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要:為了彌補只注重一本語文教科書的封閉教學,根據學生的閱讀期待和目前的閱讀現狀,本文從設置前置性閱讀、關聯性閱讀、探究性閱讀、主題拓展式閱讀等不同的閱讀內容,通過不同形式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讓學生通過讀書促進了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思考;實踐
一、拓展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覺得只注重一本語文教科書是封閉的教學,犧牲的是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造性,甚至扼殺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人們日益學生對于課本之外的文字的閱讀。
(二)綜觀目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形勢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閱讀讀物休閑性閱讀占據了很大比例,例如漫畫和游戲類書籍,這些書中充斥了大量的不良信息,缺乏思想性和人文性,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2、閱讀習慣和閱讀量大相徑庭:每個學生在閱讀數量上有很大差別,而且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造成了孩子們的閱讀習慣也大相徑庭。有的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進行系統(tǒng)閱讀,最高已經被評為學校的七星閱讀小博士,但是有的同學甚至沒有完整地讀過一本名著類書籍,閱讀水平參差不齊,令人擔憂。3、隨著電視、電影、網絡等不同媒體對學生視覺的沖擊,學生的課余時間都在沉迷于游戲、網絡等,學生沒有養(yǎng)成進行讀書的好習慣。
二、根據語文教材選擇多種類型的課外閱讀書籍
教材是教學的憑借,但并不是唯一。在新時代的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中,語文課僅憑借一本簡單的教材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我們嘗試在閱讀教學中根據教材選擇拓展式課外閱讀的書籍,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前置性閱讀
由于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學生如果在不了解課文相關寫作背景和作者背景的情況下就很難理解文字所傳遞的情感信息。以小學三年級下冊課,有關于地質學家李四光少年時代的故事《奇怪的大石頭》,以及工業(yè)化時代人類不珍惜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惡果的例子的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等。如果學生能夠在學習之前就了解課文相關人物背景、作者背景和寫作背景,一定能夠在教學中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因此課外閱讀可結合教材的內容引導學生開展前置性閱讀。現在網絡信息量非常大,學生能夠通過上網搜集資料來進行自行查閱相關資料,也可以去閱讀相關的書籍,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查閱資料可以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創(chuàng)設一個更加開放的語文課堂。
(二)關聯性閱讀
教材選取的文章往往是一件作品的節(jié)選或一個作者的某一篇文章,這時候適時推薦學生閱讀與之關聯的作品, 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而且也能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三年級為例,我們將本冊中相關的名家、名篇的作品進行了拓展:課文《荷花》作者葉圣陶,對應拓展《稻草人》;課文《和時間賽跑》作者林清玄,對應拓展《林清玄散文集》;課文《風箏》作者賈平凹,對應拓展《抱散集》;課文《蜜蜂》作者(法)法布爾,對應拓展《昆蟲記》;課文《燕子》作者鄭振鐸,對應拓展《海燕》;課文《爭吵》作者(意)亞米契斯;對應拓展《愛的教育》,學生可以根據這個書單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
(三)探究性閱讀
探究性閱讀是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以學生自主閱讀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教材文本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周圍世界為參照對象,為學生設置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嘗試活動,主動地獲取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閱讀教學活動。有了問題,學生通過尋找相關書籍進行閱讀,將被動接受現成答案變?yōu)橹鲃犹綄な挛锞烤?,提高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視野,從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主題拓展式閱讀
主題拓展閱讀主題原指文章的主旨、立意、中心思想等,再后來又被引申為題材概念,是社會生活或現象的某一方面,如改革主題、戰(zhàn)爭主題等。通過主題引領的學生閱讀能夠大大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和效率。以三年級為例,我們進行了主題拓展是閱讀的相關嘗試。課文《盤古開天地》主題拓展閱讀《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課文《寓言兩則》主題拓展閱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課文《女媧補天》主題拓展閱讀《中國神話與民間傳說大全集》;課文《獅子和鹿》主題拓展閱讀《伊索寓言》;課文《玩出了名堂》主題拓展閱讀《名人傳記》,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交流形式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閱讀了不同類型的書籍。那么通過何種途徑和方式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呢?
(一)推薦好書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情況,把自己閱讀過的圖書向全班同學進行推薦。學生可以介紹該書的主要內容、寫作背景、書中主要人物。學生也可以講一些書中有意思的故事情節(jié),激發(fā)其他同學閱讀該書的興趣。
(二)讀后感交流
班級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讀后感交流會。同學們根據自己的閱讀情況記錄下最真實的閱讀感受,進行交流。讀后感并非簡單地對書籍內容的再次陳述,而是將書中內容和自己的生活世界聯系起來的一次再思考。同學們經過這樣的思考,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自我認識,這對成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朗誦會
朗誦會也是促進學生閱讀的一個好的方法?,F在的語文教學都特別強調朗讀的訓練,但是單純課本的朗讀遠遠不能滿足現在的需要,借助課外閱讀的有效補充,能夠有效地彌補課內的不足。朗誦會上學生可以根據文字的感情,給朗誦配上背景音樂,讓音樂給文字增加感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字所傳遞的情感。
(四)話劇表演,情景再現
學生可以通過小話劇的形式再現閱讀文本的內容,自己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將對人物的理解通過話劇的形式表現出來,用更加直觀的方式表現自己閱讀的收獲,同時也鍛煉了同學之間的團結合作的精神,創(chuàng)設了一個更加開放的閱讀環(huán)境。
通過閱讀,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提高他們對不同書籍的鑒賞能力,提升他們的閱讀品位,通過讀書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思想素質。通過閱讀促進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通過讀書促進了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彌補學生在語文課上的不足。課外閱讀量大的學生,不僅遣詞造句寫作能力較強,其它的知識面也比較廣,思維比較敏捷。真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