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幸福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教材內容的選擇要反映社會、經濟和科技發(fā)展的需要,體現科學、技術和社會的思想。生物科學的迅猛發(fā)展,對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日益呈現出巨大的推動作用,也影響到社會和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當代社會發(fā)展的許多重大問題的解決,又都依賴于生物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教材編寫應當融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于一體,充分體現科學、技術和社會的互動,反映生物科學的發(fā)展及其對社會發(fā)展和個人生活的影響,注意介紹我國生物科學技術的成就和發(fā)展?!蔽易裱飳W課程標準的要求,經常關注我國生物科學繼續(xù)的
成就。
例如,2016年11月19日中午,央視新聞以《年畝產3075.56斤!袁隆平主持項目創(chuàng)造水稻畝產世界紀錄!》為題。報道袁隆平主持的“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3000斤全程機械化綠色高效模式攻關”項目測產驗收組測產后宣布:該項目年畝產達到1537.78公斤(折合3075.56斤),創(chuàng)造了水稻畝產量新的世界紀錄。第二天我上八年級生物課時,在交互智能一體機上下載了這一段新聞播放給同學們看,激發(fā)他們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袁隆平是誰呢?他有些什么突出的科技成就?于是讓學生翻到教材第108頁,進一步認識袁隆平。他是我們湖南人的驕傲,他利用野生水稻與普通栽培水稻多次雜交,培育出產量很高的雜交稻新品種,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不僅解決了我國13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還解決了許多發(fā)展中國家人口眾多的吃飯問題。他不但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而且還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被授予“雜交水稻之父”榮譽稱號。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時班上也掀起學習袁隆平院士的高潮,專門召開袁隆平院士故事演講會,有的學生還勵志長大當一名有出息的農業(yè)科學家,并發(fā)誓從現在起一定要扎扎實實學好生物學。
我在講八年級生物學上冊第五章“病毒”時,同學們了解了“病毒的結構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靠自己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這是它的繁殖方式”后,我講病毒十分頑固,但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好好地利用它們,就會變“毒”為寶。例如:疫苗的研制,對于全球死亡率和發(fā)病率的下降就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據統計,每年通過疫苗預防的死亡人數高達
300萬例,75萬名兒童因疫苗而免于殘疾。自1988年以來,全球脊髓灰質炎報告病例下降了99%,全球累計約有500萬人免于癱瘓。而且全球天花的消滅也是疫苗帶來的偉大成就??吹竭@些驚人的數據,想到這些肉眼見不到的生物竟然有如此神奇的魔力,
在課堂上,學生感到很興奮,課堂氣氛也漸濃。所以上課時適時補充這樣的科技成果,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生物科學,激發(fā)全體學生學習生物學的激情與興趣,促進學生對生物課學習的興趣向高層次發(fā)展,使學生能把對生物課的學習興趣與自己的理想、信念緊密聯系在一起,立志將來從事生物科學技術的學習和研究。他們在做課后練習3“除課文中介紹的病毒外,還有哪些病毒使人或動植物患?。俊睍r,同學們興致盎然,上網查資料、閱讀報刊,找到了2003年一度讓全國人民緊張的“非典”、韓國中東呼吸綜合征,非洲艾博拉塞卡病毒等等,同時學生也從中了解到不能感染病毒,要養(yǎng)成勤開窗、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洗手等講衛(wèi)生的好習慣。并且學生知道了在生物的傳承過程中,病毒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使得大量的物種存活下來。
另外,在教學初中生物有關“基因”的知識時,我列舉了我國著名農業(yè)博士夏慶友,其通過領導我國家蠶基因組計劃,發(fā)現了控制家蠶性別的開關,即利用一定的生物學技術達到讓家蠶只生“男”不生“女”的目的,這一學術上的重大突破,為我國的各個研究領域帶來了福音。如生物制藥領域,家蠶的體內50%是蛋白質,它體內的絲腺是一個高效率的蛋白質工廠,通過家蠶基因組研究,徹底揭開家蠶吐絲的調控機理,可使家蠶生產出對人類有益的高純度藥用蛋白質。而高純度的藥用蛋白質,可以用于治療腫瘤病人和艾滋病患者放化療后產生的白細胞減少癥,促進人類免疫力提高。如此,通過向學生介紹這些生物相關知識,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向著更遠、更廣闊的生物領域進發(fā)。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就是這樣不斷向學生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相互關系的教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也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生由過去的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課堂上同學們各抒己見,互相探討。這不僅彌補了教師的備課缺陷,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茖W、技術和社會為一體的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讓我在實踐中品嘗到了成功的甘甜,讓我認識到能讓學生將生物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有多么重要的作用,這也更堅定了我不斷探索的決心。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