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英
摘 要:群文閱讀教學是把語文知識和人文精神轉化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既開闊了學生視野和精神家園,又提升了教師的專業(yè)思想和專業(yè)能力。本文以《龜兔賽跑》《陶罐和鐵罐》《螞蟻與屎殼郎》三個寓言故事為授課案例,闡述作者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的策略與做法。
關鍵詞:群文閱讀;寓言教學;對比;興趣
群文閱讀是近幾年來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它不同于傳統的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是以一定議題為依托,以粗讀略讀為手法,以分享閱讀感悟為核心,以探索發(fā)現為樂趣的閱讀教學。在群文閱讀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不單單要完成原來語文課堂的識字學詞學句閱讀任務,還要加大閱讀量,閱讀在課堂教學的比重明顯大于一般的語文教學課堂。那么,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如何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呢?下面就中段閱讀“寓言故事”中的表達方式,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 文本的選擇扣“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中年段的兒童讀書興趣一般喜歡讀故事、寓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于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夸張的想象、豐富的語言和擬人化的生活事物尤為感興趣。因此,我在教學時選擇了寓言故事作為切入點。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和引發(fā)其對語言文本的一些思考,我對文本進行精心挑選,從而為學生搭建橫向比較的橋梁。
二、 群文閱讀的操作方式
群文閱讀的操作方式一般有三種:一篇帶多篇、課內多篇、課外多篇??紤]學生接觸群文閱讀的機會有限,我采用一篇帶多篇的方式,選擇了《龜兔賽跑》《陶罐和鐵罐》《螞蟻與屎殼郎》。下面是這節(jié)群文閱讀活動的案例:
寓言故事中的“對比”
◇課前交流:
猜謎游戲:同學們,咱們玩一個猜謎的游戲,好嗎?聽老師說關鍵詞,你們猜寓言的名字。誰先猜到就大聲說出來!(師:小鳥,青蛙!生:坐井觀天;師:農夫,莊稼,兔子!生:守株待兔;師:狼,洞,羊圈!生:亡羊補牢。)看來,大家對學過的寓言故事印象都很深刻!(板書:寓言故事)
(一) 引“對比”
師:有一個寓言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它就是《龜兔賽跑》(貼題目——出示閱讀單)
◆人物:烏龜 兔子 ◆特點:爬得慢 跑得快
◆結果:贏 輸 ◆寓意:雖然慢,只要堅持不懈,最終就會贏得勝利。
同學們,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故事內容:烏龜和兔子比賽跑步。人人都以為兔子會贏,因為兔子跑得很快,而烏龜呢,只能慢慢爬著前進。但結果呢?兔子輸了,烏龜贏了。原因就在于兔子在半路上睡大覺,烏龜雖然爬得慢,但一刻不停地向終點前進。從中我們得出:雖然慢,只要堅持不懈,最終就會贏得勝利的道理。
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閱讀單上所填的詞語,你發(fā)現了什么?
教師提示一下(人物,特點,結果;爬得慢,跑得快;贏,輸)這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咱們就一起去尋找藏在寓言故事中的“對比”吧。(板書:對比)
(二) 找“對比”
下面,我們再來讀兩則寓言,它們的名字是《陶罐和鐵罐》《螞蟻與屎殼郎》(貼)(課件出示閱讀提示)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這兩個故事,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閱讀卡,去尋找更多的“對比”。
(學生活動:提示用簡練的語言來填寫,看看哪組先完成)
師:好了,誰把你們組閱讀卡上的內容和大家分享一下。(組織學生小組交流)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默讀課文找到了寓言故事中的對比,完成了閱讀卡,那這兩個故事是通過人物描寫中的哪一種方法來突出人物性格特點的呢?請同學們選擇其中一則寓言,找到相關語句,做好批注。(學生品讀)
好了,誰來把你找到的句子和大家分享一下。(師生歸納動作、語言并品讀。)
(三) 用“對比”
1. 好了,同學們!剛才我們在寓言故事中,找到了很多的“對比”,這些“對比”讓我們對故事中人物的印象更深了。剛才有同學悄悄地告訴我,他也會用這樣的“對比”,來創(chuàng)編故事。現在,老師就給大家一次展示的機會。
2. 這不,老師準備寫一個寓言故事,可是只寫了個開頭。[出示開頭,指名朗讀]
一天,太陽和風在爭論誰比較強壯。風說:“當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著外套的老人,我打賭可以比你更快要他把外套脫下來?!闭f著,風便…… 太陽……
師:風和太陽是怎么說,怎么做呢?結果又如何?請同學們小組討論,創(chuàng)編故事。
3. 學生創(chuàng)編,教師巡視。
4. 展示交流。
5. 小結:同學們真的很厲害,你們不僅能在寓言故事中找到各種對比,還能運用對比完善故事情節(jié),請為我們今天出色的表現鼓鼓掌吧?。ㄕ坡暎?/p>
三、 激發(fā)閱讀寓言的興趣
寓言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其道理是寓意于故事中的。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善于講故事,通過有聲語言和無聲寓言,把寓言的故事聲情并茂地講給學生聽,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聽課興趣,同時學生在聽取老師講故事的過程中,因為故事能激發(fā)聽者的想象,頭腦中連續(xù)充滿疑問,好奇心逐漸占據主導位置,就能探尋到某些問題的解決之道,而創(chuàng)新的種子也就在不知不覺中被播下,而且,老師的故事極易引發(fā)學生講故事的欲望,此時老師再順勢引導學生講一些類似的故事。這樣,不知不覺中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簡單走向豐富。在這座橋上來回走幾遍,孩子們既看見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fā)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
參考文獻:
[1]刁生虎.隱喻與寓言——以先秦諸子為中心的探尋[J].番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04).
[2]曹燕.有一種美麗叫思想——寓言閱讀教學中的幾點感悟[C].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2006.
[3]孫克春.用寓言開啟孩子的心靈之門[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