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健
(江蘇省高郵市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江蘇 高郵 225600)
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與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效果對比
羅 健
(江蘇省高郵市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江蘇 高郵 225600)
目的:比較用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與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效果。方法:對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江蘇省高郵市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收治的57例膽總管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隨機將這57例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甲組中有28例患者,乙組中有29例患者。對甲組患者采用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術進行治療,對乙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進行治療,然后比較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手術的用時、術畢至胃腸功能恢復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結果:與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其術畢至胃腸功能恢復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均更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的用時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用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相比,用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治療該病的效果更好,能有效地減少患者術中的出血量,縮短其術后身體康復的時間。
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膽總管結石
膽總管結石是指位于膽總管內的結石。該病可分為繼發(fā)性膽總管結石和原發(fā)性膽總管結石兩種類型,其中多數(shù)為原發(fā)性膽總管結石。臨床研究表明,繼發(fā)性膽總管結石是來源于膽囊內的結石,原發(fā)性膽總管結石是直接在膽總管內生成的結石[1]。膽總管結石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發(fā)熱、腹痛等,病情嚴重時可并發(fā)肝膿腫[2]。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的方式治療該病。但過去傳統(tǒng)的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不利于其術后的身體康復。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的發(fā)展,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在膽總管結石患者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本次研究中,筆者進一步比較用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與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效果。
選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江蘇省高郵市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收治的57例膽總管結石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隨機將這57例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在甲組中,有女11例,男17例,年齡為22~85歲,平均(52.7±11.4)歲。在乙組中,有女14例,男15例,年齡為24~87,平均(53.4±11.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中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臨床上規(guī)定的膽總管結石的診斷標準。2)具有進行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與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指征。3)自愿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1)患有惡性腫瘤。2)臨床資料不全。3)患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
1)對甲組患者采用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術進行治療,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在其肋緣下做一個切口,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找到膽囊。分離并切除患者的膽囊,結扎其膽總管。將其膽總管縱向切開,探查結石的位置。將患者膽總管內的結石取出,然后沖洗其膽總管。用T型引流管對患者進行引流,用3-0號可吸收線縫合其膽總管??p合完畢后,將T型引流管經患者右鎖骨中線的肋緣下戳孔引出。最后縫合其手術切口。術后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2)對乙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指導患者取頭高腳低的右高斜位,對其進行全身麻醉。采用4孔法對其實施腹腔鏡手術。在手術的過程中將患者的膽囊三角充分暴露出來,離斷并結扎其膽囊動脈和膽囊管。切開患者膽囊的漿肌層,用電刀切斷其膽囊系膜。用腸耙牽拉其十二指腸,充分暴露其十二指腸的韌帶。在患者十二指腸上方的2 cm處分離其膽總管前壁,并在前壁無血管的區(qū)域內將其膽總管壁縱向切開0.8 cm ~1 cm。將患者膽總管內的膽汁吸凈。用取石籃將其膽總管內的結石依次取出。用T型引流管對患者進行引流,用3-0號可吸收線縫合其膽總管??p合完畢后,將T型引流管經患者右鎖骨中線的肋緣下戳孔引出。最后縫合其手術切口。術后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手術的用時、術畢至胃腸功能恢復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術中的出血量、手術的用時、術畢至胃腸功能恢復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其術畢至胃腸功能恢復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均更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的用時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手術的用時、術畢至胃腸功能恢復的時間及住院時間的比較
膽總管結石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fā)病。過去,臨床上主要采用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治療該病。這種方法雖然能夠有效地取出患者膽總管內的結石,但對其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易使其術后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如切口感染、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等),從而影響其身體康復[3]。近年來,臨床上使用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治療該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與傳統(tǒng)的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相比,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如微創(chuàng)、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等[4]。但進行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對臨床醫(yī)生的要求較高,需要其詳細掌握腹腔鏡的相關知識,且能在腹腔鏡下進行熟練的手術操作[5]。雖然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術還需要一段的時間,但其必然是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其術畢至胃腸功能恢復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均更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與用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相比,用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治療該病的效果更好,能有效地減少患者術中的出血量,縮短其術后身體康復的時間。
[1]張奇志,肖小芬.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6,22(2):74-75.
[2]陳新桂,黃河,楊培生,等.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治療膽總管結石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華肝臟外科手術學電子雜志,2013,2(1):25-29.
[3]汪意青,顧強,徐紅星,等.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臨床療效觀察及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2,18(3):363-365.
[4]梅鋒,李春平,黃愛飛.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臨床應用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0,16(18):78-80.
[5]張寰.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膽道鏡探查取石術現(xiàn)狀與評價[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9,8(1):47-49.
R575.7
B
2095-7629-(2017)15-0099-02
羅健,男,漢族,1981年2月出生,碩士,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肝膽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