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潤秀,陳進玲,才立云,王克宇
(河北省唐山市工人醫(yī)院急診內(nèi)科,河北 唐山 063000)
淺論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進行WBC、CRP及FBG監(jiān)測的臨床意義
楊潤秀,陳進玲,才立云,王克宇
(河北省唐山市工人醫(yī)院急診內(nèi)科,河北 唐山 063000)
目的:探討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進行白細胞(WBC)、C-反應蛋白(CRP)及空腹血糖(FBG)監(jiān)測的臨床意義。方法:對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間河北省唐山市工人醫(yī)院收治的6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與同期在該院進行健康體檢的50例體檢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將50例體檢者設為對照組,將6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設為中毒組(同時根據(jù)這6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預后將其分為死亡組和存活組,死亡組中有27例患者,存活組中有41例患者)。對中毒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同時對對照組體檢者和中毒組患者均進行WBC、CRP及FBG監(jiān)測,然后總結(jié)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進行WBC、CRP及FBG監(jiān)測的臨床意義。結(jié)果:1)與對照組體檢者相比,中毒組患者在入院時及入院24 h后、72 h后、120 h后其WBC和CRP的水平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毒組患者在入院時其FBG的水平即明顯升高,在入院24 h后達到峰值,在入院72 h后雖然明顯回降但仍高于對照組體檢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毒組患者FBG的水平在入院120 h后恢復正常,與對照組體檢者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死亡組患者在入院24 h后、72 h后及120 h后其WBC的水平均高于存活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死亡組患者在入院時及入院24 h后、72 h后、120 h后其CRP的水平均高于存活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死亡組患者與存活組患者在入院時及入院24 h后、72 h后、120 h后的FBG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百草枯中毒患者WBC、CRP及FBG的水平均明顯升高,其WBC、CRP的水平與中毒的程度和預后具有相關(guān)性,其FBG的水平與預后無關(guān)。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進行WBC、CRP及FBG監(jiān)測,可對判斷其病情的嚴重程度、預后及為其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jù)。
WBC;CRP;FBG;急性百草枯中毒
百草枯(Paraquat,PQ)是一種應用廣泛的農(nóng)業(yè)除草劑,對人畜均有較強的毒性。急性百草枯中毒(Acuat Paraquat Poisoning,APP)是指患者在誤服或自服百草枯后所引起的急性中毒反應。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可發(fā)生多臟器損傷。目前,臨床上尚沒有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特效解毒藥。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進行WBC、CRP及FBG監(jiān)測的臨床意義。
選取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間河北省唐山市工人醫(yī)院收治的6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與同期在該院進行健康體檢的50例體檢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50例體檢者設為對照組,將6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設為中毒組(同時根據(jù)6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預后將其分為死亡組和存活組,死亡組中有27例患者,存活組中有41例患者)。在對照組中,有男33例,女17例,年齡為17~55歲,平均(31.5±4.6)歲。在中毒組中,有男32例,女36例,年齡為15~52歲,平均年齡(29.9±4.3)歲;其口服(或誤服)百草枯的劑量為5~100 ml,平均劑量為(45.2±5.7)ml。對照組體檢者和中毒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治療方法: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對其進行洗胃、導瀉和補液等治療,同時為其口服蒙脫石散,并用濃度為20%的甘露醇對其進行吸附殘留毒物的治療。對患者進行血液灌流治療,以清除其血液中的毒物。另外,用大劑量的糖皮質(zhì)激素、維生素C、維生素E、還原型谷胱甘肽等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2)檢測WBC、CRP和FBG的方法:抽取對照組體檢者和中毒組患者(入院時及入院24 h后、72 h后、120 h后)的靜脈血8 ml,送至檢驗科進行檢驗。檢測的項目包括WBC、CRP和FBG的水平。
觀察并記錄對照組體檢者與中毒組患者(入院時及入院24 h后、72 h后、120 h后)WBC、CRP和FBG的水平。觀察并記錄死亡組患者與存活組患者在入院時及入院24 h后、72 h后、120 h后WBC、CRP和FBG的水平。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體檢者相比,中毒組患者在入院時及入院24 h后、72 h后、120 h后其WBC和CRP的水平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毒組患者WBC的水平在入院24 h后最高,以后逐漸回降。其CRP的水平在入院72 h后達到峰值。其在入院時的FBG水平即明顯升高,在入院24 h后達到峰值,在入院72 h后雖然明顯回降但仍高于對照組體檢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毒組患者FBG的水平在入院120 h后恢復正常,與對照組體檢者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死亡組患者在入院24 h后、72 h后及120 h后其WBC的水平均高于存活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死亡組患者在入院時及入院24 h后、72 h后、120 h后其CRP的水平均高于存活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死亡組患者與存活組患者在入院時及入院24 h后、72 h后、120 h后FBG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對照組體檢者與中毒組患者(入院時及入院后的不同時間)WBC、CRP及FBG水平的比較
表2 死亡組患者與存活組患者入院時及入院后的不同時間WBC、CRP及FBG水平的比較
急性百草枯中毒可導致患者發(fā)生多臟器損害。由于人體的肺泡細胞對百草枯具有主動攝取和蓄積的特性,故患者在發(fā)生急性百草枯中毒后其肺部組織的損傷最為嚴重。目前,臨床上對百草枯中毒的機制尚未完全清楚。有學者認為,百草枯在進入人體后可發(fā)生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從而迅速產(chǎn)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引發(fā)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進而可對人體的組織和細胞產(chǎn)生直接的損害[1]。WBC是機體應激反應和炎癥反應的一項敏感指標,是產(chǎn)生活性氧的主要細胞之一,其分泌的炎性因子在急性肺損傷和多臟器功能障礙中可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中毒組患者在入院時及入院24 h后、72 h后、120 h后其WBC的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體檢者,且死亡組患者在入院24 h后、72 h后及120 h后其WBC的水平均明顯高于存活組患者。這表明WBC升高的程度與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組織細胞損傷的程度及其體內(nèi)炎癥反應的程度呈正相關(guān)。CRP是常見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之一,主要由肝細胞合成。健康人血液中CRP的含量很低,但當其出現(xiàn)炎癥反應或急性組織損傷后,其CRP的水平就會迅速上升[2]。另外,本研究的結(jié)果還顯示,死亡組患者與存活組患者在入院時及入院24 h后、72 h后、120 h后其FBG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FBG的水平與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病情及預后無關(guān)。
綜上所述,百草枯中毒患者WBC、CRP及FBG的水平均明顯升高,其WBC、CRP的水平與中毒的程度和預后具有相關(guān)性,其FBG的水平與預后無關(guān)。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進行WBC、CRP及FBG監(jiān)測,可對判斷其病情的嚴重程度、預后及為其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jù)。
[1]隋宏.大鼠急性百草枯中毒血清中細胞因子的動態(tài)變化[J].毒理學雜志.2014,15(1):104-105.
[2]王炳琴.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救治難點與治療對策[J].當代醫(yī)學.2013,22(36):1470-1471.
R446
B
2095-7629-(2017)11-00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