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理,張獻玲,劉 媛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嶺南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000)
淺談臨床路徑結合PBL教學模式在外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
宋 理,張獻玲,劉 媛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嶺南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000)
目的:分析臨床路徑結合PBL教學模式在外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5年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嶺南醫(yī)院外科進行實習的90名護理實習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有45名護理實習生。采用傳統(tǒng)的帶教模式對對照組的護理實習生進行帶教,采用臨床路徑結合PBL教學模式對觀察組的護理實習生進行帶教,然后對比兩組護理實習生的出科綜合成績。結果:觀察組護理實習生的出科綜合成績(包括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及案例分析成績)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護理實習生,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外科護理帶教中采用臨床路徑結合PBL教學模式可顯著提高護理實習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實踐操作能力及案例分析能力。
臨床路徑;PBL;外科護理帶教;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案例分析
臨床實習是一種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效結合的實踐活動。臨床實習的質量與醫(yī)護人員的專業(yè)技能水平密切相關。因此,給實習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服務是臨床工作者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臨床路徑(CP)是指針對某一疾病建立的標準化治療模式與治療程序,其理論依據(jù)是循證醫(yī)學的證據(jù)和指南,其實施目的是規(guī)范醫(yī)療行為,提高醫(yī)療教學質量[1]。PBL是一種設計學習情境的教學方法,也叫問題式學習模式。該教學模式強調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2]。研究顯示,在外科護理教學中采用臨床路徑結合PBL教學模式可顯著提高護理實習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實踐操作能力及案例分析能力。為了進一步證實該教學模式的有效性,我們對2015年在我院外科進行實習的90名護理實習生的實習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
選取2015年在我院外科進行實習的90名護理實習生(均為女性)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將這90名護理實習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有45名護理實習生。對照組實習生的年齡介于20~26歲之間,平均為(21±0.8)歲。觀察組實習生的年齡介于21~27歲之間,平均為(22±0.4)歲。兩組護理實習生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我院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對照組的護理實習生進行帶教。采用臨床路徑結合PBL教學模式對觀察組的護理實習生進行帶教,即由教學組的帶教老師在制定好的CP平臺上,依據(jù)教學大綱及教學計劃制定外科常見疾病的PBL教案(本文以闌尾炎為例)。具體的帶教方法為:1)由帶教老師就闌尾炎的發(fā)病特點、臨床表現(xiàn)、腹部體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法與保守治療法)及預后對實習生進行提問。2)實習生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了解并掌握闌尾炎的治療模式、治療程序等CP流程,然后由帶教老師對實習生進行分組。在完成分組后,各組成員在各自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對患者進行問診、查體等,參與到真實的病例診治中。在參與的過程中,實習生要結合教科書中的理論知識,將碰到的問題進行標記,在課后查閱相關資料解答標記的問題。帶教老師應要求實習生在知網(wǎng)、萬方等權威網(wǎng)站上下載近2年來有關闌尾炎治療、護理方法的期刊論文進行閱讀學習,通過自主學習與實踐的方式,發(fā)揮實習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3)實習生以臨床路徑的步驟為依據(jù),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進入臨床護理狀態(tài),并查看檢查學習的結果。在主管醫(yī)師制定好治療方案后,由實習生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并準備好進行病例討論的內容。4)由各組的帶教老師主持討論會,隨機抽取一名組員回答問題,并要求其他組員對這位組員的答案進行糾正或補充。由實習生依據(jù)臨床路徑給出的治療方案對護理方法進行討論,比如進行手術治療時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進行保守治療時的護理方法等。由帶教老師針對實習生討論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并闡述自身的觀點。5)由帶教老師指導實習生對進行切除手術的闌尾炎患者進行術前、術中及術后護理。進行術前護理的內容包括:幫助患者更換手術衣、為患者進行會陰處備皮、指導患者在手術當天禁食等。同時指導實習生對進行保守治療的患者實施病房環(huán)境護理、健康教育、用藥護理、心理護理 等常規(guī)護理。通過進行臨床實踐,進一步提高實習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及溝通能力。
觀察對比兩組護理實習生的出科綜合成績,包括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及案例分析成績。每項的滿分均為100分,及格分數(shù)線為60分。護理實習生的分數(shù)越高,說明教學效果越好。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本文中的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實習生的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及案例分析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護理實習生,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下表:
表 兩組護理實習生出科綜合成績的對比 ( ±s,分)
表 兩組護理實習生出科綜合成績的對比 ( ±s,分)
組別 理論知識得分 實踐操作得分 案例分析得分對照組(n=45)觀察組(n=45)9.7068<0.05 75.5±6.5 88.3±6.0 t值P值76.4±6.7 89.6±7.1 73.3±6.9 85.1±6.6 9.0706<0.05 8.2901<0.05
3.1.1 提高護理實習生的理論知識水平與實踐操作能力CP教學模式具有教學框架清晰、涉及內容廣泛等特點,且兼顧了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操作,使實習生的工作能力在學習與考核中得到提升。該教學模式要求帶教老師根據(jù)標準化模式對實習生進行教學,制定井然有序的教學計劃,不僅有利于實習生掌握教學的內容,也有利于帶教老師有條不紊地執(zhí)行教學計劃。CP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jù)是循證醫(yī)學,因此,帶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jù)患者病種的不同與患者本身的差異性,幫助實習生建立科學的思考模式,進而幫助其充分地掌握理論知識[3]。PBL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用該教學模式進行帶教時,帶教老師可通過指導實習生查閱參考文獻及資料等來拓寬其自身的知識面,通過向實習生進行提問來增加其學習的主動性。在進行實踐操作時,帶教老師可通過在特定的場合示范操作技巧,鼓勵、指導實習生自己動手,來增強其實踐操作能力[4]。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實習生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案例分析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護理實習,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充分地證實了CP結合PBL教學模式在外科護理帶教中的優(yōu)越性,說明這一教學模式可促進帶教老師與實習生的溝通與交流,激發(fā)護理實習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
3.1.2 提升護理實習生的健康教育能力與溝通能力 闌尾炎是普外科的典型疾病。本文以闌尾炎為例,指導實習生對闌尾炎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及病房環(huán)境護理。護理實習生在進行專業(yè)的學習與實踐以后,進行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溝通的能力都可得到顯著提升,從而為今后進入臨床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3.1.3 提高護理實習生的主動思考能力 傳統(tǒng)的帶教模式以帶教老師為主體,CP結合PBL教學模式則以實習生為主體,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挖掘實習生的主動思維能力,擺脫既往被動學習的模式。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由帶教老師根據(jù)疾病本身的特征對實習生進行提問,對于難度系數(shù)較大的問題,則指導實習生先查閱資料,主動尋找答案,再就其答案進行講解與補充,以培養(yǎng)實習生的主動思維能力。
3.2.1 規(guī)范教學流程,提升教學質量 普外科具有疾病種類多、工作量大的特點。帶教老師在進行帶教工作的同時還要兼顧自身的護理工作,這就導致其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形成規(guī)范的教學路徑,往往想到一部分內容就講解一部分,使得實習生接收的知識零散不齊。而CP結合PBL教學模式的應用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系統(tǒng),帶教老師可依據(jù)教學框架進行有序教學,既規(guī)范了教學的流程,又提升了教學的質量。
3.2.2 提高帶教老師的臨床教學水平 帶教老師的文化層次不同與工作年限不一是導致其帶教水平參差不齊的主要原因。CP結合PBL教學模式的應用規(guī)范了教學的內容與步驟,使帶教老師可以按照制定好的教學大綱進行教學。規(guī)范化的教學程序要求帶教老師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這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帶教老師提升自我能力,進而提高臨床教學的整體水平。
綜上所述, CP結合PBL教學模式在我國的應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該教學模式對帶教老師與實習生的要求較高。另一方面,傳統(tǒng)帶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帶教模式的推廣應用。不過,隨著我國醫(yī)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護理教學的要求,而CP結合PBL教學模式則能夠滿足現(xiàn)代護理教學的要求。本文在外科護理教學中應用臨床路徑結合PBL教學模式,顯著地提高護理實習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實踐操作能力與案例分析能力。
[1]任芳菲.PBL 教學模式聯(lián)合臨床路徑在肝膽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11):285.
[2]張慧.臨床路徑結合PBL教學法在中醫(yī)院兒科護生臨床帶教中的應用體會[J].天津護理,2016,24(3):267-268.
[3]王靜,楊紅梅,梁瑛琳,等.基于問題式學習法在骨科臨床路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z1):91-92.
[4]戴月梅,全云,何碧,等.不同模式教學法在臨床教學查房中的運用[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1,19(1):174-176.
R47
B
2095-7629-(2017)6-01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