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棒燒菌爛棒的原因
“燒菌”是菌棒在發(fā)菌過程中遭受高溫脅迫,菌絲生長停滯,變黃變褐,污染率增加,甚至整個菌袋腐爛的現(xiàn)象。燒菌是農業(yè)式栽培中危害最嚴重的問題之一。香菇菌棒燒菌的的具體原因是什么呢?小編通過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資源與農業(yè)區(qū)劃研究所張瑞穎博士的講解來為大家解答。
(1)罕見的持續(xù)高溫天氣的影響,是造成香菇菌棒燒菌腐爛的主要原因。因香菇菌絲對高溫十分敏感,35℃以上停止生長,其極限溫度為38℃。超過極限溫度4小時以上菌絲就會死亡。而當氣溫超過40℃以上的天氣達到14天,菌棒越夏場地通風不好,必定引起菌絲死亡,從而造成爛棒。
(2)品種選擇較為單一,并且違背品種自然分布要求的海拔高度,是加速爛棒的間接原因。有一些品種,為偏低溫長菌齡品種,抗逆性差而不耐高溫,一般要求在海拔300米以上才能安全越夏。且栽培方式均以春栽的花菇為主。如果沒有因地制宜選擇栽培品種和栽培模式,結果是全軍覆沒。
(3)菇農對菌棒安全越夏意識不強,加劇了菌棒燒菌的程度。高海拔地區(qū)菇農往年都將菌棒堆放在樓頂、二樓或懸掛在梁下、屋檐下越夏,結果在該年的高溫季節(jié),樓上是最熱的,幾乎全部燒菌,而放在地面的較好。低海拔的村,也只有近地面幾層菌棒幸存。有的菇農雖然也知樓頂溫度高,但他們存在僥幸心理,認為總會下雨降溫的,結果失去了搶救的大好時機。堆放在樓上或單層、通風不暢的磚混房里的菌棒爛棒非常嚴重,其主要原因是菇農盲目擴大生產規(guī)模,超出了發(fā)菌場地所能承受的容量,導致排放過密,通風差所致。另外,也有不少菇農是對高溫的估計不足,忽視散堆通風降溫的重要性,以至沒有根據(jù)天氣變化,及時實行靈活的管理措施,造成更大的無可挽救的損失。
(4)從技術角度分析,以下幾種情況也加劇了燒菌的發(fā)生。菌棒生產制作季節(jié)偏遲,發(fā)菌轉色程度差的燒菌嚴重;有的菇農為追求頭潮開袋菇產量,生產菌棒時特意使菌棒含水量偏高,造成菌絲活力下降,使高溫燒菌更為嚴重;在高溫季節(jié)有些菇農還在刺孔通氣,翻堆搬運菌棒,勢必造成發(fā)菌場地溫度的增高而加劇燒菌;不少菇農雖將菌棒放置室外棚內越夏,并在棚上蓋了遮陽網(wǎng)和不少遮陽物,但卻沒有除去覆蓋在棚上的塑料薄膜(說是為了防雨)。結果,使熱空氣不能向棚外散熱、流通,造成棚內悶熱燒菌。盡管有人不停地在棚上噴水降溫,結果仍是徒勞一場。
(張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