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真棒
我的寫作沖動始于7歲那年的夏天。
寫下第一首歪詩,古體、七言,不知所云,在父親送的小本子上。那時,家庭所有成員作為讀者,應(yīng)該忍笑忍得臉發(fā)綠吧。不過,他們當我的面除了臉皮有些抽搐,倒沒笑得讓我勇氣盡失。
寫作沖動是表達沖動的第二意識,第一意識其實是語言沖動。正如孩子3歲之后,開始喜歡“胡言亂語”。我的經(jīng)驗是,這時候,千萬別糾正他。先保護孩子表達的“沖動”,那是他觀察社會與自然最真實的觀感。
兒子踢踢3歲左右,說話流暢之后,對話的邏輯是這樣的:
踢踢:“我要多吃飯,長高高,然后就可以捅蝸牛了?!?/p>
媽媽:“為什么要捅蝸牛?”
踢踢:“因為蝸牛爬高高。”
踢踢午睡醒后,踢掉被子,蹲在床上,雙手托腮。
媽媽:“你在做什么?”
踢踢:“你沒看到嗎,我從被子里長出來了,還開出一朵花?!?/p>
有的媽媽會直接回應(yīng)說:不許捅蝸牛;你又不是植物,怎么能開花?
我的回應(yīng)是:你可以和蝸牛一起玩看看誰更高的游戲;小樹苗需要喝水,你也喝點兒吧。
三四歲小兒最擅聯(lián)想。如何將西紅柿與太陽扯到一起?成年人都知道那是通過顏色與形狀的聯(lián)想,有意識的思維活動中所有的觀點都是井然有序的。這些聯(lián)想在幼兒的腦袋中自然而然,毫不牽強。成年人卻因為看到了太多事理與邏輯,或太喜歡看表象背后的脈絡(luò),反而不會或是不愿意再去聯(lián)想了。
我和兒子每日散步時光只有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之中,我們會聊各種事:幼兒園的午飯是什么顏色的?和小朋友們玩了哪些游戲?今天分區(qū)活動哪一個小朋友和你一個組呢?老師今天穿的是裙子還是褲子?心情好嗎?
踢踢會選擇性地回答,偶爾回憶一些細節(jié),比如會說到:“XX小朋友生日,送了蛋糕和玩具給我們,我接到禮物有說‘謝謝呢。”
聽故事要問:然后呢?
我經(jīng)常問兒子:然后呢?
然后,他就會按照自己記得的時間脈絡(luò),給我復(fù)述當日的故事。
有時候會說:“然后我就吃了蛋糕?!?/p>
有時候會說:“然后,我們吹蠟燭、唱生日歌,祝愿他早點考上大學(xué)?!?/p>
4歲的踢踢,可以完整地把他當日的活動講述出來,雖然有些記得不太準。這些口頭表達,整理下來其實就是一篇流水賬。
流水賬,這可能是我們這代人都寫過的假期作文文體。每年假期,語文老師會布置假期作業(yè),寫日記,記流水賬是必然的一項。
之所以假期日記寫成流水賬,大半是因為我們對當日的事情并無深刻印象,或沒有學(xué)會去回憶并理解當日那些舉動的意義。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過的是挺沒意思的。和孩子聊日常生活,在他自己的想象空間,增加些有趣的觀察角度,會幫助孩子增添理解世界的趣味性。
富有幽默感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也會有富有幽默的表達。一個腰腹自帶救生圈的爸爸,被孩子問起來:“你的肚子那么大,里面裝著什么?”
回答若是:“里面裝的是滿滿的才華?!?/p>
孩子以后看到別人大腹便便,也會指著說:“看,那個人好有才華?!?/p>
回答若是:“滿肚子不合時宜的牢騷?!焙⒆右院笠苍S會說別人大腹便便是:“那人一定牢騷太盛?!?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12/21/znxj201711znxj20171130-1-l.jpg">
有一次,踢踢調(diào)皮起來,爸爸和他說:“踢踢,你太調(diào)皮了,把你塞回媽媽肚子里,換一個妹妹出來?!?/p>
踢踢回應(yīng):“爸爸,你太討厭了,把你塞回你媽媽肚子里,換一個好爸爸出來?!?/p>
看,孩子的邏輯,循著大人提供的范本走。
成年人有責(zé)任分階段、分層次地對孩子解釋這個世界。分階段,當然是根據(jù)孩子的年齡階段。兩小兒辯日固然可喜,稚子之齡做振聾發(fā)聵之聲,那是反常。
分層次,則指從淺到深地給孩子解釋。
當我們告訴孩子,吃蘋果會受益,大多不會從蘋果發(fā)源地,所含營養(yǎng)物質(zhì)開始陳述,多半是先說其味極甜、口感爽脆、果纖豐富等等開始。及至大一些,才給他看蘋果的全球產(chǎn)地圖,本國或他國進出口比例,以及食物營養(yǎng)成分表。
不要怨許多人看事情只看表象,就還是孩子思維。因為我們做父母的也不太擅長告訴孩子什么叫本質(zhì)。想想身為父母的我們,在參與社會話題討論的時候,是怎么說話的,大概就能聯(lián)想到孩子以后的社會思維會如何。
所以,幼兒讀繪本,小童學(xué)歌謠,舞象看長篇,弱冠需讀史。
此處必須要說一個詞,邏輯。
人的邏輯有兩種,一種是語言邏輯,一種是社會邏輯。前者是個體看待社會的角度,后者是社會自然角度。往往我們的語言邏輯受制于社會邏輯,因此在發(fā)聲之時有人離題萬里。
如何用大人的語言邏輯讓孩子理解社會邏輯,這還是蠻考驗父母的。怎么辦?通過大量閱讀,讓他讀好書、讀對的書,讀有趣的書。
讀書這個階段,仍然是學(xué)習(xí)怎么表達的階段。都是憤怒情緒,為何有人用目眥盡裂,有人用怒發(fā)沖冠。
如果說,孩子的敘事是一種自然復(fù)述,那么成年人對孩子解釋,是重新回到修訂敘事的這個意義建構(gòu)過程,從而可以徹底地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敘事。
如何寫好文章?比如能寫出“蓬萊文章建安骨,鐘王書法少陵詩”的句子,那當然是要先讀過大量典籍,知道建安七子,看過鐘繇和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品閱過杜甫的詩歌。
仍然還有人問我,怎么寫好作文?
我的回答永遠是:第一,了解自己的生活;第二,了解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