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梅
摘 要:在我國的西部農村,勞務輸出已經(jīng)成為了當?shù)氐囊环N主要的經(jīng)濟模式,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留守兒童也就隨之產生,并導致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的產生,對當?shù)氐慕逃龓砹撕艽蟮奶魬?zhàn)。本文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在學校與家庭中的學習需求與心理需求,目的是找到留守兒童在學校與家庭中所面臨的問題與障礙,以便學校、家長以及社會部門對留守兒童的成長有一個全面的掌握,提供充分的教育參考,促進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需求;學習需求
一、 農村留守兒童在學校的需求
(一) 學習需求
學校是人才培養(yǎng)的專門機構,其有著特殊的教育場所和條件資源,這對留守兒童的文化教育和心靈培養(yǎng)具有較好的優(yōu)勢,因此,在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上,學校應該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 完善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制度。
完善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制度,需要推行在校教師對留守兒童的幫扶、救助計劃,積極解決留守兒童吃、穿、學習、娛樂等方面的問題。學??梢越⑥r村學校少年宮,組織開展留守兒童趣味活動和各種競賽活動,豐富孩子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2. 要加強教師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建設心理疏導平臺。
留守兒童的該年齡階段可塑性極強,教師作為指導者,在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要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注重引導和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給性格孤僻的孩子以照顧和溫暖。為此,學校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應對現(xiàn)階段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水平。其次,在農村中小學建立心理健康輔導室,開展對留守兒童心理疏導和情感疏導,解決他們的心理缺陷問題,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
3. 要加強與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的溝通聯(lián)系。
學校應當建立多功能休息室,配置有圖書、電腦、電話,讓留守兒童在學校一樣能感受到豐富多彩的生活,并且可以通過電話和網(wǎng)絡與遠在外地的父母聯(lián)絡。有的學校,堅持讓教師指導留守兒童每月用書信與父母溝通,讓父母了解留守兒童的內心,密切關注孩子與父母的情感溝通,并且在感受親情溫暖的同時,可以提升閱讀寫作水平,十分值得借鑒。
(二) 心理需求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力量來協(xié)調管理、綜合解決。但從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來看,主要應從學校來改善。改進學校教育方式,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農村學校是一個直接實施留守兒童教育的單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功能在農村地區(qū)并不完善,這時應該由學校來填補。針對留守兒童的學校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第一,建立留守兒童關懷組織,全面負責學校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
我們可以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并成立“托管部”,由專人來對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進行管理,照顧他們的日常起居與學習。學校里的教職員工也可以和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每位教師每個學期要為留守兒童解決若干件實事,做到留守兒童的生活有人照顧,學習有人輔導,情感有人疏通。
第二,建立專門檔案制度,建立留守兒童和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制度。要對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或監(jiān)護人地址和電話號碼進行詳細登記,通過他們可以及時了解孩子們的思想、行為、學習、生活和個人情況,使教師能夠有針對性地掌握留守兒童的真實情況。開設親情電話,向留守兒童的家長、監(jiān)護人公開校長、教師、班主任的電話號碼,有條件的地方可開設專線電話或電子郵箱。對加強學生、家長和教師之間的交流,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三,建立和完善教師家訪留守兒童談話制度,中小學教師定期走訪留守兒童家庭,幫助解決其生活教育中的困難和問題。學校定期召開教師、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交流會,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第四,在農村學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詢制度,配備教師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或聘請輔導教師,定期開展心理輔導,預防和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引導留守兒童更好邁過身心發(fā)展變化較快的時期。
第五,建立教師代管家長制。即教師與留守兒童結對,老師代替家長承擔職責,從學習到生活全部負責。這對學校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幫扶工作,為農民工教育管理子女解決后顧之憂,有重要的作用。
二、 農村留守兒童在家庭中的需求
(一) 學習需求
家庭是教育的基本單位,是留守兒童情感的主要寄托,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對留守兒童的成長起著直接的作用,因此,家長應盡量鼓勵留守兒童就近入學,因為家長與留守兒童關系最為密切,任何政府機構、學校、社會組織的關懷都不能成為父母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的替代品,因此留守子女與家長就近入學工作是解決留守問題的根本方法,家長應該努力提高對孩子的監(jiān)護質量,留守兒童的父母不能簡單地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看。我們必須盡全力改善護理質量,而留守兒童的父母必須隨時填補,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欠缺,家長必須主動通過學校,不定期的和孩子溝通,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更好地發(fā)現(xiàn)和解決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盡量保持頻繁接觸,讓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溫暖,以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二) 心理需求
1. 農村父母要增強對子女的監(jiān)護和教育意識
許多留守兒童的父母關心和教育他們的孩子的意識比較淡薄,甚至一些家長外出工作多年不回家看孩子。雖然父母都在努力賺錢,但也不能忽視孩子的教育,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在其成長的過程中是不可替代的。沒有父母的關懷和教育意識,留守兒童可能表現(xiàn)出更多的心理和行為問題。
2. 留守兒童家長應妥善安置孩子
大部分的留守兒童,被父母交給他們的父母或兄弟姐妹,爺爺奶奶和叔叔阿姨們能做的就是讓孩子吃東西,而對于孩子的成長教育作用較小。有的不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有的想教育卻不知如何教育。
總之,如何提高父母對孩子的關懷意識,促進父母關注對孩子的教育,如何讓農村留守兒童健康的成長,預防留守兒童的心理和行為健康問題,這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需要家長、社會共同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