,不同方向的滾翻,可對兒童身體不同的部位產生擠壓和刺激,同時還選用爬、跳步(跳步:包括雙跳雙落,雙跳單落,單跳雙落等動作)等動作,對觸覺反應等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對訓練后兩組測量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實驗組的訓練效果明顯優(yōu)越對照組。
本體感是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肌腱、關節(jié)、韌帶等來自自己身體的一種感覺,人體依靠這種感覺進行動作和行為的調節(jié),有目的掌握著肌肉的收縮和松弛。研究者在實驗中主要選用徒手操、雙跳雙落,雙跳單落,單跳雙落、跳轉90°、180°和360°等,并加入滾翻類動作和素質練習,在增強孩子體能的同時,也對協(xié)調、靈敏等方面有非常顯著的作用。因此,實驗組與對照組測量結果差異具有顯著性。
(1)農村家庭大部分兒童因留守由老人撫養(yǎng),生活中老人代替了其鍛煉的機會和對許多事物的探索興趣。從而感覺統(tǒng)合失調的兒童也越來越多,隨之就出現了以教具為主的感覺統(tǒng)合訓練,為兒童提供相應的刺激和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
(2)基本體操遵循兒童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從兒童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認識規(guī)律和肢體運動特點出發(fā),引導和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從而達到科學、自然、身心合一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在健康教育和促進兒童身心發(fā)展方面更具有實踐意義。
(3)通過實驗在幼兒基本課程中加入體操動作對感統(tǒng)失調進行干預后,其身體的運動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時對動作要領、規(guī)格也逐步理解,本身的理解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經過實驗后,測試結果表明,感統(tǒng)能力和身體素質均得到較明顯的發(fā)展,且大部分測試結果均與未進行專門的基本體操訓練的效果好。
(1)目前在農村地區(qū)有家長或教師少有對感統(tǒng)失調這一概念的認知,而此現象在農村幼兒中情況較為嚴重。建議幼兒園加強對感統(tǒng)失調的認識,關注感統(tǒng)失調兒童,且根據實際采取方式干預,幫助幼兒的良好成長。
(2)目前在農村幼兒園開展基本體操課程較少,此研究是對基本體操干預農村幼兒感統(tǒng)失調的嘗試,建議在加強農村幼兒師資對基本體操的認識和培訓,在平時的課程中嘗試多加入基本體操動作的教學與訓練,同時,需掌握實際情況個別對待、內容靈活多變的原則。
[1] 張曉輝.城鄉(xiāng)學齡兒童感覺統(tǒng)合失調及影響因素研究.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 謝曉東,等.農村地區(qū)學齡兒童感覺統(tǒng)合失調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2(10):947~949.
[3] 任桂英,王玉鳳.兒童感覺統(tǒng)合評定量表的測試報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4,8(4):145.
[4] 楊 霞,葉 蓉.兒童感覺統(tǒng)合訓練實用手冊[M].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7,1,53.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he Basic Gymnastics intervene with Children’s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in Rural Area
WANG Guangfeng1, CHEN Yongxiang2, LI Lamei3
1.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2.Biji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ijie Guizhou, 551700, China;3.Sichuan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 Mianyang Sichuan, 621709, China.
To verify the Effect of the Basic Gymnastics intervene with Children’s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in Rural Area, use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53 rural children with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one group with basic gymnastics training for intervention, and another group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9 indexes of physical quality and sensory integration ability were tested by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The test results of two groups suggests most of the indicator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shows that the basic gymnastics for rural children's sense of imbalance has certain intervention effect. It recommends appropriate increase of basic gymnastics content in rural kindergarten teaching.
Gymnastics;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Rural children
1007―6891(2017)06―0072―03
10.13932/j.cnki.sctykx.2017.06.18
G831
A
2017-08-29
2017-09-07
四川省體育局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4STK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