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湘穗
朋輩心理輔導對高職新生適應不良的干預
鄧湘穗
本文以長沙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藥學系的新生適應不良的干預實踐為例探索了朋輩心理輔導的方式方法。
朋輩心理輔導 高職 新生適應不良
高職新生作為初入大學的群體,經(jīng)歷著學習方式、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它不僅意味著個體從一所學校進入另一所學校的變化,更昭示了個體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開端。而在這一階段的新生適應是指高職新生在進入大學后通過排除障礙、克服困難、改變自己內在觀念和外在行為達到與外在環(huán)境和諧一致的歷程[1]。包括對大學學習生活的適應、對高職學生角色意識的形成和高職學生角色行為規(guī)范的掌握,以及相應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由此可見,高職新生適應是高職學生人生全部適應過程中較為重要和特殊的一種社會適應。
在多年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研究者發(fā)現(xiàn)近幾年我院高職新生不同程度的不良適應人數(shù)增多,適應性普查過后的篩查率有所提高。每年約11%的大學新生需要學院通過輔導員座談、講座等不同方式進行適應性不良情況的干預;每年約有3%的大學新生由于適應性障礙需要學校咨詢機構進行個體、團體咨詢干預。大學新生的適應不良問題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入校后最先凸顯出來的心理問題。提高適應不良新生的適應性需要有一個重要的療效因子,那就是人際互動。對于高職大學生來說,他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結識新的朋友,來疏解在陌生環(huán)境下的緊張不安及迷茫不知所措的情緒。因此,本研究探討如何通過朋輩心理輔導活動提高適應不良新生的適應性水平,以促進其盡快適應高職學習生活。
朋輩輔導是一種“同伴教育”,即由年齡相當?shù)慕?jīng)由專業(yè)訓練的同伴擔當主持人和引導者,采用小組討論、游戲、角色扮演等參與性強和互動性強的方式,啟發(fā)大家就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態(tài)度的討論或技能的培訓,幫助當事者有效解決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困惑遇到的麻煩。[2]由于朋輩輔導員同新生年齡相仿,因此他們在情感體驗、壓力承受、語言表達方式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高度相似,容易彼此認同與接納,容易建立輔導關系。同時朋輩輔導一般以活動為載體,因此對需應對的問題除了認知層面的介入,更強調體驗、感受,側重情感層面,對參與活動的人員啟發(fā)大、觸動深。
我院藥學系2016年5月成立朋輩互助隊,選取了對心理互助有興趣并能勝任的學生成為朋輩輔導員。應用心理學專業(yè)教師對朋輩輔導員進行了心理學基礎知識和團體心理輔導基本技能的培訓,最后有11名學生順利通過考核成為系部朋輩互助員。
2016級新生入學后,通過心理測評、問卷調查以及輔導員反饋,共有12名新生有明顯適應不良表現(xiàn)。在11月、12月、1月對存在適應不良較明顯的10名新生進行了三次朋輩心理輔導活動。
2016年11月份進行“大學生活的酸甜苦辣”主題輔導。輔導主要活動:每個人回憶進入大學以來遇到的各種事件,分為四類:A.酸:尷尬的事情;B.甜:開心的事情;C.苦:悲傷的事情;D.辣:憤怒的事情。就以下四個問題進行分享討論:①我們感到開心的事情有哪些?我們還可以做哪些事情讓自己更開心?②進入大學后有哪些事情讓我們覺得不太適應,甚至覺得尷尬?你也會有類似的感受嗎?③大學里說明事情讓我們感到悲傷和痛苦?對此我們可以做些什么?④是哪些人哪些事讓我們感到憤怒?憤怒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些什么?輔導目標:相識,形成團體,幫助新生了解大學生活,初步規(guī)劃大學的生活學習目標。
2016年12月份進行“宿舍你我他”主題輔導。輔導活動:圍繞“室友的某些行為干擾到你的學習生活”、“寢室其他成員關系比較近,你覺得與他們有些距離”兩個情境進行情境扮演與討論分享。輔導目標:促進新生了解大學的寢室生活,提升寢室人際交往能力,形成融洽的寢室人際關系。
2017年1月進行“我自信我快樂”主題輔導。輔導活動:通過“20個我是誰”、“三個我”寫下對自我的認識,相互討論分享自我期望、自我規(guī)劃。輔導目標:促進新生積極進行自我探索,加深對自身的了解。
朋輩心理輔導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可以讓新生在共同的校園環(huán)境中找到知音、共同進步、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感覺到集體的力量,不斷尋找成長的方法,進行自我鍛煉,實現(xiàn)自身目標,強化自我心境。(2)通過與高年級朋輩輔導員的接觸與對比,讓新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以及前進的方向,不斷進步,從而改善自我,提升自我能力。
朋輩心理輔導活動提高了高職新生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增進了新生的溝通能力,增強了自信心;協(xié)助高職新生在團體中的合作與溝通。輔導活動分別讓新生們在參與一系列游戲活動中,從他人對自身的正面評價中發(fā)掘自身的優(yōu)點并調整自身的期望;通過與組員的合作,發(fā)現(xiàn)并善于運用周圍環(huán)境的資源,緩解壓力、沖突等情緒。通過深刻的小組情景體驗,組員能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對新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興趣并恢復適應環(huán)境的信心,從而提升適應能力。
[1]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55.
[2]鮮于樂嬌.朋輩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2):63~64.
長沙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
本文系長沙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一般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17csskktzc06)。
鄧湘穗(1979-),女,漢族,湖南祁陽人,碩士,思想政治課教學部,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