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連海事大學 圖書館,遼寧 大連 116026)
航海類學術文獻庫建設的實踐探討
高飛,蘇曉宏,姜紅,趙秀華,那春光
(大連海事大學 圖書館,遼寧 大連 116026)
結合大連海事大學“航海類學術文獻庫”的建設實踐,從系統平臺的搭建、資源內容的建設兩方面介紹該庫的構建方式、系統架構、系統功能、建設內容及資源采集等,探討航海類學術文獻庫建設中資源收集、可持續(xù)發(fā)展及利用和推廣等需要注意的問題。
航海類學術文獻庫;系統平臺;系統功能;資源采集
隨著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海量電子資源為主要特征的數字圖書館穩(wěn)步發(fā)展起來,各類數字資源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然而,由于航海類學科專業(yè)文獻無論國際還是國內均產出較少,數據集成商因潛在用戶不足而建庫發(fā)行意愿不強,所以,當前具備一定規(guī)模的航海類文獻數據庫數量極少。航海類學術文獻資源作為交通科技創(chuàng)新尤其是航運領域的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的信息資源,對促進交通運輸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大連海事大學作為交通運輸部唯一一所躋身國家“雙一流”建設的高等院校,作為推動交通運輸科技與文化進步的重要基地,擁有豐富的航海類文獻信息資源和科研成果。為了順應數字圖書館的發(fā)展趨勢,彌補航海類學術文獻數字資源庫的不足;改變學校航海類專業(yè)文獻信息資源保存、管理、傳播、使用的傳統方式和手段,克服該類文獻信息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共享的弊病,同時為了建立起航海類學術文獻的永久保存機制,避免因分散的規(guī)模較小的航海類學術文獻生產和保存機構的消失而造成部分航海類學術文獻的滅絕性消失,學校圖書館建設了航海類學術文獻庫,以期通過對航海類文獻信息的開發(fā)利用,提高此類文獻信息在教學科研工作中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提升航海類專業(yè)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
國外的特色數據庫建設起步于20世紀20年代,國內高校特色數據庫建設主要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陸續(xù)展開。[1]1999年1月正式啟動的CALIS特色數據庫建設項目[2],促進了此項工作的快速發(fā)展,各省市高校圖書館也紛紛以地區(qū)特色資源及優(yōu)勢學科為依托開展了特色數據庫建設[3-7]。綜觀國內特色數據庫的發(fā)展狀況,航海類專業(yè)領域的特色庫寥寥無幾[8]。平臺、內容、建設途徑以及后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問題是特色庫建設過程中普遍被關注的問題。除此之外,每個特色庫都有自己的側重點,即使是同一學科領域的特色庫。大連海事大學的航海類學術文獻庫的建設,不僅充分考慮了同等級別院校特色庫建設的定位,還著重考慮了與已有的廣州航海學院的特色數據庫(側重點在學科特色資源、地方特色資源、學校特色資源[8])的差別,避免重復建設。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將文獻庫的側重點定位在“學術文獻、國際視野、永久保存、開放獲取,并由此努力建成我國航海學術文獻中心”。本文將圍繞特色庫建設中普遍關注的幾個問題分別進行探討。
系統平臺構建是航海類學術文獻庫項目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航海類學術文獻庫項目啟動后,建設小組對平臺的建設方式及平臺軟件的品種做了調研和比較,根據OpenDOAR的統計,截至2013年,國外利用Eprints、Fedora、Dspace三大開源軟件平臺建設起來的機構知識庫已有上千家。我國港臺地區(qū)及中科院、CALIS等相關機構的知識庫建設則多使用Dspace作為基礎軟件平臺進行二次開發(fā)[9]??梢哉f,利用開源軟件進行二次開發(fā)是目前國內外建設比較成熟的機構知識庫平臺多采用的建設方式[10]。然而盡管開源軟件較之商業(yè)軟件,在協同開發(fā)、修改擴展方面均有很強的靈活性,但其對機構的技術和人力資源的高要求也是很多機構不得不放棄該建設方式的重要原因。綜合考慮學校圖書館的人員配備情況、項目的時間限制等因素,航海類學術文獻庫系統平臺的搭建最終選擇超星公司機構知識庫商業(yè)軟件,根據學校實際需求定制開發(fā)。
航海類學術文獻庫系統平臺采用基于Java6.0、Tomcat7、Mysql構建的平臺技術架構,含有數據層、邏輯層和表示層三層架構(如圖1)。數據層主要通過MySQL數據庫存儲,業(yè)務邏輯層技術上采用SpringMVC+mybatis與前臺實現交互,最頂層采用Jquery、Layer、HighCharts、Ckeditor技術。其元數據設計主要依據《數字圖書館規(guī)范建設》、DC(dublincore)元數據標準進行規(guī)范著錄,根據學校的專業(yè)設置選擇性地采集重點學科資源。
圖1 航海類學術文獻庫系統架構
航海類學術文獻庫平臺包括前臺和后臺兩大功能模塊,前臺功能模塊通過訪問控制區(qū)分用戶,分別對應不同的功能,后臺功能模塊主要實現站點管理功能(如圖2)??蓪崿F的具體功能如下:
(1)文獻庫平臺的系統配置,可實現頁面配置、導航管理、檢索管理和訪問量統計等站點功能;
(2)資源的整合錄入管理,建庫人員采集數字化加工后的元數據,包括文本全文、附件、圖片、視頻、音頻等,逐條追加或批量轉換錄入到文獻庫中,之后再進行數據的標引、分類和檢查;
(3)數據分類功能,系統提供對分類的編號、分類的導入、分類數據的相互遷移等功能,還可以自定義分類體系;
(4)數據審核功能,由審核員對數據的字段信息和數字對象進行瀏覽、審核、標記和重新分類,對于錄入和標引的不標準或不完整及分類不準確的數據,審核員可將其標記為“未通過審核”,并可對其進行修改或刪除;
(5)統計功能,收集系統的總訪問量、每種分類的瀏覽量、每種數據的使用情況等;
(6)可擴展功能,系統平臺提供了OAI-DP服務與OpenURL標準接口,配置靈活,具有可擴展性。
資源內容建設是航海類學術文獻庫建設的主體,也是其建設的根本價值所在。中國機構知識庫推進工作組2013年5月至7月針對國內科研機構和高校圖書館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目前國內現有的機構知識庫中存儲的數據包含了幾乎所有類型的知識產出成果,包括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學位論文、專著、專利、研究報告、課件、視頻音頻、實驗數據等,載體格式則涵蓋文本、表格、圖片、課件多媒體、網頁等幾乎所有格式[11]。航海類學術文獻庫建設小組參照現有國內機構知識庫存儲數據類型,根據學校圖書館可獲取的文獻及圖書館現有的資源建設能力,確定了航海類學術文獻庫目前資源內容主要為以航海技術、輪機工程和交通運輸等與航海緊密相關的學科專業(yè)為主的學術文獻,文獻類型按圖書、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學位論文四大類型進行分類,資源載體格式以支持文本、圖片、表格、課件、多媒體等類型為主。
圖2 航海類學術文獻庫系統功能模塊
航海類學術文獻庫數據資源的采集按照獲取渠道按以下五種方式進行建設:
一是直接從開放獲取數據庫和圖書館已購買的出版物商業(yè)數據庫中獲取已公開發(fā)表的期刊論文、電子圖書。建設小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行業(yè)標準,參考交通漢語主題詞表編制與標引規(guī)則,提取了275個航海方面主題詞,同時按照中國圖書分類法,提取U6、F551、F552、D961.9、X55等類目提供給平臺建設方,平臺建設方通過元數據收割,將收割到的期刊論文、電子圖書等的元數據注入庫中,這部分資源以鏈接的方式提供給使用者。
二是依托圖書館原有自建庫“航運文摘庫”的建設基礎,繼續(xù)豐富完善自有數字化特色資源。建設小組以館藏紙本國內外航運類期刊為基礎,將未被三大中文數據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維普數據)收錄的航海類紙質期刊文獻及航運類協作組織、協會、各級海事部門自辦發(fā)行的非正式出版物中的文獻、國際海事組織的公約等通過篩選、數字加工、錄入等過程注入庫中,這部分資源可在線全文閱覽或下載。
三是將館藏航海類紙質中外文圖書通過數字化加工、標引、錄入到文獻庫中。本館共收藏航海類紙質中、外文圖書5萬余冊,其中英文原版圖書5000余冊。建設小組對紙質圖書逐一抽取主題詞,并做好圖書的題名、責任者、出版機構、分類等信息記錄,委托數據加工公司對紙質圖書進行掃描,并對掃描后的圖像進行標引,最后導入庫中。此部分資源在文獻庫中可以“題名”“主題詞”“分類號”“責任者”“出版機構”為檢索項進行檢索,同時也可以通過圖書分類導航樹按類目瀏覽,這部分資源可在線全文閱覽或下載。
四是將學校學位論文庫中的相關數據導入文獻庫中。學校圖書館自2004年采用同方知網學位論文提交系統,目前已收錄本校自2001級至今的碩博論文共14 377篇,建設小組成員利用TPI系統的數據轉換工具,將學位論文數據通過odbc數據源轉換成sql數據庫,導入并鏈接到ACCESS中的ODBC庫,利用航海類學術文獻庫的批量導入工具,再進行整理,已陸續(xù)導入航海類學術文獻庫中。
該庫目前收錄了1980—2013年出版發(fā)行的中外文期刊450余種,數據41 000余條,其中中文庫收錄的期刊90種(主要以CNKI未收錄的館藏期刊為主),數據記錄27 400余條,外文庫收錄期刊361種,數據記錄14 000余條。截至目前,大連海事大學航海類學術文獻庫數據達到268 194條,其中期刊250 236條,圖書8603條,學位論文9324條。
學術文獻庫的建設應由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參與進行,這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但目前航海類學術文獻庫的建設只是圖書館在唱獨角戲,學校的相關管理部門及學院的師生參與熱情不高,數據資源的收集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航海類學術文獻庫發(fā)展的瓶頸。如何提高廣大師生的參與熱情,使之成為學術文獻庫的建設者和使用者,從而保證學術文獻庫建設進入良性運作的軌道,是項目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航海類學術文獻庫建設小組目前主要由圖書館信息技術人員、負責期刊和圖書管理的館員組成。平臺建成轉入資源豐富階段后,越來越感覺到有專業(yè)學科背景的專職建庫人才的缺乏給工作帶來的不利,人員隊伍的保障是學術文獻庫能否持續(xù)建設的關鍵因素;同時項目資金的持續(xù)保障以及學校各方的政策同樣是航海類學術文獻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前提。
航海類學術文獻庫建設只有得到充分利用和推廣才能真正體現其價值??紤]到版權等因素,航海類學術文獻庫一方面將訪問權限控制在校內IP范圍內,使用用途也僅限于學校的教職員工和學生的教學和科研使用;另一方面為了提高該庫的利用率,讓更多的人了解該庫的運作模式和優(yōu)勢,從而讓更多的師生參與到主動提交資源的建庫過程中,課題組采取了多種模式對航海類學術文獻庫進行宣傳推廣,比如在校園網內發(fā)布通知、在圖書館主頁設置專欄、學科館員深入學院宣傳及進行專題培訓等。從近期看,收效還不明顯。下一步計劃通過元數據收割等方式,將航海類學術文獻庫資源納入學校圖書館的統一發(fā)現與獲取系統中,以提高該庫的使用效率;同時通過學科館員加強圖書館與學院教師的聯系,從而提高師生對航海類學術文獻庫的認可度和參與度。
航海類學術文獻庫建設是大連海事大學在行業(yè)內發(fā)揮專業(yè)特色資源引領作用的重要體現,是圖書館保護特色、主動開展增值信息服務的重要途徑。建設特色文獻庫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雖然學校航海類學術文獻庫的平臺已經搭建起來,并注入了一些資源,然而項目的建設離預期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內容的不斷豐富和充實需要更多的師生員工廣泛參與,從而多層次、多渠道地獲取資源;平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獲得學校在人員、經費及相關政策上的保障支持等。同時,庫內文獻資源的深度挖掘整合利用、針對國家戰(zhàn)略需求開展航運領域內定制信息服務等,也是圖書館基于航海類學術文獻庫建設將要進一步重點研究的問題。
[1] 周小萍.遼寧省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問題及對策[J].圖書館學刊,2017(5):58-63.
[2] 周明華,謝春枝,洪正國,等.CALIS“十五”全國高校專題特色庫建設情況綜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4):36-41.
[3] 張忠鳳.華北5省市重點高校和財經類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庫建設情況調研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5(2):16-18.
[4] 鐘伶.香港高校古籍特色庫建設及共享現狀調查與啟示[J].中國中醫(y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6(3):6-10.
[5] 郭太敏,都平平,李丕仕,等.從江蘇省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看特色庫建設的發(fā)展[J].圖書情報工作,2009(19):72-76.
[6] 王金妞.民族地區(qū)高校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庫建設現狀與加強對策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7(17):249-250.
[7] 孫秀艷.黑龍江省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建議[J].人力資源管理,2010(6):316-318.
[8] 朱維喬.航海特色數據庫建設實踐與思考——以廣州航海學院圖書館為例[J].情報探索,2014(5):70-73.
[9] 韋成府,聶華,崔海媛.多館協作開發(fā)的機構知識庫建設——以CALIS機構知識庫項目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3):69-73.
[10] 聶華,韋成府,崔海媛.CALIS機構知識庫:建設與推廣、反思與展望[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3(2):46-52.
[11] 姚曉霞,聶華,顧立平,等.我國教育科研機構知識庫建設現狀調查與分析[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4(5):1-9.
G255.75
A
1006-8724(2017)04-0102-04
2017-07-03
2016年省級本科教改立項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項目
高飛(1975-),女,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圖書館信息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