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慧珍
(廣西師范大學(xué) 廣西 桂林 541000)
向文本更深處漫溯
——淺析小說《孔已己》中的“笑”
龐慧珍
(廣西師范大學(xué) 廣西 桂林 541000)
俄國批判主義作家果戈理說過,你們在笑誰,笑別人?不!你們在笑自己。最終的笑是留給了自己。這一觀念強(qiáng)調(diào)的是,細(xì)節(jié)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那些細(xì)節(jié),對于文學(xué)作品的理解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研讀魯迅的《孔乙己》,不可忽視文中出現(xiàn)的“笑”,笑對于我們理解小說的主旨與內(nèi)涵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中第三段提到: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梢钥吹贸鲞@種笑的范圍是很廣的,不是幾個人在笑,而是所有的人都在笑??滓壹鹤罱K成了咸亨酒店所有人取笑的對象。為什么會笑?文中也給出了答案: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里提到了孔乙己的外在形象。這也是人們笑孔乙己的一個主要的原因。
孔乙己生活的時代,是清朝末期封建社會的時代,而孔乙己是一個參加幾次科舉考試都沒有考中秀才的人。他的穿著更可以體現(xiàn)他這個人的一些特征。為什么站著喝酒,因為在那個時代的咸亨酒店,手里不富裕的,就只能站著喝酒,只有生活富裕的人才能夠進(jìn)包廂慢慢地吃喝。站著喝酒是人們嘲笑孔乙己的一個原因,在那個時代人的眼里,孔乙己讀了那么多書,最后連個秀才都沒有考上。這也就算了,關(guān)鍵是他連自己的生活都料理不了,經(jīng)常賒賬喝酒。
人們嘲笑孔乙己的第二個原因是他到現(xiàn)在還穿著長衫。在古代,只有上層人士、知識分子才會穿長袍。從民俗學(xué)的角度講,勞動人民、底層人士穿短衣服是勞動的需要,為了干活方便,如果衣服過長,會妨礙勞作。在孔乙己生活的時代,已經(jīng)廢除了科舉考試制度,孔乙己依舊不肯脫下長衫,而孔乙己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bǔ),也沒有洗。為什么孔乙己不愿意脫下長衫?他的心里仍舊懷有這樣一個信念: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即使沒有考上秀才,他依舊不肯脫下長衫,換成短衫。他的骨子里還是很清高的,古代封建的思想在他的腦子里面已經(jīng)根深蒂固了。他不愿換成短衫,其實(shí)也是看不起下層勞動人民的一種表現(xiàn)。殊不知,以他現(xiàn)在的情況,其實(shí)還比不上酒家里那些穿短衫的人。
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里,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孔乙己是人們給他起的綽號,同時也看出這是人們對孔乙己的嘲笑。孔乙己最大的可憐或許不是生活的貧困,而是成為人們的笑料。
魯迅曾說過,中國人很吝嗇,甚至連一張笑臉都不肯給。這篇文章中的人們是吝嗇的,他們雖然給了一個笑臉,但這笑臉是無愛的,是一種嘲笑,一種取笑,一種捉弄。他們的笑,表面是在笑孔乙己,其實(shí)他們本身也是可笑的。他們對待一個弱小者孔乙己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也能反射出他們本身是怎樣的一類人。他們通過嘲笑一個弱小者來滿足自己的心理優(yōu)勢,這樣的人,難道就是理所當(dāng)然的嗎?魯迅在這里雖然將作品聚焦在一個人“孔乙己”的身上,其實(shí)他想要說明的問題是國民身上普遍存在的問題。
“笑”是小伙計人性轉(zhuǎn)變的一個標(biāo)志。“笑”之前的小伙計是樣子傻傻的,掌柜怕他侍候不了長衫主顧,就讓他在外面做點(diǎn)事罷。外面的短衣主顧,雖然容易說話,但嘮嘮叨叨纏夾不清的也很不少。他們往往要親眼看著黃酒從壇子里舀出,看過壺子底里有水沒有,又親看將壺子放在熱水里,然后放心:在這嚴(yán)重監(jiān)督下,羼水也很為難。所以過了幾天,掌柜就說他干不了這事。幸虧薦頭的情面大,辭退不得,便改為專管溫酒的一種無聊職務(wù)了。這時的小伙計是淳樸的、善良的、厚道的。起初他認(rèn)為孔乙己是一個講信用的人,品行卻比別人都好,就是從不拖欠;雖然間或沒有現(xiàn)錢,暫時記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還清,從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可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見慣了來這里喝酒的人們對待孔乙己的態(tài)度,以及掌柜對待孔乙己的態(tài)度,這在無形之中影響了小伙計的一些思想和觀念。
每次孔乙己來到店里,眾人都會哄笑起來:店內(nèi)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在這些時候,我可以附和著笑,掌柜是決不責(zé)備的。在一定程度上,掌柜是默許我嘲笑孔乙己這種行為的?!敖^不”二字,可見小伙計對這種認(rèn)識是很深刻的。同時也讓他意識到,嘲笑孔乙己這種行為是無傷大雅的,甚至是值得提倡的。而且掌柜見了孔乙己,也每每這樣問他,引人發(fā)笑。足見掌柜的行為在一定意義上給小伙計做了引導(dǎo)。
在掌柜和咸亨酒店客人的影響下,小伙計也開始嘲笑孔乙己,有一回孔乙己對小伙計說道,“你讀過書么?”小伙計略略點(diǎn)一點(diǎn)頭??滓壹赫f,“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小伙計是這樣想的,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過臉去,不再理會。面對穿著一件破夾襖盤腿墊包坐著用手走路的孔乙己,小伙計也只是“溫了酒,端出去,放在門檻上”,只放在門檻上而不遞給行動不便的孔乙己,“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小伙計的麻木冷酷躍然紙上。從這些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小伙計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下已經(jīng)被同化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稱帝,復(fù)辟勢力猖撅,革命成果被竊奪?!拔逅摹边\(yùn)動前后,科舉制度雖被廢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處于昏沉、麻木狀態(tài)。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小伙計的轉(zhuǎn)變不足為奇。這不是一個人的悲哀,也不是一群人的悲哀,而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在這篇小說中,咸亨酒店的客人們在嘲笑孔乙己,掌柜和小伙計在嘲笑孔乙己,唯獨(dú)孔乙己從來都沒有嘲笑過自己。雖然文章中未曾提到過孔乙己對自己的嘲笑,可是孔乙己對自身行為的不自知本身就成為了最大的笑料。此處無聲勝有聲,雖未寫,但它表達(dá)的效果更強(qiáng)烈??滓壹涸诜饨ǜ嗨枷牒涂婆e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
孔乙己身材很高大,說明他尚有勞動能力;但是他自視清高,看不起勞動人民,不愿和他們一樣通過勞動來獲得經(jīng)濟(jì)來源,窮困潦倒,他的臉色清白也就可想而知了;他窮困偷人家東西經(jīng)常被人打,所以臉上“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齡較大而又精神萎頓頹唐。他那件長衫“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bǔ),也沒有洗。”說明他窮酸潦倒,懶得出奇的經(jīng)濟(jì)狀況??滓鸭嚎床黄饎趧尤嗣?,不愿意通過勞動來獲得經(jīng)濟(jì)來源,最后付錢買酒時只能“便排出九文大錢”和“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里”,前者既表現(xiàn)他桔據(jù)而窮酸的本相,又對酒店賣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規(guī)矩人。并對短衣幫的恥笑表現(xiàn)出若無其事,這一“排”的動作,恰如其分地顯示了他的心理;后者則說明他已經(jīng)窮困潦倒到極點(diǎn),“摸”字表明了他悲慘的境地??滓壹壕褪沁@樣過了一天又一天,他最后的結(jié)果也可想而知了。
孔乙己以讀書人自居,賣弄學(xué)問,迂腐可笑,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在人們說他偷東西時,還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家清白……”他迂腐不堪、自欺欺人,偏要和別人爭辯,“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么“君子固窮”,什么“者乎”之類。這是孔乙己的經(jīng)典名言。竊書不能算偷書,多么可笑的話。在那樣一個時代,作為知識分子的孔乙己對自己的話一直深信不疑。這是多么可怕的力量。他自命清高,認(rèn)為“惟有讀書高,所以孔乙己看著問他的人,才會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他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滿口都是“之乎者也”。他至死不悟、死要面子,明明是丁舉人打斷的卻不敢說,非要說,“不要取笑!”“跌斷,跌,跌……”封建科舉制度不僅摧殘了他的肉體,也毒害了他的精神。
在封建時代,為什么會出現(xiàn)像孔乙己這樣的人?孔乙己只是封建時代知識分子中的一個代表。這是個人的悲哀,但更是時代的悲哀!封建教育制度的毒害就在于它不但使人與勞動脫離,而且還教育人輕視勞動階層,灌輸唯有讀書是最高尚的思想。不勞動,不能生活,自然越過越窮,可是孔乙己還是死要面子,覺得讀書人無論如何都應(yīng)該比普遍人高一等,處處要顯示出自己的身份,賣弄學(xué)問。
總之,這是一篇發(fā)人深省、意義深刻的文章。文中的“笑”總共出現(xiàn)了14次,我們從這些笑聲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魯迅想要表達(dá)的一些思想。在長期封建專制主義的統(tǒng)治下,封建文化、孔孟之道不只是造成孔乙己這樣的悲劇人物,而且還普遍地毒害著被壓迫人們,使他們陷于麻木、不覺悟的精神態(tài)度,甚至連起碼的同情心也已喪失。魯迅著意揭出這一“病苦”,正說明要“療救”的不只是一個孔乙己,而是整個社會。
[1] 馬以鑫.現(xiàn)代文閱讀八講[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2004.
[2] 李海林.李海林講語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7.
龐慧珍(1993-),女,漢族,山西太原人,碩士研究生,廣西師范大學(xué),語文課程與教學(xué)論。
G633.3
A
1672-5832(2017)12-0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