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麗
[摘 要] 董必武家書中的紅色家風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影響深遠。其主要內容為:立志勤學、詩書相繼的學習觀;熱愛勞動、克勤克儉的生活觀;樸誠勇毅、謙虛謹慎的做人觀;寓愛于嚴、不搞特殊的治家觀。這一紅色家風呈現出了家國情懷的崇高性、言傳身教的統(tǒng)一性、繼承超越的雙重性、家風黨風的關聯性等顯著特征。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學習、弘揚和踐行董必武的紅色家風,對于推進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的家風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董必武;《董必武家書》;紅色家風;學習觀;生活觀;全面從嚴治黨
[中圖分類號] G4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17)12-0019-10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沒有網絡,電話、電報使用并不普及的年代,家書是維系家人情感的主要的溝通方式。董必武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他一生留下了許多封家書。這些家書不僅是一個家庭親情往事的永恒見證,也是一位革命前輩齊家實踐的真實寫照,還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家風的生動反映。目前學術界鮮有系統(tǒng)研究董必武家書的成果。本文擬主要依據《董必武家書》中收錄的董必武致妻子、子女、同輩、子侄輩的六十八封書信,對董必武紅色家風的主要內容進行梳理,并對其紅色家風的顯著特征及其當代價值做一考察,以期為“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下推進黨員領導干部的家風建設提供借鑒和啟迪。
一、董必武家書中紅色家風的主要內容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風建設?!冬F代漢語詞典》中對“家風”的解釋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事方法。”[1] 621所謂“紅色家風”,主要是指中國共產黨人特別是老一輩共產黨人,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所構建的,以馬克思主義家庭觀為指導、以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風文化為底蘊、以中國共產黨人的言傳身教為載體,適應黨的先進性建設和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的一種新型道德準則和處事方式。董必武紅色家風的內容十分豐富,它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學習觀:立志勤學、詩書相繼
重視學習、善于學習、勤于學習,既是中華民族的一貫美德,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董必武一生不僅活到老、學到老,而且還反復在家書中教導子女要珍惜時間、注意方法、端正態(tài)度,努力為社會主義建設而學習。
董必武的學習人生始于青少年時期。1886年3月,董必武出生在湖北黃安(今紅安)一個教書先生家中,父親董基文和四叔董基明都是秀才。幼年時的董必武,深受父輩的影響。據《董必武傳記》一書中介紹,董必武從三四歲就獲得父輩耳提面命的啟蒙教育,習讀了《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等傳統(tǒng)蒙學讀物。六歲起,他就熟讀“四書”。十歲后,他對史書產生了濃厚興趣,讀了《左傳》、《通鑒輯覽》等史學著作。董必武勤奮好學,父親也常以古人“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囊螢映雪”的故事勉勵他刻苦讀書。早年的這些學習奠定了董必武學習人生的基礎。
“辛亥革命”爆發(fā)以后,董必武開始投身革命。此后,“讀書”與“革命”就成為了他一生的兩大嗜好。在長達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董必武從未放松過學習。他常對身邊的人說:“有學而不能者,未有不學而能者”,“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這是我的學習信條?!盵2] 99董必武對這一信條始終遵照執(zhí)行不怠,即使到了八九十高齡,他仍然保持著“學習當如卒過河”的勁頭,不知疲倦地為黨和人民的工作而學習?!澳嫠兄塾昧?,一篙松勁退千尋。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輩更應惜秒陰?!盵3] 160這首壯麗詩篇是董必武對自己學習人生的總結。
董必武酷愛學習,也用這種精神教育子女。1957年12月1日,他在給兒子董良羽的信中寫道:“時間切記不要浪費掉,要自己找點什么東西自修,找點自己最缺乏的東西自修。自修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記下來,你們同住的人研究,有可以請教的人就向他請教,學問學問,問是學的不可缺少的要件?!盵4] 14他時常在書信中向子女傳授學習的方法。比如:“最要緊的是聽課時精神要集中,聽教師講;下課后爭取時間復習課文,有疑問時記下,問教師和同學?!盵4] 19-20尤為可貴的是,董必武教導子女要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1961年9月5日,他在家書中針對兒子董良翮的學習問題指出:“我對他能否升級不認為是主要的事,他目前的問題主要是必須改變對學習的態(tài)度,過去他的學習是被動的,不認真的,沒有決心要會一種本領為建設社會主義服務?!盵4] 42這些諄諄教導凝結和反映了董必武家風中的學習觀。
(二)生活觀:熱愛勞動、克勤克儉
勞動是為人之本,興邦之基。董必武在家書中多次勸誡家鄉(xiāng)的親屬,要立足本職崗位,牢固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機會,克勤克儉,以此推動個人、家庭和國家的發(fā)展。
董必武家風中的生活觀離不開其父母輩的長期積淀。董必武的母親蔡氏,是個典型的勞動婦女。她勤儉節(jié)約,不允許子女浪費一粒米,對一針一線都愛惜備至。董必武的父親等長輩也都很勤儉。幼年時的董必武,深受這種良好家風的熏陶。他的衣鞋,都是接穿舊的,破了補好再穿;讀的書,也是上一輩老人讀過的舊書,破了裱好再用。同時,清貧的生活使董必武較早飽嘗和理解勞動人民的疾苦,并立志要為人民翻身解放而斗爭。1916年,他就給四叔寫過這樣一首詩:“重違庭訓走天涯,不為功名不為家,旋轉乾坤終有日,神州遍種自由花。”[5] 19董必武在而立之年寫下的這首詩篇,成為了他一生的追求。
1949年以后,一些親屬認為董必武在北京做了“大官”,便紛紛來信要求他幫助安排工作。對此,董必武一律拒絕,并耐心教導他們。比如,1949年7月17日,董必武在給堂侄董良塤的信中首先就指出:“革命勝利以后不是別的,就是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特權打倒,中國人民在發(fā)展生產的基礎上,較易取得謀生的機會?!盵4] 120他進一步嚴肅指出:“我們社會上有一種很陳腐的甚至很壞的舊觀念就是鄙視勞動,認為不勞動而能生活、生活得比勞動者還好才算享福。革命了,必須糾正過來,我們應該以勞動生活為光榮,不勞動除了疾病老弱不勝者外,就不得食?!盵4] 121對于農業(yè)生產搞得好的侄子董良俊,董必武在書信中贊揚道:“特別是你愿意自己勞動,辭謝人民政府對你家撥工優(yōu)待,這是新的好的表現。人民革命的勝利,就是要使勞動人民不受剝削,能享受自己的勞動果實?!盵4] 145可見,是否熱愛勞動是董必武評價親屬的一條重要標準。endprint
董必武不僅教導親屬要勤于勞動,還要節(jié)儉樸素。他從不允許家人浪費一張紙、一支筆,或是一把牙刷。他時常對家人說:“當然,一支筆,一片紙,一把牙刷,不值多少錢??墒?,我們是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國,每個人浪費一點,幾億人加到一塊絕不是個小數。社會財富,大家愛惜呀!”[5] 306這段諄諄教導充分體現了一位無產階級革命家將個人、家庭與國家聯系起來思考的高尚情懷。
(三)做人觀:樸誠勇毅、謙虛謹慎
中國古人歷來重視做人的修養(yǎng)。董必武一生堪稱道德楷模,他以身作則,教導子女要遵照執(zhí)行“樸誠勇毅”的做人“大法”;“要做自食其力的老實人”,“要學會跑龍?zhí)住?,“做人要有?guī)矩”等。
樸誠勇毅是董家世代相傳的做人準則。正如董必武1915年11月13日在《曾大夫行狀》一文中寫道:“自石家塝遷居邑城,產差足自給,世儒未顯,惟樸誠相傳。”[5] 4在良好家風的感染和熏陶下,董必武逐漸磨礪出了“樸誠勇毅”的品格。1920年3月,董必武在創(chuàng)辦武漢中學時將“樸誠勇毅”作為該校校訓。后來,他解釋說:“樸就是樸素,也就是艱苦樸素;誠就是忠誠,誠實;勇就是勇敢;毅就是要有恒心、毅力,能夠堅持?!盵2] 536這既是董必武對武漢中學的期望,也是他對自己做人的要求,還是他教導學生及子女的“法則”。
樸誠勇毅的品格鑄造了董必武謙虛謹慎的人格。董必武一生在黨和政府內擔任過很多重要的職務。僅就新中國成立后來說,他先后擔任過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兼政法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盡管身居高位,但他從不張揚,而是始終以“布頭”和“配角”自喻。他常對家人說:“我像一塊碎布,哪里有洞,黨要我去補,我就去補?!彼€以演戲要有主角、配角和跑龍?zhí)字譃橛?,指出:“干革命也一樣,各項工作都需要,各項工作都需認真做好?!盵5] 98言辭之間,無不流露了董必武謙虛謹慎的人格修為。
董必武不僅自己為人低調、平和,而且也以這種精神教導家人。1952年5月28日,董必武在給堂侄董良新的信中,鼓勵他要繼續(xù)在實踐中接受黨的考驗。并告誡道:“千萬不要自滿,繼續(xù)努力在團和黨領導下工作著學習著,就會不斷地進步,自滿是進步最大的障礙?!盵4] 150 1959年11月22日,針對董良羽在學習中出現的浮躁情緒,董必武及時提醒:“‘躁是要不得的,黨早已號召我們戒‘驕戒‘躁,你是預備黨員,知道‘躁不好就戒掉它?!盵4] 29他進一步指出:“‘躁不能幫助人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會把人趕上錯誤的道路去。”[4] 29不只子女,他的很多孫輩也享受了這些家風家教的哺育。比如,1977年3月30日,董必武的夫人何蓮芝在給侄孫董紹勝的信中說:“我在海南島與你談話中列舉了你三爹(指董必武)生前所指教的:‘要把自己當作一塊破布一樣,黨需要把自己補在那里,那就在那里起到補釘的作用。這一席話,你能記住,并照這樣去做就很好?!盵4] 217可見,良好家風一旦形成,會成為使子孫后輩受益的一筆寶貴財富。
(四)治家觀:寓愛于嚴、不搞特殊
寓慈愛于嚴格教育之中,這是古代教育家所推崇的治家方法,也是董必武齊家實踐中的一條基本原則。董必武重親情、重鄉(xiāng)情,但他對親屬的要求十分嚴格,從不允許他們搞特殊。而且,他地位越高,職權越大,要求就越嚴。
董必武的夫人何蓮芝,是1933年入黨的老紅軍,她堪稱董必武的革命伴侶和親密助手。擅長文史的董必武常為妻子賦詩表意。1961年3月3日,他為何蓮芝五十一歲生日寫詩:“貽我含笑花,報以忘憂草。莫憂兒女事,常笑偕吾老?!盵4] 4字里行間都流露著董必武對妻子的雋雋深情。董必武也十分關心子女的成長。
董必武希望子女能志存高遠,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因此,三個子女的名字中都有個“羽”字,分別為董良羽、董良翚和董良翮。1963年1月28日,他又在《致子女》一信中,分別為子女取字“憑翔”“萃斌”“勁宣”。寓意為:“蓄勢如鷹隼,奮飛健翼張”;“武能御外侮,斯文亦在茲”;“如鵬飛有意,指標向天津”。[4] 47這些名和字寄托著董必武對子女的無限愛意。董必武還時常給家鄉(xiāng)的親屬寫信,《董必武家書》中收錄的他致同輩以及子侄輩的書信多達48封。
董必武愛家庭、愛家鄉(xiāng),但他從不為親屬謀私利,也決不允許親屬搞特權。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就給家人“約法三章”,即“不許向地方要東西;不許以他的名義在任何部門搞特殊化活動;不許接受禮物”[2] 298。董必武家中有一間辦公室,他從不允許家人進去,即便有什么事找他,也只能在門外喊他,有關黨和國家的秘密,從不允許家人打聽、議論。他教導子女要嚴于律己。正如1969年5月他對即將下鄉(xiāng)的兒子董良翮叮囑說:“革命的后代更要嚴格要求自己,生活上要艱苦樸素,和群眾同甘苦,決不能高人一等?!盵2] 543董良翮在工作中表現積極,晉縣的組織想提拔他當干部,董必武知道后不同意,認為兒子還需要在基層繼續(xù)鍛煉。1972年3月31日,在小孫子董紹新兩周歲時,他對孫子就寄托著這樣的希望:“父母在晉縣,農忙事田畝。望爾速長大,協作左右手?!盵4] 65
董必武尤其教導親屬不要有特權思想。1953年12月29日,董必武就外甥王俊生來信要求幫助調到國營商店去工作一事復信指出:“你如果是青年團員,想調動工作,應向團請求,不應當向我個人請求?!辈⒄f:“現在想憑借私人力量,以介紹方式去找工作,那是直接違反中央的政策?!盵4] 161 1954年10月24日,針對堂弟董賢煦要求介紹找銀行貸款的想法,董必武在回信中毫不客氣地指出:“請你注意,現在國家是人民的國家,在國家機關工作的人,必須為人民服務,除了法律規(guī)定的職權外,任何人沒有特權?!盵4] 161諸如此類的家書還有很多,此處不再一一援引。
二、董必武家書中紅色家風的顯著特征endprint
董必武家書中的紅色家風,不僅內容十分豐富,且具有顯著的特征。這些特征既是董必武家風中的個性,也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前輩紅色家風的共性。筆者就董必武紅色家風的顯著特征概括為如下幾點:
(一)家國情懷的崇高性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家國一體”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董必武家風中的一個鮮明特征,就是他的學習觀、生活觀、做人觀、治家觀等往往是立足于為黨、國家和人民的偉大事業(yè)服務的崇高目標,始終將國家這個“大家”的利益擺在首位,置個人與家庭私利于從屬地位。比如,1950年2月13日,董必武在給堂侄董良塤的信中說道:“我現在應當忙的,不是單想著我們自己家中怎樣生活的問題,而是怎樣組織全國工農軍民人等生產的問題……把一個個人家中生活問題和我上面所說的諸問題相比較,你們就知道家中生活問題是渺小不足道到如何程度了?!盵4] 134在董必武看來,為黨、國家和人民服務,必須要落地生根,從點滴小事做起。正如1957年12月24日他在給董良翚、董良翮的信中就用錢要記賬一事指出:“不簡單是怕你多花了錢,而是要你胸中有數,并借以了解物品在市場上的價格。這樣做,養(yǎng)成習慣,你將來為國家、為人民服務,要用錢的時候,就會從實際出發(fā),不至于專從需要方面著想而要顧及可能了?!盵4] 19這些諄諄教導體現了一位無產階級革命家崇高的家國情懷。
(二)言傳身教的統(tǒng)一性
家風是客觀存在,它需要通過長輩言傳身教的主觀過程把正確的家庭道德要求、處事原則和行為規(guī)范等傳遞到家庭成員之中,從而引導家庭成員自覺培育良好家風。董必武的紅色家風,體現了言傳與身教相統(tǒng)一的鮮明特征。一方面,董必武十分注重對家人的言傳??v觀《董必武家書》中收錄的董必武致親屬的68封書信,幾乎每封中除了必要的生活問候外,都會談及或與學習、做人、工作等相關話題。這些家書中的諄諄教導,都是董必武重言傳的體現。另一方面,董必武還注重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地為家人樹立榜樣。就拿學習來說,董必武在家書中教導子女要勤于學習,他首先就向子女描述自己的學習情景。1957年12月1日,董必武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我這次離京是養(yǎng)病,我每天除看地方報紙和《人民日報》外,寫寸楷六十四個,小楷一百四十四個,這二十來天因病因事耽擱了幾天沒有做到,絕大多數的日子就是這么過的?!盵4] 15董必武要求家人要愛惜每一張紙,他本人在給親屬的每一封信中,都使信紙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對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董必武家書》中書信的手跡原件得到證實。可以說,言傳身教是董必武紅色家風發(fā)揮教化作用的載體。
(三)繼承超越的雙重性
家風具有繼承性,即它一般能通過家庭成員的相互影響綿延不斷地世代傳承。從前文所述董必武紅色家風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看到,其家風中的諸多元素,無不體現著對祖輩遺留的傳統(tǒng)家風的繼承。這種繼承在本質上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因為,家風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部分。董必武的紅色家風在繼承傳統(tǒng)家風的基礎上,又實現了新的超越。這種超越性集中表現為他以馬克思主義家庭觀為指導,以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的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為引領,以共產黨人的堅強黨性為后盾,對家風的具體內容作出了符合時代發(fā)展、社會進步和政黨文化要求的新發(fā)展,從而在重家庭、重親情的傳統(tǒng)家風基礎上形成了重階級情、民族情的新型家風。比如,針對子女的學習,董必武反復明確:“無論學什么都是為著革命。學著過硬本領,為革命服務就不至成為一句空話?!盵4] 56他多次教導親屬:“一切革命工作都是為人民大眾謀利益,人民大眾的利益問題解決了,革命者個人利益的問題也就在其中解決了?!盵4] 162總之,董必武的家風,既在繼承中實現了超越,也在超越中實現了繼承。正是這種繼承和超越的統(tǒng)一,使得他的家風兼具傳統(tǒng)文化和紅色文化的雙重基因。
(四)家風黨風的關聯性
對于普通家庭而言,家風僅僅涉及家庭成員,是家庭私事。但對于代表中國共產黨形象的黨員領導干部來說,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還與黨風休戚與共。董必武的紅色家風,體現了董必武自覺將治黨、治國與治家相聯系,從整體上推進黨風與家風建設的鮮明特征。董必武在長期領導黨務工作的過程中,提出過許多關于黨的建設的至理名言。比如,“黨在不斷學習中進步”“無條件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員黨性純潔的重要標志”“黨員應當成為遵紀守法的模范”等。研讀《董必武家書》,我們可以發(fā)現,董必武經常把關于黨的建設的思想融入到家風家教中。比如,1971年12月14日,他在給董良翮的妻子頓云潤的信中就寫道:“你應當仔細想想黨員和非黨員有什么不同。我們想,黨員對革命要自覺地負責任,要關心全社的革命問題,要關心全縣、全區(qū)、全省、全國的革命問題,還要關心全世界的革命問題。要自覺地遵守黨的紀律。要自覺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改造自己的世界觀?!盵4] 59董必武家風與黨風關聯性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他對特權的認識。早在1940年時,董必武就在陜甘寧邊區(qū)提出過“黨決不容許在社會上有特權階級”[6] 7的思想。這一思想也一以貫之地存在于他治黨、齊家的實踐中??偠灾?,在董必武那里,家風不僅僅是家風,還是黨風的一部分。
三、董必武家書中紅色家風的當代價值
董必武家書中的紅色家風,是董必武留給黨、人民和后世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學習、弘揚和踐行董必武的紅色家風,對于推進黨員干部尤其是高級干部的家風建設具有重要啟示。
(一)黨員領導干部要重視學習,以學風育家風
家風與學風緊密相連。翻開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可以發(fā)現,歷代圣賢名人,無不重視自身的學習以及對子女的勸學之道。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歷史和現實出發(fā),多次號召黨員干部要加強學習。從歷史來看,“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抓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學習。在每一個重大轉折時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總是號召全黨同志加強學習”[7] 294。就現實來說,只有全黨在不斷學習中增強本領,“‘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夢想成真”[7] 294。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應以董必武為榜樣,發(fā)揚他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堅持他“遵從馬列無不勝,深信前途會伐柯”的立場,學習他“學要有恒,尤要專心”的精神,繼承他為黨和國家的事業(yè)而學習的態(tài)度,博學慎思、明辨篤信,真正在學習中筑牢理想信念、提高自身修養(yǎng)、增強工作本領。同時,黨員領導干部還應借鑒董必武對子女關于學習基本問題的教導,建立家庭學習制度,營造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從而以優(yōu)良學風培育向上家風。endprint
(二)黨員領導干部要勤儉持家,以廉潔拒腐化
古人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倍匚湟苍o華中農學院題詞:“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性習于儉,儉以養(yǎng)廉。”[5] 303可見,勤儉對于家庭和國家的極端重要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堅定態(tài)度,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工作勁頭狠抓作風建設,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大振。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黨的作風建設的任務還很重。解決黨內作風上深層次的問題,必須首先從思想上正本清源、立根固本。黨員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到貪圖享受、追求奢侈、鋪張浪費等不健康的生活作風與貪污腐化之間的聯系。對此,董必武曾有過這樣的精辟論述:“浪費及貪污對國家財富損害很大,并且破壞了我們簡樸風俗,貪污的人都是浪費的,浪費的人雖不一定貪污,但卻助長了貪污。”[2] 402這段認識深刻揭示了黨的作風建設與廉政建設之間的關聯,它至今仍具有指導意義。在明確認識以后,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堅持和發(fā)揚董必武等革命前輩艱苦奮斗的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勤儉持家的優(yōu)良美德,廉潔修身、廉潔齊家,以此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
(三)黨員領導干部要修身正己,以示范筑家教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教育專家曾指出:“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場所,并在這方面負責情感和認識上的聯系及價值觀和準則的傳授?!盵8] 96 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也指出:“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9] 家教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在這方面,董必武本人及其對家人為人處世的諄諄教導,為中國共產黨人樹立了榜樣。正如《人民日報》在董必武誕辰130周年發(fā)表的專文——《紀念中國共產黨的模范的領導者董必武同志》中贊譽道:“董必武同志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共產黨人良好家風的典范?!盵10]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應該大力學習和弘揚董必武的崇高風范,始終把“修身”擺在“齊家”的重要位置,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做人觀、義利觀、權力觀,站穩(wěn)黨性立場,踐行黨的宗旨,從而以自身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構筑良好家教,以此引導子女扣好人生的第一??圩樱~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
(四)黨員領導干部要從嚴治家,以家風帶黨風
正如前文所述,黨員領導干部的家風與黨風密切相關。因此,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高度出發(fā),多次強調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要注重家庭、家風與家教。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第十二條中明確規(guī)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注重家庭、家教、家風,教育管理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盵11] 63這一規(guī)定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現實原因。從歷史來看,“諸葛亮戒子格言、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都是在倡導一種家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都高度重視家風?!盵9] 就現實來說,“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看,家風敗壞往往是領導干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盵12]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從正反經驗教訓中有所啟示,大力學習和弘揚董必武等革命前輩寓愛于嚴,施教于嚴的治家理念,關愛不溺愛、善待不縱容、從嚴不特殊,自覺形成愛國愛家、清正廉潔、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風尚,并以此帶動黨風、政風的山清水秀,不斷實現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纂室.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2]董必武.董必武年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
[3]董必武.董必武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
[4]董必武.董必武家書[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
[5]胡傳章,哈經雄.董必武傳記[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6]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
[7]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8]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由雅克德洛爾任主席的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9]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強調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家庭文明建設推動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N].人民日報,2016-12-13.
[10]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紀念中國共產黨的模范的領導者董必武同志[N].人民日報,2016-03-07.
[11]本書編委會.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2]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1-13.
[責任編輯:曾 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