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心/Li Kexin
展覽鏈接:
teamLab:花舞森林與未來游樂園
展覽時間:2017年5月20日—11月19日
展覽地點:佩斯北京畫廊
當代藝術有著重要的“使命”,在反映當下藝術概況的同時更要讓人們看見它在未來的發(fā)展。進入21世紀以來,科技與藝術得到完美結合,日本跨學科數(shù)字藝術團隊teamLab可以說是近年來藝術界跨領域的領先者,他們將自己稱為“終極技術專家”,由程序員、工程師、數(shù)學家、CG動畫師、音樂人、建筑師和平面設計師等400個不同領域的人士組成。他們善于創(chuàng)造光影交織、美輪美奐的沉浸式作品,模糊了科學與藝術之間的邊界,展現(xiàn)著數(shù)位藝術最為極致的一面,讓人們看到科技之于藝術的絕美之光。teamLab風靡巴黎、倫敦、洛杉磯、東京,去年他們來到中國,在北京和深圳舉辦了兩場大型個展,《designboom》將其評選為2017年全球十大展覽之一。而今年天津也迎來了“未來游樂園”主題藝術展。
2017年5月20日至11月19日,teamLab團隊于798藝術區(qū)的佩斯北京畫廊舉辦了其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個展“teamLab:花舞森林與未來游樂園”,在1500平方米的空間中為觀者呈現(xiàn)了一個突破現(xiàn)實界限的奇幻世界。此前teamLab已風靡巴黎、倫敦、洛杉磯、東京等地,designboom網(wǎng)站還將其評選為2017年全球十大展覽之一。
展館被切割成大小不一的空間,每一個小空間都是一個光影世界,一旦有觀者經(jīng)過,映入眼簾的就是一片花海,一片海洋,一片森林抑或是一個世界。
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便是“曇花”系列的作品,所有事物都是奇跡般地,在沒有邊界且不斷持續(xù)的生命的延續(xù)中顯現(xiàn)。每一片花瓣都由后臺程序控制,會根據(jù)參觀者的動作、手勢、前進路線進行變化,而非預先制作好影像進行放映。因此每一刻每一分都是不同的景象,每一朵花在綻放或凋謝中的相遇,都是只有當下一瞬的因緣。就像日本平安時期的俳句中所說:
隱于葉下,花兒茍延不敗,
終遇知音,欣然花落有期。
這正是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一期一會”的表現(xiàn)。“一期一會,難得一面,世當珍惜”,蒼涼而略帶寂寥。使人不覺思考人生的離合,相聚的歡娛,在精神境界達到更高的狀態(tài)——冥想中的涅槃。世事無常,人生及其每個瞬間都不能重復。若因漫不經(jīng)心輕忽了眼前所有,那會是比擦身而過更為深刻的遺憾。
在《花與人,不為所控卻能共生——度時如年》這一作品中,你可以感受花在一年四季中的不斷變化。萌芽生長,含苞待放,花開凋零,枯萎死亡,不停地重復著花的輪回。這件作品的靈感來源于teamLab在面對春天國東半島山間的櫻花爛漫和山谷里片片的油菜花后的遐想,這些花有多少是人工種植的,又有多少是大自然的饋贈?山間原本幽靜宜人,然而這大片大片的花海卻是人為干預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大自然的作品與人類作品之間的界限已是非常模糊。在健康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人與自然之間沒有沖突,而是和諧共處。teamLab試圖探索在無法控制或掌握自然的情況下,人類的活動是什么樣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又是什么樣的。
花與人,不為所控卻能共生——度時如年
水晶宇宙
蝴蝶振翅無邊界
很多日式作品都會傳達“物哀”的概念,這一概念最早由江戶時期日本國學大師本居宣長在闡述《源氏物語》的文學觀時提出。是從空寂心境中孕育出的悲劇、哀愁之美,對生命須臾、歲月無常產生的悲觀之情。而“曇花”系列也充斥著這種“物哀”,但與傳統(tǒng)的遠觀式“物哀”觀念不同,teamLab邀請每一個參觀者親身進入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在花謝花飛花滿天中,更深刻地體會無可奈何花落去。
《水晶宇宙》是以累積光點的方式創(chuàng)造的一件雕塑作品,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類似于點彩繪畫,它以各種彩點繪制出圖像?!端в钪妗酚脽o數(shù)LED燈連成串,垂直貫穿整個參展的空間。光的顆粒以數(shù)位控制,并根據(jù)觀賞者與作品的互動而產生變化,以一個光線累積而成的雕像來表達宇宙。
teamLab不斷強調以自身肉體去體驗、嘗試打破人與科技、人與自然間的邊界,從而達到重新發(fā)現(xiàn)自我的目的。這種極致華麗背后的寂寥詩意,就是他們想要表達的東西。
這個跨領域的團隊似乎很喜歡打破界限,在《蝴蝶振翅無邊界》中的蝶群會一邊變化翅膀的花樣一邊飛翔,并且也會在同樣空間中展示的其他作品上飛舞。不管是在裝置藝術作品的空間,還是在數(shù)位熒幕作品的空間,蝶群都會在其中飛舞,借此將其他作品的框架完全解放,讓作品之間的境界線消失。
在作品《黑浪》中teamLab在電腦空間內以模擬波型來建構水在三次元空間下的動作。透過無數(shù)水分子的連續(xù)體來表現(xiàn)水,并且不斷計算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利用水分子動作來描繪線條,在三次元空間的波浪表層上描繪線條。將“超主觀空間”理論轉換成平面化的影像作品。
在近代之前的日本繪畫作品中,如河川、大海等常常會以線的集合體來表現(xiàn)。而這些線的集合體就像是生物一般,讓人能夠感受到某種生命的活力。實際上近代之前的人們,似乎能從河川、大海之中感受到生命的行為舉止,并將自己視為自然的一部分。我們認為,這應該也是能讓因常識所僵化的現(xiàn)代客觀世界與近代之前人們所看到的主觀世界重新統(tǒng)合在一起的提示。
本作品中瀑布的呈現(xiàn)方式,比從影像記錄中剪切下來的真正瀑布更能消除觀賞者與作品世界之間的境界線,讓觀賞者產生進入作品世界之中的感覺,甚至更大膽地說,讓觀賞者覺得線的集合體是生命體,讓觀賞者產生瀑布瀕臨面前的體驗,從而察覺到近代之前日本人觀察世界的方式與從中產生“對世界的行為舉止”的感受之間的聯(lián)結。
黑浪
追逐的八咫鳥、追逐與被追逐的八咫鳥、以及被分割的視點
圓相
在《追逐的八咫鳥、追逐與被追逐的八咫鳥、以及被分割的視點》這件作品中,teamLab將七個熒幕立體配置在空間之中的數(shù)位裝置。利用電腦里的三次元空間建構出立體的世界,并且展示出日本先賢們的空間認識倫理建構——超主觀空間。墨色的八咫鳥在空間中不斷盤旋飛舞,其飛行的軌跡在空中畫出墨跡。八咫鳥在空中相互追逐,相互撞擊后變成花朵并凋謝而去。
本作品乃是對坂野一郎在動畫《超時空要塞》的表現(xiàn)手法“板野馬戲團”的致敬之作。借著在三次元空間之中重現(xiàn)二次元動畫作品所營造和夸張手法的方式,來探討日本動畫師們所創(chuàng)作的變形空間之中有著怎么樣的空間認識倫理構造。這樣的手法其實也是在實驗,分割平面之后,當立體的配置進入到現(xiàn)實空間之中后,會帶給觀賞者怎樣的體驗。
作品《圓相》將禪宗書畫里的圓相以一筆在空間中畫出。在空間里畫出的這一筆畫,會先保持靜止不動,然后隨著視點的轉移,漸漸呈現(xiàn)圓相。空書是teamLab在成立以后一直致力研發(fā)的在空間里書寫的書法。在立體空間中重新詮釋并立體重建書法的墨跡、筆畫的深淺、書寫的快慢和勁道的強弱等。
涂鴉大自然
彩繪水族館
雖然這些形式是創(chuàng)新的,但從風格上依舊秉承著日本傳統(tǒng)美學。在禪宗里,圓相自古以來是以手杖等物在空中畫圓來表現(xiàn)的,也被視為頓悟、真理、宇宙整體以及平等的象征。圓相能夠反映出觀者之心境,對于圓相的解讀也因人而異。除了以上這些寓意深刻的作品,teamLab還專門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樂園。
彩繪城鎮(zhèn)
其中涂鴉大自然是由孩子們所畫的各種生物所組成的自然世界,只要你試著尋找,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所畫的生物一定會出現(xiàn)在某處,生物們會吃掉其他生物或是被其他生物吃掉,無法吃到其他生物時就會死亡而消失,在一番生長繁衍后,建立起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們注意到人的話就會逃走,如果參觀者站在原地不動,花朵就會大量盛開,蝴蝶則會誕生于有花朵的地方,相反地如果四處走動,花朵就會散落。
與此相似的還有彩繪水族館和彩繪城鎮(zhèn)。在彩繪水族館中,孩子們可以在已經(jīng)畫出魚類輪廓的紙上按自己的心意涂上顏色,創(chuàng)造出自己原創(chuàng)的海洋生物,這些海洋生物會一起游入影像的大海之中,自由地游動。這些游動的魚是可以摸的,被摸的魚會逃走,還可以觸摸飼料袋喂食魚群。
而彩繪城鎮(zhèn)中的城鎮(zhèn)是由孩子們的繪畫逐漸發(fā)展而生成的城鎮(zhèn)。孩子們可以對城鎮(zhèn)內的物件如車子、大樓、宇宙飛船等著色、添加圖樣、自由自在地繪圖。用蠟筆畫好的車子或高樓的圖,會轉變成立體紙模型的展開圖,把展開圖組裝過后,紙模會進入城鎮(zhèn)里,開始活動起來。依據(jù)內容的不同,城鎮(zhèn)的景色也會連帶產生變化。你可以觸碰它們。比如觸碰車子后車子會加速前進,并且城鎮(zhèn)內的每個物件也有不同的分工,像是消防車和吊車會負責守護城鎮(zhèn)的安全等等。
通過新媒體技術的呈現(xiàn),營造出極具想象力的沉浸式觀展體驗。這種視覺語言沒有門檻可言,只要進入場中,與作品進行互動就能感受藝術。不同于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觀眾不再置身事外,而是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參與到創(chuàng)作中去,成為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過程。“未來游樂園”既是藝術展覽又是游樂公園,觀賞者的創(chuàng)造力和協(xié)作思想在既學又玩的過程中得到激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