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銀潔
【實踐篇】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的校本化設計
萬銀潔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綜合性學習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得到貫徹落實。綜合性學習非常需要學校整體的頂層設計和實施推進,更需要從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程設置以及設計要點進行系統的理論梳理和實踐總結,形成對一線教師具有指導意義的認識成果、教學模式和實用案例。
綜合性學習;校本化;課程設計
對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意義和性質,新課標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當積極提倡?!钡牵Z文綜合性學習如何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則需要在學校層面結合具體學段和學情做出更多的探索。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綜合性學習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得到貫徹落實。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大多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基本上處于一種教師自發(fā)的零散摸索狀態(tài),雖然有一些零星的實踐嘗試和經驗總結,但在學校層面還缺乏系統的研究成果支撐。語文綜合性學習非常需要學校整體的頂層設計和實施推進,更需要進行系統的理論梳理和實踐總結,形成具有對一線教師具有指導意義的認識成果、教學模式和實用案例。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我們對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進行了系統規(guī)劃和整體設計,這一校本化的課程設計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我們進行校本化的課程設計,在“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這一辦學理念的引領下,在嚴格執(zhí)行國家課程要求、提高國家課程實施水平的基礎上,根據我校博雅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培養(yǎng)目標,構建適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差異發(fā)展、多樣發(fā)展提供課程支持和學習平臺。
根據小學生身心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課程的設計,既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體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同時又增加課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為學生培養(yǎng)興趣愛好、發(fā)展個性特長提供支持和學習平臺,以滿足學生差異發(fā)展、多樣化發(fā)展的需求。
為滿足學生差異發(fā)展的需求,并尊重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我們構建了分層與分類、專項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體系。
1.分層與分類。
我們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基于學生的實際,對本校一至六年級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進行整體規(guī)劃、系統建構,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一至六年級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實施模式。針對不同的年段要求,在低年段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結合自己提出的問題,共同討論。能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周圍事物,用口頭、圖文等方式表達觀察所得和想法。在中年段主要培養(yǎng)學生能針對問題,搜集資料并討論。結合語文學習,能用書面或口頭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有意思的語文活動,學會合作,并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進入高年段的學習時,學生要能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獲取資料,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學寫簡單的研究報告。能策劃簡單的語文活動,對相關主題進行討論分析,嘗試寫活動計劃和總結。能針對自己身邊的話題事件或影視劇的人物形象,進行討論、專題演講,明辨是非。
2.專項與綜合。
語文綜合性學習應體現為語文知識與能力的綜合運用,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發(fā)展,所以,課程設計還應體現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比如,在低年段,我們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以繪本閱讀為依托開展綜合性學習,主要培養(yǎng)學生聽與說的能力,并將讀、演、編等能力融匯其間,在增加學生的識字量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中年段,主要以經典影視作品欣賞為依托開展綜合性學習,著重培養(yǎng)學生讀與寫的能力,同時將搜集整理資料,創(chuàng)編能力等統整其間。在高年級,則開展以學生自己組織的創(chuàng)意性綜合類活動為主,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合作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課程內容和實施對象,安排兩種課程形態(tài),即校本必修課程、校本選修課程。校本必修課程,是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生培養(yǎng)目標,由學校組織開發(fā)實施的,面向全體學生的必修性課程。本校精心開發(fā)實施了“星空繪本館”“星光影院”“多點星創(chuàng)意”“我是大編輯”“讓我讀給你聽”“夢想劇場”等校本課程,詳見文末表1。必修課程主要以課堂教學方式實施,根據課程內容和教學情況,或者安排獨立的課時予以落實,或者作為國家學科課程的拓展,結合學科教學予以實施。校本選修課程,是由學校組織開發(fā)實施、由學生自主選修的,著眼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的,以走班制方式實施的課程。以年級為單位,各年級每學年開設有關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選修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統一在每周周二安排一課時,在本年級以走班制教學方式實施。
綜合性學習活動應是學生自主積極參與的活動,由學生設計,注重活動過程的展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合作與分享,同時進行組織與協調,確?;顒拥捻樌M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是跨領域、跨學科的,也是開放和多元的。
1.選擇符合學生興趣的學習主題。
學習主題是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靈魂,好的學習主題利于學生完整的知識、能力、情感結構的形成。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應是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與語文相溝通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把書本知識和生活中的信息、知識聯系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問題意識,形成有意義的語文綜合性學習主題。
2.確立適合學生發(fā)展的語文學習目標。
語文綜合性學習提出后,便以開放的特性激發(fā)了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綜合性學習充分體現了三維目標的整合,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進行具體分解與細化,有利于一線教師有計劃地進行教學設計。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與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它強調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具有問題意識,這是進行綜合性學習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遞進發(fā)展,就是指在現實生活中綜合運用聽說讀寫等能力解決實際問題。這一能力是對語言文字理解與運用的能力,是語文課程的基本任務,更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基本要求。
3.運用多種利于學生參與的活動方式。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活動,自始至終都是學習的主人。這一學習活動重視的不是結果,而是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活動的過程,以及過程中豐富有趣的體驗。在整個過程中,教師的有效指導是語文綜合性學習成功實施的基本條件。學生開展活動時,教師的指導須貫穿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全過程,因為學生在學習中的這種自主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活動中,在指導下,通過自己不斷地學習逐步形成的。要設計多樣化的活動方式,既有個人活動,也有小組活動。個人活動的組織形式能夠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在個人完成活動后,還要鼓勵學生積極與同伴進行交流分享。小組活動是基本的組織形式,小組合作活動,不但能優(yōu)勢互補,還能通過交流增進理解、聯絡感情,同時進行自我調整或相互調整,使合作得以優(yōu)化。所以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時,要創(chuàng)造獨立和合作的空間,做到“有分有合”。這樣才能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能力。
表1 常州市武進區(qū)星韻學校語文綜合性學習校本課程
4.設計多角度的評價任務。
設計多角度的評價任務,有助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多角度評價任務的設計應體現綜合性學習評價的針對性和綜合性,對學生的準備過程和展示過程都予以評價,更要將評價變?yōu)榻虒W的資源。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家長參評,形成多角度、多側面的綜合性評定,既讓學生獲得分享成果的喜悅,又讓他們找到自己的不足與努力的方向,如此方能比較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效果。這種評價反饋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興趣,使他們真正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促進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評價形式也應是綜合化的。
G623.2
A
1005-6009(2017)81-0007-03
萬銀潔,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星韻學校(江蘇常州,213161)副校長,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