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
摘要:學困生是客觀存在的弱勢群體,數(shù)學學困生在數(shù)量上又往往多于其他學科。關注學困生,促進他們的成長是數(shù)學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初中數(shù)學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第三學段,知識范圍和難度增加,學習要求也相應提高。有些學生長時間達不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教學目標,學習態(tài)度消極、興趣淡薄、缺乏信心。本文主要分析了解學困生形成的原因,采取措施幫助他們盡快轉化,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學困生;策略
數(shù)學新課標指出:“學生的發(fā)展是數(shù)學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數(shù)學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等方面都突出了要“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為了貫徹新課標的要求,我們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應當關注每個學生個體,承認和尊重個體間的差異,對數(shù)學學科教學中出現(xiàn)的特殊群體“學困生”更應特別關注,這也是數(shù)學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學困生的成因
1 學生自身因素
基礎知識較弱。小學數(shù)學是初中數(shù)學的基礎,由于數(shù)學體系的嚴謹性,運算的精確性,以及推理的邏輯性,要求學生必須有扎實的基礎。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相比,初中數(shù)學難度加深,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變化也比較大,教師輔導減少,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增強。在學習中,學困生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甚至喪失信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課堂上學困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或布置的練習漠不關心,若無其事;解題時不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驟、解題過程和邏輯性;不能正確靈活地運用定理、公式,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上進心,對不懂的問題不去認真鉆研或者請教別人,而是馬虎應付,抄襲了事,不想尋根問底,缺乏競爭意識。久而久之,造成誤差積累,使學習更困難,喪失學習信心。
缺乏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學困生缺乏數(shù)學學習興趣,自學能力比較差,未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上不能找出問題的重點與難點,閱讀速度慢且容易受外界干擾,學習被動,做題不愿意總結,看重的是結果。
2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方法不當,缺乏溝通、管理不到位等,一個人從小所生活的家庭環(huán)境,對他今后各方面的發(fā)展的影響很大。目前家長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文化程度不一,有的認為教育孩子就是學校的事,把孩子交給學校,由學校全權負責;有的雖然有教育意識,但缺乏教育的能力;有的父母性格暴躁,對孩子的教育沒有耐心;有的是單親家庭,對孩子的關心不夠,形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脫鉤。其實我們學困生最需要的就是心靈上的溝通、行為上的管束和學習方面的督促。
3 學校因素
目前中小學教育還存在重應試、輕素質的現(xiàn)象,一些學校盲目追求升學率,為提高學校聲譽,擴大生源,大肆辦“實驗班”,一切為了“實驗班”的學生開道,配備最好的教師,享受最有力的學校資源,而把學困生擱置一邊,自生自滅,這種教育的不公平,使學困生的隊伍不斷壯大。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受到以升學為中心的“應試教育”的困擾,升學考試競爭激烈,知識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著數(shù)學教學。沒有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與教材的要求認真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fā)展,導致學生學習困難。
二、轉化數(shù)學學困生的策略
1尊重學困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著名教育家愛默森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教師真誠的愛和尊重是啟迪心扉的鑰匙,學困生往往最需要的就是這把鑰匙。數(shù)學教師應尊重學困生,發(fā)自內心地關心愛護學生,在生活上成為他們的知心人,學習上的領路人,困難時的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他們感到溫暖,讓他們樹立起信心,抬起頭來走路。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學困生的素質,開創(chuàng)學困生轉化的新天地。
2激發(fā)學習興趣,營造和諧的數(shù)學學習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師生互動,實施教與學過程的通力合作,積極塑造新型的師生關系,形成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課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與方法,鼓勵數(shù)學學困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教師注重個別指導,生生互動,敢于讓學困生展示,作業(yè)分層布置,讓學困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他們的樂學精神,開拓他們的數(shù)學思維。
3精心組織成立“互幫互學”合作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成員組成的合理性是合作學習取得成效,帶動學困生共同進步的重要保證。課堂教學中對學困生的幫扶,還可以采取班級內“師傅選徒弟、徒弟選師傅”的雙向選擇師徒結對法。師徒結對的好處在于,可以為每名學困生都找到一名“小老師”,達到“兵教兵、兵練兵、兵幫兵、兵強兵、師生互學互幫”的效果。在這樣的“一對一”幫扶下,學困生自然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4正確使用“糾錯本”培養(yǎng)學生善于糾錯的習慣
對于大多數(shù)學困生來說,在學習中總是重復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因此,教師要引導他們加深對這部分知識的記憶,建議他們每人配有一個“糾錯本”,使用彩色筆,將自己做錯的題目分類整理在上面,平時學習和考試復習時拿出來看看,防止再發(fā)生類似的錯誤。
5利用“微課”幫助學困生提高學業(yè)成績
隨著信息網絡與傳媒技術的普及,獲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徑逐漸呈現(xiàn)出多元化傾向。微課是較先進的教育理念,借助信息技術,實現(xiàn)了教師知識傳授和學生知識內化在時空上的“翻轉”。這樣,現(xiàn)實課堂上,教師的部分時間被釋放了出來,然后可以將更多時間分配給學困生,相繼輔導更多有需求的學生。
6 課堂中注重教學評價多元化
學生個體之間,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我們要承認差異,允許差異、平等地進行有差異的教育,進行有差異的評價,不能用統(tǒng)一的標準簡單粗暴地評價學生。應對學困生獨有的內心世界多一些尊重與呵護,了解每一個學困生在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的心理狀態(tài)和感受,深入挖掘他們的潛力,仔細搜索他們的閃光點,并給予充分肯定,合理評價,使學困生感到他和其他同學一樣,被別人關愛,被別人尊重,被別人肯定,從而點燃每個學困生心中的希望,形成不斷努力學習的動力,促進他們有差異地進步。
結論:學困生是學校的弱勢群體,轉化學困生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提高學困生的能力,需要全體數(shù)學教師長期不懈地努力。面對學困生,教師不僅要冷靜、客觀地分析原因,更要有滿腔的熱情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唯此,才能讓學困生感受到關愛的溫暖和前行的動力、只有數(shù)學學困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他們的潛能才會被激發(fā)出來,從而將自己的精彩與優(yōu)秀展現(xiàn)出來。
參考文獻:
[1]鄭智平.農村初中數(shù)學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J].時代教育.2014(02).
[2]鄧淑春.農村初中數(shù)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淺析[J].新課程(中學). 2012(06).
[3]馬麗霞.數(shù)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甘肅教育,2015(19).
[4]李榮伙.淺論初中數(shù)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考試周刊,20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