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琦宏
摘要:為什么我們的學生越是到了初中年級越是"不喜歡"參與到語文課堂學習中來呢?為什么我們的語文課總是有人認為學不學對考試成績影響無所謂呢?我想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我們初中的語文課堂的效率太低了,課堂效果太差了,以至于挫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如何提高語文課堂的高效性,讓學生對語文課堂有興趣,讓學生對語文課堂有新的認識呢?我覺得應該在如何構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上狠下功夫。
關鍵詞:高效課堂;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096-01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語言更是豐富多彩,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就顯得更重要。語文課中,文中借助生動而細膩的語言,真摯而豐富的情感,深邃而博大的哲理浸潤著學生的心理。那一幅幅優(yōu)美動人的畫卷,一個個感人肺腑的場景,一件件如數(shù)家珍的精品,要求老師以一個最出色的導游人員,一位優(yōu)秀的住持人的身份,帶領著學生去觀賞、去品讀、去體味、去感悟。所以,我們教師應該好好利用課堂這一陣地,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高效的學習課堂。
1.激興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是教師在開課之前的一段幕啟,也是吸引學生進入課堂的主要手段,更是溝通師生情感的第一步,一個出色的開頭就會為整堂課奠定了成功的基調。為此,語文教師的導入也就成了一門藝術,精彩的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情境可以為學生提供優(yōu)化的學習空間,渲染一種優(yōu)美的、真實的、形象的感知氛圍,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諧地進入到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只要新課的導入方法得當、合理、科學,就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愿望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fā)生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能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愿望起推進作用。只有那些帶有探索因素的、能啟迪思維的情境,才能具有大的吸引力,才能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愿望起到強烈的激發(fā)作用。
2.讓學生自由選擇語段學習,打破課文有先到后的講授法
以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一直沿襲著課文從前到后的順序性講授,這種傳統(tǒng)的講授法的弊病是把學生局限在自己事先畫好的一個圈子內,無形中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能力受到束縛。這恰好與新課標所提倡的教學法背道而行。所以在有些課文的教學中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課文的先后順序,真正使他們拓展思維。如《孔乙己》一文開頭便對咸亨酒店大寫特寫,對于那個社會那個酒店學生是空中樓閣,朦朦朧朧。倘若硬讓學生先從乏味的、自己不理解的開頭去學,那只能變成"強扭的瓜"了。讓學生從自己喜歡的語段開始,結果大多數(shù)學生選擇的是斷腿后的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節(jié),即整個文章的高潮部分。學生能把全文最精彩的語段找出來,我認為學生會很認真的自己去探究,也就很輕松的將其它各情節(jié)貫穿起來。
3.注重課堂實效
當下,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語文教學是師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僅在"輔助"兩字,它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課堂講解,更不可能代替學生的主體閱讀。語文的魅力在于語言本身,有些內容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而必須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去感悟、領會。若過分依賴多媒體,濫用多媒體,就會在無形中扼殺學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我們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應輔在學生經驗的盲區(qū)、知識的盲點、思維的堵塞處、情感的模糊處。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絕不能成為一種美麗的"包裝",而要堅持為學生的"學"服務,以起到啟發(fā)、誘導、點撥、開竅的功效,追求點"石"成"金"的境界。合作學習已成為新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時尚。教學中,教師們大都采用這種形式,讓學生合作、討論,且無論什么樣的課都采用,應用次數(shù)頻繁。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討論時間給得不夠,剛剛分好組,沒說幾句,就被教師止住安排下一項內容了,合作學習顯得匆忙、零亂。其實這僅是為了給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貼上"以學生為主"、"研究性學習"等時髦的標簽,根本不考慮討論的質量和效果,不注重教學的必要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走進新課程,決不應該只是為應試教育披上一件漂亮的新外衣。新課程是理念、精神,更是實踐和探索。應拋開形式主義和功利主義的誘惑,積極吸取先進的課改成果,投身新課程改革的浪潮,讓自己的語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設,在實踐中成長,課堂一定會充滿新的生命活力。
4.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課是上好語文課的根本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課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體驗生活的機會。生活是語文不竭的動力,只有融入生活,才會為語文提源頭活水,才能讓語文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創(chuàng)造經驗,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在教《春酒》一文時,讓學生搜集本地春節(jié)的有關習俗。這樣的教學有效地打破了課堂有限的時空,豐富了課堂信息的容量,使學生感到"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真正實踐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的教育理念。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許多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教學中都有一股"源頭活水"。因此,激活語文課堂教學,應在教學內容上積極引進"活水",在教學思路設計上努力求新,把課上"活",還要在教學方法上真正變注入式為啟發(fā)式,達到教與學和諧交流,把學生教"活"。讓我們的學生更多、更高、更好、更自覺地掌握與運用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這是我們語文老師應有的共同追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