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剛
(山西省心血管病醫(yī)院麻醉科,山西 太原 030024)
鹽酸右美托咪定對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的肺保護作用
張 剛
(山西省心血管病醫(yī)院麻醉科,山西 太原 030024)
目的 探究鹽酸右美托咪定對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的肺保護作用 。方法 選擇2016年3月~2017年5月于我院就診的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共60例,按進入醫(yī)院的編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入室后在麻醉誘導前的10分鐘,對照組以0.5ug(kg·h)輸注1.0ug/kg的生理鹽水,觀察組輸注等量的鹽酸右美托咪定,比較兩組患者的TNF-α、CC16和IL-10在各個時刻的變化情況。結果 相比較于T0時刻,對照組的IL-10、CC16在其他時刻均比較高,血清IL-10水平在T2和T3時刻時較高;觀察組的TNF-α在T2時刻最高,IL-10在T2和T3時刻最高,CC16上升趨勢明顯;除T0時刻外,觀察組在其他時刻的TNF-α和IL-10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的應該鹽酸右美托咪定可以起到很好的肺保護作用,對機體麻醉手術期間出現(xiàn)的一系列炎癥反應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鹽酸右美托咪定;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肺保護作用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探究鹽酸右美托咪定對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的肺保護作用 ,選取了2016年3月~2017年5月于我院就診的60例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為分析對象,入院后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入室后在麻醉誘導前的10分鐘輸注鹽酸右美托咪定,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男38例、女22例,現(xiàn)根據(jù)入院編號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有患者30例,年齡50~69歲,平均年齡(60.2±8.5)歲。經過對比全部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患者入室以后均佩戴氧氣面罩,先行五導聯(lián)心電圖進行監(jiān)測,連接脈搏與血氧飽和度進行連續(xù)監(jiān)測,開放上肢靜脈通路后行Allen試驗,橈動脈穿刺和導管的放置均在局麻的狀態(tài)下進行,然后持續(xù)監(jiān)測有創(chuàng)動脈血壓;在完成麻醉誘導后行頸內靜脈穿刺和放置導管。
麻醉誘導:給予0.05~0.1 mg/kg咪達唑侖、0.5~1 ug/kg維庫溴銨和1.5~2.0 mg/kg丙泊酚的藥物進行靜脈注射[2];通過面罩吸氧后,待肌松明顯后將導管插入氣管內進行機械通氣,確保吸氣末二氧化碳分壓處于35~40 mmHg之間,術中可以采用舒芬太尼-維庫溴銨-丙泊酚來維持麻醉 ,具體劑量嚴格遵照患者的血壓、心率和術中操作方式等對機體刺激的大小,來對麻醉藥的用量進行有效調節(jié),以此持續(xù)穩(wěn)定循環(huán)系統(tǒng)[3]。
觀察組按照0.5ug(kg·h)的速度靜脈注入1.0ug/kg鹽酸右美托咪定,對照組按照同樣的速度靜脈輸注等量的生理鹽水。
分別在入室后麻醉誘導前(T0)、術畢即刻(T1)、術后24h(T2)、術后48h(T2)詳細的記錄患者的動脈壓、心率和動脈血氣分析值。每個時間點均在一次性真空肝素抗凝采血管內采集外周靜脈血3ml,在3000r/min的低速度下進行10分鐘的離心處理,將血球去掉后利用微量槍提取1.5 mL的血漿放置在EP管內,做好標記,配平后在12000r/min的高速度下離心處理10 min,提取上清液500ul放置在凍存管內,然后保存在-80℃的環(huán)境中。利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對TNF-α(腫瘤壞死因子)、CC16(Clara細胞分泌蛋白)和IL-10(白細胞介素)分別進行檢測。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22.0分析,計量資料取平均值±標準差(±s),組間率對比取t檢驗,P<0.05具統(tǒng)計差異。
血清TNF-α:麻醉過程中兩組患者均呈現(xiàn)出明顯的先升后降的趨勢,高峰值為T2時刻,且觀察組在各個時刻的指標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血清IL-10:兩組患者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觀察組在T2和T3時刻時,相比較于T0時刻,差異顯著,且觀察組在各個時刻的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血清CC16:兩組患者均呈上升缺失,與T0時刻相比,其他時刻均有所上升,T2時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NF-α、CC16和IL-10在各個時刻變化情況的比較( ±s,n=30)
表1 兩組患者NF-α、CC16和IL-10在各個時刻變化情況的比較( ±s,n=30)
TNF-α(pg/mL) 觀察組 316.87±17.33 291.34±16.77 376.08±19.58 289.40±7.65對照組 312.01±17.50 316.21±17.21 398.04±8.31 375.02±11.26 IL-10(pg/mL) 觀察組 262.07±16.28 272.08±15.56 297.98±17.01 304.48±12.19對照組 268.56±13.78 264.31±12.00 277.01±14.79 281.38±13.03 CC16(ng/L) 觀察組 1.56±1.41 1.69±1.18 1.72±1.57 1.70±1.36對照組 1.65±1.58 1.81±1.37 1.95±1.45 1.90±1.48
現(xiàn)階段,臨床上行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損傷肺的原因主要與手術操作、插管刺激、機械通氣等所造成的肺部炎性反應、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自身免疫細胞刺激和氧化應激等有很大的關系。右美托咪定作為一種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其具備良好的鎮(zhèn)痛鎮(zhèn)靜效果,能夠對焦慮抑制交感神經活性起到明顯的對抗作用,有助于維持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抗炎且能夠緩和各種應激反應,不失為一種良好的麻醉輔助用藥。近年來通過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右美托咪定憑借自身的抗炎、缺血再灌注損傷減輕等可以有效保護肺,盡管目前并不明確其機制,與之相關的因素可能為缺血區(qū)域血流的改善、中性粒細胞聚集的減少以及抑制炎性因子的生成等[5]。在本次研究中,血清TNF-α:麻醉過程中兩組患者均呈現(xiàn)出明顯的先升后降的趨勢,高峰值為T2時刻,且觀察組在各個時刻的指標均比對照組低;兩組患者的血清IL-10和血清CC16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與T0時刻相比,上升顯著,且觀察組的觀察組在T2和T3時刻時,相比較于T0時刻,差異顯著,且觀察組的血清IL-10在各個時刻的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T2時觀察組的血清CC16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的應該鹽酸右美托咪定可以起到很好的肺保護作用,術前針對患者出現(xiàn)的各種緊張情緒,可以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對機體麻醉手術期間出現(xiàn)的一系列炎癥反應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1] 宋 躍.30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4,22(01):72-74.
[2] 劉美明.術前應用主動脈球囊反搏在高危冠心病患者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中的價值[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6,17(10):27-30.
[3] 王 圣,程兆云,趙子牛,權曉強,魏 宇,夏東升,李建強,胡俊龍,軒繼中.冠狀動脈分流器在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搭橋術中的應用[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6,24(10):1035-1038.
R541.4
B
ISSN.2095-6681.2017.25.65.02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