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摘 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使教師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強化對學生的學習引導,以此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是新課程標準對義務教育教學的要求。如何在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結(jié)合初中化學周記的使用,闡述了如何通過化學周記的師生交流來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
關鍵詞:化學周記;主體性;師生交流
在這個信息爆炸、快節(jié)奏的社會,學習的世界也變得更紛繁復雜。各種家教機構的興起,各種學習工具的產(chǎn)生,似乎使得學習成為一件更簡單的事,簡單到學習者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模仿和重復。在學校,課堂教學在改之又改的背景下,摸索出一條“萬能”應考之路,課內(nèi)填鴨式的灌輸,配合課外無盡的輔導“飼料”,保你中考成為一個速成“精品”。對于初中化學教學更是如此,但此道成功的前提在于學生真的能消化,可惜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能成為精品,大多數(shù)學生因為課外無盡的輔導
“飼料”無法負荷,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針對此狀況,在初三化學的教學中,要改變學生以往的被動地位,變被動為主動,省去一些無謂的重復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性。本文結(jié)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對于化學周記使用中怎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談點看法,與同行商榷。
一、化學周記使用的理論依據(jù)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1]以羅杰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潛能是自我實現(xiàn)的,而不是教育的作用使然。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原則是“必須尊重學習者;必須把學習者視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必須尊重學習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價值觀;必須相信任何正常的學習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發(fā)展自己的潛能,并最終達到自我實現(xiàn)。”[2]羅杰斯還提出只有自主自發(fā)的學習活動才能使學生全身心投入,發(fā)現(xiàn)問
題、思考問題和尋求答案,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才是更有效的學習。所以他們都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其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習的效率,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yǎng)。
二、化學周記內(nèi)容的科學規(guī)劃,構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交流平臺
化學周記的想法來自學生平時的錯題整理,借于初三化學的特性,一開始學習的是記憶性的知識,像學英語一開始的ABCD,理解性的知識少,所以錯題的整理意義不大。故改為化學周記,是讓學生將每周課內(nèi)與課外學習情況加以記錄的一種形式。其中的內(nèi)容規(guī)劃按初中化學學科內(nèi)容的推進展開,分為課堂評價、錯題整理、難題解惑三個板塊。
1.課堂評價
在初三化學學習的一開始,學生面對新的學科、新的老師和新的課堂難免會有些許的不適應,所以學期初,筆者讓每位同學都備好一本較厚的化學周記本,記錄對于新學科的一些課堂評價,包括對于教師授課的評價、學生自身課堂學習狀態(tài)的評價以及更改現(xiàn)狀的具體措施。
教師授課的評價包含的是學生針對于教師授課中的問題提出自己一些的想法。例如:語速太快跟不上化學課堂的節(jié)奏;教師演示實驗看不清楚,能否使用投影等多媒體工具加以解決等。學生自身課堂學習狀態(tài)的評價是學生對于課堂學習效果的一個自我反思過程。例如:化學記憶性知識的默寫總是有很多人重默,是否可以拿出獎懲措施來改變現(xiàn)狀;老師的演示實驗很精彩,什么時候我們也能自己動手做實驗等。學生的評價和想法都很中肯,有的同學甚至會從教師的角度去想解決問題的方法。
很多時候,老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都是憑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去主觀臆斷學生學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然而并不能準確知曉學生的問題所在,所以有時講解知識點或題目時就容易偏離方向。以化學周記形式的雙邊交流使學生“出聲思維”,從學習的被動接受者一躍成為學習的管理者、反思者和改進者,讓老師一下子就可以觸及到問題的本質(zhì)并加以解決,真正做到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2.錯題整理
在初中化學課程的推進過程中,同學們做到的練習也將越來越多,為了避免一些題目的一錯再錯,化學周記的主要內(nèi)容從課堂評價過渡到錯題整理。錯題整理是化學周記的核心內(nèi)容,雖然是每周只交一次,但是錯題的整理是筆者要求學生每天都進行的?!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泵刻焖伎家稽c就會成長一點。
日常錯題整理是整理學生學習新課時,課后配套練習中出現(xiàn)的學生自己覺得有必要記錄的錯題。記錄錯題的內(nèi)容包含了題目、解析過程和錯因分析。題目——有同學質(zhì)疑過,抄題目太浪費時間了。其實不然,抄題目的過程,實際是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耐心審題的過程。很多同學錯誤的原因都是因為審題不清,而并非是不會做。解析過程——記錄下題目完整的解答過程,其中選擇題和填空題要備注新課所涉及的知識點,計算題要注意書寫的格式、答案的單位和精確度等,學生不僅關注題目的答案,更注重解答的過程及細節(jié),細節(jié)決定成敗。錯因分析——學生自己分析題目做錯的原因,并不是由老師直接告知。這一過程是學生反思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對癥下藥。英國教育家赫伯特·斯賓塞說過:“學生自己得來的任何一項知識,自己解決的任何一個問題,因為是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而做到的,所以比其他任何方法得到的知識更為扎實牢靠……這要比單純從老師那里聽到的知識更容易記憶?!?/p>
3.難題解惑
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難題解惑這一內(nèi)容是穿插于日常的化學周記中,要求學生做化學的有心人。學生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碰到任何難題,都可以通過化學周記的方式與老師交流、探討。曾有學生在學習化學下冊書第六章第三節(jié)“物質(zhì)的溶解性”內(nèi)容時,因為看到一則新聞中的相關化學現(xiàn)象,對此提出疑問。視頻的名稱叫做《10個新的驚人科學實驗》,里面有一個實驗是有關于晶體的形成過程。學生想知道這到底是什么反應,這晶體是什么,又是怎么得到的?后來經(jīng)老師的指導,加之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把以上問題一一解決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使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更能開拓其思維,增強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化學周記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來自于我們的實施對象,初三的學生本來就面臨著畢業(yè)考試的壓力,考試科目一天的作業(yè)量都難以負荷,寫化學周記的時間有限;再者,有些學困生的錯題實在太多,根本就無力來整理化學周記的內(nèi)容,造成多次催而不交的現(xiàn)象;更甚者不能理解老師讓記化學周記的用意,應付了之,致使周記流于形式,達不到預期的目的。二是來自于我們教師本身,面臨著正常業(yè)務之外的周記批改,可能更勞心勞力,甚至會因為遇到來自學生的種種對于周記的應付而失去堅持下去的動力。但是,化學周記的使用是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互動的方法之一。這種做法,是教師用自己的智慧去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實現(xiàn)教與學達到和諧統(tǒng)一,從而能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
人。所以在這條道路上,需要有更多的有識之士一起加以探討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張大軍.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8.
[2]陳粉.學生化學反思性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而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編輯 李建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