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銀子
摘 要:由于小學語文教學是以“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中心,而閱讀又是達到這種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因此備受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視。微課的應用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起到幫助理解、強化記憶、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教學 微課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054-01
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關鍵手段,但由于受唯分論和小升初擇校壓力的困擾,以及小學閱讀結構的不合理,缺乏教師的重視和指導,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根本的重視。閱讀決定著小學生的知識面和學習方法的形成,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愛讀書的孩子他的各門功課都會很優(yōu)秀,因為閱讀能夠促進他們理解能力的提高,這也是我們長期所說的語文是各門自然學科工具課的重要體現(xiàn)。新教改推行之后,教育理念側重于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提升,因此必須重視起閱讀課教學。微課的廣泛應用,無疑能幫助教師實現(xiàn)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在近年來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實踐中,筆者非常重視微課的應用,也獲得了一些成功的經(jīng)驗與成績,特于此撰文提出,以與廣大教育同仁切磋交流。
一、應充分發(fā)揮微課形象直觀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眾所周知,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nèi)容,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小學課節(jié)時間的要求,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穿插微課內(nèi)容不宜超過10分鐘。小學語文課文一般都比較短小,高年級的教材按照學生的閱讀速度一般能在10分鐘之內(nèi)完成,為打造高效課堂,教師就必須把握好課堂進度,這樣在穿插能幫助學生進行閱讀理解的微課素材時就不宜過長,這就需要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材料時一定要做到精選精編。好的微課素材一定是視聽效果的完美結合,課堂要求學生在最短時間內(nèi)了解文章大概意思、主要人物,教師就可以在課下圍繞這些方面來組織視頻材料。如今網(wǎng)絡資源十分龐大,要找到一個小學課文作者的生平事跡一點都不難,教師可以認真圍繞這個主題去挖掘探索,多選擇人物的生平趣事以及有正面教育意義的視聽材料展示給學生,這樣就能極大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例如在講《草船借箭》一課時,我就在課下準備了一些相關的影視片段,學生在觀看這個短小視頻時都是聚精會神的,盡皆被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所陶醉,在視頻材料播放完畢,我再讓學生閱讀這篇課文,學生興致很高,甚至達到了閱讀完就能夠精彩復述的效果。因為這個視頻微課的安排,我把這節(jié)課又延伸到了課下,讓學生在課下找來《三國演義》的故事來讀,并安排他們利用寒暑假詳讀這本偉大著作。后經(jīng)我調(diào)查,我們班的學生都讀了這本書。這不能不說是微課之功。
二、教師應精研教材,認真挖掘與之相關的微課素材
小學語文課文的選擇安排都是經(jīng)過教育學家認真篩選定型的,其知識結構都非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只要教師勤于精研教材,幾乎每篇課文都能找到有趣的視頻材料。在材料選取中,教師要把握小學語文閱讀微課教學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基本功,旨在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和生活場景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充分體會語文課本的情感描寫,感受小學語文課文的魅力,從而實現(xiàn)以讀促寫,以讀促語文能力的提高。微課教學應該做到認真選取、精心編排、有效引導和真誠互動,從而形成高效課堂教學,實踐每節(jié)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如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時,有條件的教師可以找來這幾種植物的種子,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在組織微課視頻時,可根據(jù)蒲公英、蒼耳和豌豆三種不同植物的種子傳播方法分別進行制作,從而讓學生清楚直觀地組織認識不同植物種子的不同傳播方式,從而能夠高效地理解課文,并進行聲情并茂的閱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微視頻中利用真實有趣的圖片,配上講解,建立“蒲公英降落傘是什么樣的”,“蒼耳是怎么掛到動物身上的”和“豌豆如何傳播種子”等三個視頻教學主題,如此生動有趣的視聽材料教學,一定會加強學生對于教學場景的足夠認識,達到對閱讀材料的正確理解。應該明確,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知識大多集中于生活型知識和概念型知識,學習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熟練掌握漢語這一學習工具和交際工具,體會漢語言的博大精深,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和寫作能力,為更高層次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微課教學的感染力強,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學習特點,自主選擇微視頻內(nèi)容,反復觀看,有利于理解教學內(nèi)容。如在教授《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可以將閱讀技巧、童話背景等知識做成微視頻的形式,引導學生在課下預習閱讀階段就可以清楚了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將相關知識制作成微課,通過視頻的形式播放給學生,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和文學特色。在播放微課后,教師可以將微課課件放到網(wǎng)絡平臺上,通過家長的監(jiān)督和指導,引導學生在家中大聲朗讀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盡情展現(xiàn)語文閱讀的魅力。
三、語文閱讀微課程的設計和制作一定符合微課特點,不能在課堂上喧賓奪主
微課僅僅是分擔一部分教師教學的職責,雖然能放大課堂教學的成果,但是不能取代教師的教學地位。因此,教師應該對于微課有充分的認識,做到信任而不放縱、適用而不濫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應大量閱讀以擴大知識面,將對于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有效認識集中錄制到微課視頻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對課文內(nèi)容的正確理解,以幫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消除了以往課堂只能一次聽講的可能性,建立了多次學習的平臺。微課的介入與融合使得語文課堂教學靈動鮮活,趣味盎然。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微課只是課堂教學的補充而不是主流,珍視現(xiàn)代化手段給課堂教學的機遇與挑戰(zhàn),積極研究實驗取其精華,讓微課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在新課程標準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掌握語文學科的各種技能,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和理解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穿插使用微課材料,一定要把握好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課文內(nèi)容針對性強,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等特點,只有這樣,小學語文閱讀微課教學才能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 葉和明 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新課程學習(上)》 2015年0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