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出示作家曹文軒照片)同學們認識這位作家嗎?他寫過《草房子》《青銅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很多作品。
生:我看過他的書,他是曹文軒。
師:對,作家曹文軒。前不久,曹文軒獲得了國際安徒生獎,這是一件讓人興奮的事,很多媒體進行了報道。盡管這么多人寫曹文軒,給我印象最深的,仍是幾年前看到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大話曹文軒》,作者是幻想小說作家彭懿。想聽嗎?
生:很想聽。
師:那我就來讀其中的兩個片段。
片段1:
文軒只會唱“文革”時期的那些聲嘶力竭的歌曲。
我是有幸在現(xiàn)場親耳聆聽過的,是清唱,剛一開始我還以為是什么人打起架來了,再一看,是文軒在怒發(fā)沖冠。唱到脖子粗臉紅動情的時候,文軒還會輔以動作:一手握拳在前,兩腿原地踏步。我跟你說,你笑都笑不出來!因為一秒鐘之前,這位北大教授還在侃侃而談兒童文學,一秒鐘之后他已經(jīng)在眾人面前聲嘶力竭了。
片段2:
去年在天津,我,還有梅子涵等幾個人走在一條黑暗的馬路上。當然還有文軒了。走著走著,文軒就不見了,說是腰病復(fù)發(fā)去買藥了。
十幾分鐘過去了,有人追上來氣喘吁吁地說:“出事了!”文軒砸藥店了?我還在遲疑的工夫,梅子涵已經(jīng)一個惡虎調(diào)頭在往回跑了:“走,我們?nèi)グ盐能幘然貋?!”路上的行人紛紛避讓,一個小女孩嚇得哭了起來,以為來了一群劫匪。當我們這伙子綠林好漢“呼啦啦”破門而入時,卻發(fā)現(xiàn)文軒靦腆地站在柜臺外面,臉紅紅地對里頭的一個女人說:“我沒給?!蹦桥松らT特大:“你給了我!”文軒又說:“我沒給。”那女人又大聲喊道:“你給了我!”
看那樣子,他們會站在那里一輩子重復(fù)下去。
梅子涵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什么我沒給你給了我的,一個男的和一個女的推來推去像什么樣子哦!”后來我們才知道,文軒買完藥給過一百元錢了,可是取過藥要走的時候,他已經(jīng)忘記付過錢了,又拿出一百元錢遞了過去。于是,那女的就說:“你給了我!”文軒就說:“我沒給。”
生:我覺得曹文軒實在太好玩了。
師:哪兒好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唱歌好玩,唱到臉紅脖子粗,還兩腿原地踏步。
生:買藥的時候也好玩,很靦腆的,臉紅紅的。
生:我覺得寫得非常生動,很幽默。
生:這篇文章把曹文軒唱歌時的動作描寫得十分生動。
師:把動作寫得生動,也就是說注重了細節(jié)描寫。這樣的細節(jié)在兩個片段里有好幾處。確實,寫文章要具體,要注意細節(jié)描寫。如果一篇文章無細節(jié),不具體,這篇文章將會是怎樣的命運?
生:文章枯燥,乏味,不生動。
生:這樣的文章我們不愛看。
師:如果你是老師呢?
生:我會給他差評。
生:我不會給他差評的,我會給他一點兒建議,寫文章要有細節(jié)描寫,要寫具體。
生:我是老師的話,我會給他動個手術(shù),就是把一些不具體的地方添一下,沒有細節(jié)的地方加上去。
師:哦,作文美容。看來作文無細節(jié)、不具體,真的不行。我還給大家?guī)硪欢挝淖?,仍是寫人的,印在一本書的折封處。(出示文字?/p>
齊邦媛。
一九二四年生,遼寧鐵嶺人。
國立武漢大學外文系畢業(yè),一九四七年到臺灣,一九八八年從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任內(nèi)退休,受聘為臺大榮譽教授。
曾任美國圣瑪麗學院、舊金山加州大學訪問教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教學、著作,論述嚴謹;編選、翻譯與文學評論多種,引介西方文學到臺灣,將臺灣代表性文學作品英翻譯推介至西方世界。
師:同剛才的《大話曹文軒》比較,這段文字具體嗎?有細節(jié)嗎?(學生紛紛搖頭)這是怎么回事呢?
生:我覺得這個沒有細節(jié)是比較正常的,因為這是一段人物簡介。
師:你剛才的回答里有兩個字特別重要。
生:簡介。
師:人物簡介,“簡”就是——
生:簡單。
生:簡短。
生:簡明。
生:簡潔。
生:簡要。
師:簡單,簡短,簡明,簡要。無細節(jié),不具體,這是一般作文的缺點,卻恰恰是人物簡介的——
生:優(yōu)點和特點。
師:這樣的簡介,一般都是本人擬定的。我也查了網(wǎng)上齊邦媛先生的簡介,發(fā)現(xiàn)在先生自己擬的文字最后加了四個字:卓有貢獻。齊邦媛在國內(nèi)外享有崇高的聲譽,自己為什么不用這樣的字眼呢?
生:她是個十分謙虛的人。
生:她如果自己這么說,給人感覺有點兒驕傲。
師:是的,齊先生為人謙遜。有人說,文品往往能看出人品。這就是大家,真正的大家。(顯示封面)這本書叫《巨流河》,對同學們而言,還偏深些,建議到中學后再看,現(xiàn)在可以推薦給爸爸媽媽讀。作者齊邦媛是我現(xiàn)在任職學校的校友,我們?yōu)榇俗院馈O旅嬖僬埧匆粍t簡介。(出示,教師與一名學生合作對讀)
我是一個很矛盾的人。有時覺得自己很會寫小說,有時又覺得自己很不會寫;有時覺得自己很有幽默感,有時發(fā)覺自己哪里有什么幽默感;有時覺得自己很年輕,有時覺得自己明明已經(jīng)老了;有時認為自己到年紀很老的時候仍舊可以寫出很好的作品來,有時覺得自己可能明天就再也寫不了東西了;有時覺得自己真是讀了不少的書,有時覺得自己怎么讀的書那么少;有時覺得自己蠻富有的,有時覺得自己真貧窮;有時覺得自己心胸很開闊,有時發(fā)現(xiàn)其實特別狹隘;有時覺得自己真是酷得人人都愛,有時發(fā)現(xiàn)除了我自己愛自己,還有誰喜歡我……
這很多的矛盾沒有摧毀我,而是推動著我,使我知道努力學習,努力提高,努力改變,努力地過完一天又一天。
師:這個人給你什么印象?endprint
生:這個人矛盾的地方比較多,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
生:他可能是有些時候認為自己很好,有些時候認為自己不好。
師:從這個矛盾當中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這個人懂得反思自己。
生:他善于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
生:他對自己認識得很深刻,善于表達。
生:從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他很努力上進。
生:我覺得他會思考問題,換一個角度看自己的問題。他說很多矛盾沒有摧毀他,他沒有想到矛盾對他造成的一些什么傷害,而是反過來想矛盾在提醒著他什么。
師:我還覺得這個人很率真,很真實地告訴大家他的內(nèi)心想法。(學生連連點頭)他是誰呢?他寫過《女兒的故事》,寫過《戴小喬和他的哥們》,對,他是作家梅子涵。同齊邦媛先生的簡介比較,你覺得這則簡介有什么特點?你更喜歡哪種方式?
生:這個簡介抓住了一個詞來介紹自己,就是矛盾很集中,很幽默。
師:那我們把這種表達方式叫作“矛盾式”,可以嗎?(板書:矛盾式)梅子涵用這種獨特的方式寫出了自己的獨特。
生:我認為第一種更好。第一種用簡練的語言寫出了一個人的特點。
生:我還是認為第二種好,第二種讀起來輕松,風趣,讓人很愛讀。
師:看來同學們各有所好。其實這兩種表達方式是兩種風格,風格沒有好壞之分,看場合。第一種表達方式比較莊重、嚴肅;第二種表達方式輕松、幽默、活潑。莊重型往往有一定的格式,而輕松型則要看各人的創(chuàng)意。這樣的創(chuàng)意簡介,常常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個性、喜好,表現(xiàn)出一個獨特的“我”。今天,我給大家準備了一組創(chuàng)意簡介。請小組四位同學閱讀討論。(出示要求)
(1)1號同學組織閱讀后的討論。
(2)推舉一名同學將本組所擬“特色簡介名”寫到黑板上。
(3)推舉一名同學代表本小組發(fā)言。
(教師分發(fā)閱讀材料。材料共6則,分為三組,每小組拿到的是其中的兩則。材料下面有思考討論題:1.第————個簡介給我們的印象較深。我們覺得作者是個這樣的人:————————。2.我們認為這個簡介最有特色的是————————。我們將這種特色命名為“————————”。)
(學生閱讀材料后,各小組自行討論,并推舉代表將所擬“特色簡介名”寫在黑板上)
生:第一個簡介給我們印象較深,我們覺得作者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他有很多的“喜歡”,這么多“喜歡”組合在一塊兒,看得出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生:我們認為這個簡介最有特色的是作者用簡單明了的語言描繪出了他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師:簡單明了的語言有很多種,這個簡介里,什么字眼總是在你的眼前?
生:一連串的“喜歡”,我們組命名為“喜歡式”。
生:我們組給它命名的是“故意啰唆式”。
生:第二個簡介給我們印象較深。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充滿童心,很風趣幽默的人。我們認為這個簡介最有特色的是押韻,讀起來很輕松。我們將這種特色命名為“押韻式”。
師:發(fā)言人表達得真流暢??戳质廊实倪@則簡介,他都介紹了自己哪些方面?
生:他的身材,還寫到性格特點。
生:我們組的命名是“小詩式”。
(下面幾則具體討論略,學生的命名有神秘式、外號式、爆料式、順口溜式、自嘲式、故事式、列年代式等等)
師:從這些簡介可以看出,簡介既可以面面俱到,也可以放大其中一點。第一、第三人稱都可以。通過這樣很有特色的表達,就把特點介紹出來了。作家們在寫這樣的簡介時,心里想的是,我的特點是什么,我要通過什么特別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各位同學,下面請默思1分鐘,“我”的特點是什么?外貌、性格、愛好是什么?哪種方式最適合介紹“我”?除了上面這些,你完全可以創(chuàng)造自己的方式。(顯示課題:寫出一個獨特的“我”)
(學生思考1分鐘,開始寫作,200字左右,時間8分鐘)
(寫后學生交流)
生:眼睛不大,眉毛上揚,身材中等,不瘦不胖。愛穿黑衣,愛披頭發(fā),喜歡??幔鋵嵅豢?。一杯午茶,滿足生活,愛打電玩,愛看游戲。視力不佳,但還繼續(xù)。成績中等,數(shù)學除外,美術(shù)音樂,樣樣都行。廣交朋友,表達善意,老人小孩,都需關(guān)心。
師:寫得漂亮,模仿的是汪曾祺先生。有兩個建議,一是既然視力不佳,要控制打電玩。二是最后,“老人小孩,都需關(guān)心”,你是自己的簡介,要從你的角度,可以把“需”改成——
生:改成“愿”。
生:我,一個11歲的男孩,被班上的人稱為“孫猴子”。當然,我不是因為“猴”了吧唧,而是因為沾了一點孫大圣的光。我十分喜歡讀書,可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名言在我這里就是“下筆無有神”了。我還愛運動,但是不知怎么的,肌肉都變成肥肉了,不管了,總比沒肉強吧。
師:你多豁達啊,就是要這種心態(tài),愛生活、愛自己,愛這個世界。
生:2005年生于南京,2011年幼兒園畢業(yè)。喜歡搞笑,喜歡奔跑,喜歡讀書,喜歡亂吵,喜歡陪父母逛超市,喜歡南京,喜歡快點長大,喜歡亂七八糟,喜歡自討苦吃,喜歡沒事找事。寫過一些小作文,還要寫更加好的作品。希望一天比一天更優(yōu)秀??偸菦]事就跟朋友打打鬧鬧,使關(guān)系更上一層??偸敲χ型甸e,盡力做一個好學生。
師:一個熱愛生活,又有點頑皮的孩子?!跋矚g亂吵”是否可以改成“喜歡熱鬧”?(生點頭)
師:同學們可以利用時間進行一次交流,在文字里找找各自的獨特。來而不往非禮也,我也得曬曬我的個人簡介:一個資深宅男,一個外表冷靜、內(nèi)心熱情的人,一個追求真誠純粹的人,一個把小學當作大學來讀的人,一個長大的孩子,一個永遠的文學兒童。(學生鼓掌)謝謝同學,謝謝各位的掌聲,今天我們度過了非常美好的一堂課。endprint
(附學生的創(chuàng)意簡介)
她的字典里有一行字:穿上幻想的外套。
她喜歡讓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灑滿跳躍的陽光,無論是被罰站還是恐怖的期末考試。
她幻想著不會做的數(shù)學題滿天飛(就是別讓老師逮?。?;教室里突然涌來一群鴿子(讓課堂變得有趣);陽光下開一場演唱會(讓每個人的心變得開朗)......
她希望世界充滿歡笑。
她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小孩,經(jīng)?;孟胫ソ鹕柠溙锂嫀追约合矚g的畫。
她總愛奇思妙想,接著實現(xiàn)它,然后接二連三地闖禍。她有時自言自語:“是不是應(yīng)該放棄幻想?!被卮鹗牵骸八换孟氲耐馓坠×?。”
——董垠彤
人兒瘦,影兒矮,寫作當成擋路虎。
最愛寧靜時,坐在屋里,自己讀書。
年歲不大,心兒總慌,猶愛童年好。
不會寫詩,長憶往事,少年憂慮多。
心閑散,手腳慢,愛讀書,卻厭寫作。
愛繪國畫,愛爬名山,也愛人間,也羨神仙。
——邵宇凱
“隨遇而安”是她最愛的成語,“隨便”是她面對選擇的反應(yīng),“還行”是她對一件事的評價。這促成了她“中立”的態(tài)度,也促成了隨性的性格,但隨性不是隨意,她所追求的是“隨遇而安”。
一個愛幻想的人,當別人與同學玩耍的時候,她就把心思放在書和動漫上??磩勇鄣亩际欠磁?,雖然少了些與同學的交往,但卻通過它們接觸到了想象的天空。
夢想是不當一個空想家。
——黃晞辰
我是一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人。
比起作家,我少了一點兒幽默感。比起數(shù)學家,我少了些腦細胞。比起雄辯家,我少了些啰唆。比起公司白領(lǐng),我少了些沉默寡言。比起領(lǐng)導階級,我缺了心眼。比起工人階級,我沒有力量。性格方面,比老實人少了些耐心。比唯恐天下不亂之人,我缺了些放肆。比工作狂清閑,比自在人繁忙。在逗趣的人面前,我挺沒趣;在無聊的人面前,我還蠻有意思。沒有文化的人滿肚墨水,丟了鄉(xiāng)下人的自在悠閑……
也許,我僅僅適合做我自己吧。
——華之超
生于金陵,求學于此。喜文,好史,自小與書結(jié)伴。對古之事情有獨鐘。究歷代內(nèi)政外戰(zhàn),抒己見,實為些許謬論。饒是如此,尤徘徊于古典,時不忘寫作。
今年至二六,有幸結(jié)交幾位同窗好友,激再執(zhí)筆于文大志。雖無何成就,仍執(zhí)著。遇面生之人,常不言,喜默,守“萬言不當一默”之訓。居于鐘山多年,實神清氣爽,書讀來便別有一番情趣與意味。
——宋旭燁
【評課】
善于發(fā)現(xiàn),生出創(chuàng)意之花
廣東省深圳市如意小學 胡紅梅
寫自我介紹是學生都會遇到的寫作任務(wù)。按理,自我是學生最熟悉的,應(yīng)該有說不完的話、寫不完的事,上“自我介紹”的作文課應(yīng)該很輕松,但事實上往往還是陷入“老師教得聲嘶力竭、學生寫得干巴乏味”的寫作泥潭之中。究其因,一是學生雖有很多可說的話,卻找不到適合的表達方式,“茶壺煮餃子——有貨倒不出”;二是學生對自己的認識不夠,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寫出來的自己“千人一面”。
周益民老師《寫出一個獨特的“我”》的寫作課卻別開生面,他借彭懿、汪曾祺等作家的自我介紹,巧設(shè)問題,引導學生對比、思辨,打開了學生僵化的思維方式,讓學生“腦洞”大開,既表達生動,又寫出了人物特點。
一、巧借作家妙筆,學會創(chuàng)意表達
一說到“自我簡介”,我們反應(yīng)的基本都是“我是某某某,我在哪里上學,我喜歡什么什么”的格式。簡單的自我簡介學生為什么寫得那么單調(diào)無趣呢?聽了周老師的課恍然大悟,學生有很多精彩的話想說,只是他們戴上不擅長或不習慣的表達鐐銬后,別扭得無法“我手寫我口”了。公文化的格式并沒有錯,但呆板、單調(diào),把學生想說的話卡死了。
我們來看看周老師精選的幾位作家的創(chuàng)意簡介:梅子涵的富有哲思,孫衛(wèi)衛(wèi)的樂觀而樸實,林世仁的歡快而有韻味,彭懿的幽幻而奇特,孫幼軍的幽默而親切,汪曾祺的自嘲式詼諧,常立的充滿好奇和想象……文如其人,各具特色的簡介仿佛帶我們進入了一個個不同的人生,讓我們認識了不同作者的為人和個性,也一下子打開了我們的表達思維:原來自我簡介可以這樣寫,可以這般有趣。是啊,每一個“我”都是獨一無二的,為什么非得用統(tǒng)一的表達方式呢?內(nèi)容和形式有機統(tǒng)一,才能綻放出獨特的創(chuàng)意之花。
當學生的思維被打開后,充滿創(chuàng)意和靈氣的表達就滔滔不絕了。在他們的隨堂作文中,既有對作家的仿寫,也有反彈琵琶的,更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雖然尚顯幼稚,但都很好地表達了自己的個性和特點??梢姡瑢懽鹘虒W最重要的是打開學生的話匣子,只要他們表達出心里的話,就會給我們一個又一個驚喜。
不得不感慨的是,周老師找的這幾則作家的自我簡介,就在書前折封處,這些書我也看過,但當時對這幾則簡介忽略了。周老師卻敏銳地從中發(fā)現(xiàn)了素材,用心整理、歸納,上出了一節(jié)效果非常好的創(chuàng)意寫作課。這讓我意識到,創(chuàng)意寫作課并不是求奇求異,而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心中時刻裝著學生、裝著教學,才能在生活的細微處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素材。創(chuàng)意寫作之難不在形式,而在發(fā)現(xiàn)!
二、巧用對比、討論,理解創(chuàng)意寫作
作文教學中,我們最糾結(jié)的是相關(guān)寫作知識要不要講,怎么講。講得少,達不到文體教學的要求;講得多,枯燥乏味,讓學生失去興趣。周老師巧妙地通過對比、討論,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很好地理解、掌握了“自我簡介”的要求和特點。
對比、比較是周老師貫穿這節(jié)課的方法,一共有五次對比,各有作用。第一,彭懿的《大話曹文軒》選段中細節(jié)描寫的有無對比,讓學生明白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為下一個對比做鋪墊。第二,《大話曹文軒》選段和齊邦媛的簡介對比,讓學生理解“無細節(jié)、不具體,這是一般作文的缺點,卻恰恰是人物簡介的特點”。第三,齊邦媛的自我簡介和齊邦媛的網(wǎng)絡(luò)簡介對比,讓學生體會自我簡介和別人所擬簡介的異同,感受齊邦媛謙遜的人品。第四,齊邦媛的自我簡介和梅子涵的自我簡介對比,讓學生明確兩種簡介的風格,并引出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創(chuàng)意簡介。第五,孫衛(wèi)衛(wèi)和林世仁、彭懿和孫幼軍、汪曾祺和常立三對作家創(chuàng)意簡介的對比,讓學生深層思考如何選擇恰當?shù)男问綄懗觥蔼毺氐奈摇?。每次對比之后,周老師只有一兩句言簡意賅的點評,看似隨意、簡單,但把這些點評串聯(lián)到一塊,會發(fā)現(xiàn)匠心獨具,把創(chuàng)意自我簡介的要點一一點到了:簡介“無細節(jié)、不具體”;本人和他人擬的用語要符合身份和人品;莊重型自我簡介有一定格式,創(chuàng)意型自我簡介要體現(xiàn)出個性、喜好,表現(xiàn)出一個獨特的“我”;不同的表達方式體現(xiàn)出不同的人格:孫衛(wèi)衛(wèi)的熱愛生活、林世仁的風趣幽默……一共不超過十句話,卻用五組材料的對比,讓學生很形象地掌握了自我簡介的實質(zhì)、精髓,寫出了一篇篇獨特的自我簡介。endprint
尤其可貴的是,這些結(jié)論都不是教師灌輸?shù)模菍W生討論中得出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學習,是教師們的共識,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討論是多向性、隨機性的,教師很難在課前把所有情況預(yù)設(shè)到,不易把握討論的方向,以至學生的討論游離于目標,變成空談,失去討論原本的意義。細品周老師的每一句話,句句有深意,沒有多余,他爐火純青的駕馭功夫值得我們琢磨。比如討論彭懿的《大話曹文軒》選段時,學生提到“這篇文章把曹文軒唱歌時的動作描寫得十分生動”,周老師及時由生動過渡到細節(jié):“把動作寫得生動,也就是說注重了細節(jié)描寫。”引導學生對細節(jié)描寫進行討論。再如《大話曹文軒》選段和齊邦媛的自我簡介對比時,學生提到“我覺得這個沒有細節(jié)是比較正常的,因為這是一段人物簡介”,周老師及時提醒學生“你剛才的回答里有兩個字特別重要”,讓學生把握住人物簡介里“簡”的特征,但周老師并沒有直接說“簡介”,而是說有兩個字特別重要,讓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成功的課堂討論并不是說教師完全消失,而是讓教師不做“執(zhí)法者”,只把握討論方向、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把課堂還給學生后,教師上課看似輕松了,其實課前的準備和課堂隨機應(yīng)變的能力要求更高了。
三、巧設(shè)問題,進行創(chuàng)意思辨
設(shè)置一系列有啟發(fā)性又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關(guān)鍵。為了讓學生理解《獨特的我》的寫作要領(lǐng),并對自我進行必要反思,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獨特個性,周老師巧設(shè)出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好問題:“齊邦媛在國內(nèi)外享有崇高的聲譽,自己為什么不用這樣的字眼呢?”“這個人給你什么印象?”“從這個矛盾當中你又看出什么?”……從所提問題中,我們可以管窺周老師意在引導學生通過“知其文”來“識其人”。周老師說“文品往往能看出人品”,通過文字風格與作者初相識,再到“矛盾”分析中得出梅子涵的善于反思、上進、率真等個性,周老師引導大家既進行文本分析,又明白自我簡介的創(chuàng)意不僅僅是要形式獨特,更要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個性、喜好,表現(xiàn)出一個獨特的“我”。
周老師讓學生分組討論六則材料時設(shè)計了這樣的思考題:
1.第————個簡介給我們印象較深。我們覺得作者是個這樣的人:————————。
2.我們認為這個簡介最有特色的是————————。我們將這種特色命名為“———————”。
第一空是讓學生學會對比、分析;第二空是識人,知道獨特的“我”在于體現(xiàn)出自己的個性和特征;第三空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分析表達方式與個性特點之間的關(guān)系;第四空最絕,由具體感覺到抽象歸納,充滿了新鮮感和趣味性。四個空逐步深入,讓學生趣味盎然的同時又能進行個性分析和文體思辨,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意思維,幫助學生掌握了“獨特的我”的寫作要領(lǐng)。
我們常說“文好題一半”,也可以說“課好題一半”。問題設(shè)置得好,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周老師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問題不在于難、不在于偏,而在于緊扣課的主旨和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
這堂課的題材很普通,周老師卻從書前折封處的作者簡介里發(fā)現(xiàn)了亮點,通過素材的積累、巧用名家妙筆,精心安排素材、巧妙設(shè)置問題,上出了全新的創(chuàng)意模式,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周老師用實踐告訴我們,創(chuàng)意寫作題材不重要,重要的是善于發(fā)現(xià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