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娟
【摘 要】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師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操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并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使得他們能夠在其中積極主動、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數學理解,并通過相互合作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創(chuàng)設置疑情境 創(chuàng)設形象情境 創(chuàng)設成長記錄情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2.086
有效的數學學習來自于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與對數學活動的參與。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播的本領,而在于鼓勵、喚醒、鼓舞。”因此,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使得他們能夠在其中積極主動、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數學理解,并通過相互合作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所以,在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基礎上,根據現行新課標教材和學生特點,我決定從創(chuàng)設情境入手,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是一件有意義的、愉快的事,從而更好地學習數學,探究數學。
一、創(chuàng)設置疑情境
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他們特別強烈的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創(chuàng)設置疑情境正是為了滿足學生這一需求。在教學的過程中,置疑情境的形成不是自發(fā)的,而是教師為把學生引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而有目的的設置的。學生被這“疑”的情境深深吸引,從而積極的對情境中的“疑”產生迫切的解決的渴望。
比如教學《平年、閏年》時,我對學生們說:“只要大家任意說出一個年份,老師馬上即可判斷出是平年還是閏年,二月有多少天?!睂W生們心里裝著一個迷,于是爭先恐后地舉手發(fā)言,有的想試一試我的真假,有的想“難”住我,結果我不僅說得快,而且說得對。驚嘆之余,學生們急于想知道我快速判斷的“絕招”于是帶著熾熱的追求,開始了對新知識的學習。
二、創(chuàng)設形象情境
在現實生活中,正常人的聽覺與視覺是相互依附的。據研究表明,與其他任何形式的信息相比,聽覺信息和視覺信息相結合能更牢固持久地把信息保留在記憶中。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輔助設備,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系統(tǒng),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例如教學五年級“相遇問題”應用題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用動畫出示小明、小麗兩人從家同時向中心廣場走,先每人一小時一小時地走,再到同時走3小時最后兩人在中心廣場相遇。這時,再出示問題。學生通過看、聽,不僅會計算,還理解了相遇問題中的同時相向概念。使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相遇行程中。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靜態(tài)的畫面動態(tài)化,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形成了生動的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
三、創(chuàng)設新奇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接觸新異刺激時,大腦皮層會出現優(yōu)勢興奮中心,這時大腦的運動處于緊張而愉快的狀態(tài)。教師若能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新奇的游戲,學生則感到奇特不已,妙趣橫生。教學效果極佳。
例如,復習“整除”時,上課開始我便和同學們做了一個這樣的小游戲:學生起立后,我并未像往常一樣請同學們即刻坐下,而是說:“請學號是最小偶數,但又不是質數的同學坐下?!蓖瑢W們立刻興奮了起來。接著,我又說“請學號既是奇數,又是合數的同學坐下,”“同時能被2、3、5整除的學號的同學坐下……”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活動中高漲了起來??吹酵瑢W們臉上的笑容,我激動不已。思想在這里交流,經驗在這里豐富,思維在這里拓展。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深刻。
四、創(chuàng)設真實活動情境
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師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操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并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活動的情境,讓學生所學知識得以檢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讓數學從學生的生活中走出來,使數學知識貼近學生的生活,你會發(fā)現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會明顯提高。
比如,學完《步測目測》后,我把全班同學分為三組,帶他們到學校操場對操場的長進行步測。分組進行,每組中都有細致分工。在活動中,每位成員都是那樣認真,興趣都是那樣的高昂,我深深得被他們感動了。在活動中,學生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和“做”數學的樂趣。學生在“做”中學,“做”中學會應用,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五、創(chuàng)設成長記錄情境
多年來,我國中小學教育評價存在諸多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數學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素養(yǎng)的提高。
因而,在《標準》中提出了建立評價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得當,不僅可提高學生素養(yǎng),更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出其潛能。因而,我在班內建立了成長記錄袋,在成長記錄袋里包含有學期開始、學期中和學期結束三個階段的學習資料,來反映他們數學學習的進步歷程,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整合的情境,讓他們從整體上看到數學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這一冊數學書的全貌。學生從成長袋中看到了自己的點滴進步,從而增加了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了一個濃厚的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在自己的參與實踐中會產生諸多復雜的心理體驗,從而使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實踐表明,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一種教學藝術。掌握了這種藝術,對快樂教學大有裨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