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
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是學生掌握基礎數學知識。初步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提高數學課堂效率至關重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高效課堂的實施已成為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是每一位教師需要思考、研究、總結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時還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了解國內外教育發(fā)展的趨勢,緊跟教育形勢高速發(fā)展的脈搏,努力提升自身素質,筆者就多年教學的經驗和做法,與同仁共勉。
關鍵詞:小學 數學 高效課堂
引 言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要明確,教學活動應該圍繞學生來進行,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起的則是主導作用。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首先,教師要重視備課環(huán)節(jié),確定教學活動的步驟;其次,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再次,教師要注重課堂生成資源,巧妙運用課堂智慧;最后,教師要注重評價環(huán)節(jié),用恰當的評價提高課堂效率。
1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是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塔說的,愛因斯塔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離不開他對科學濃厚的興趣。古往今來,多少成功的科學家、經濟學家、生物學家等等,他們之所以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都與他們對各自學科濃厚的興趣不可分離,興趣在他們求學和研究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充當了“老師”和“領路人”的角色,是他們取得巨大成就的“引導者”和“領路人”。所以在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下,構建數學教學的高效課堂首要就是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學生對數學有了興趣之后,學習效率就會越來越高,課堂效率就會越來越高。在講解《軸對稱圖形》時,如果數學老師僅僅按照課程的要求說明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然后就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的教學就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反之,如果教師加以舉例,用生活中可以見到的實例,通過剪紙、折紙、示例等來當堂演示,引導學生進行參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軸對稱圖形的規(guī)律,這樣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整合教育資源,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手段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拋棄過去的“以剛為剛”“以本為本”的依賴思想,用好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從而引導學生走進教材,再走進生活。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教材的整合,還要重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選擇。
2.1班班通輔助教學
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恰當地運用班班通課件,通過可感知的數學知識的來源和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形象悅耳的圖、文、聲、像再現(xiàn),化解了認知難度,突破了教學重點。例如,利用班班通課件把各種圖形拼、湊、組合,形象生動的畫面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生成過程。指導練習時利用班班通課件,加大了課堂訓練容量,減輕了課外負擔。
2.2分層教學
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根據實際實施分層教學。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上要對癥下藥,因勢利導,力求所有學生都有所收獲。例如,在作業(yè)分層指導時,對于學困生,教師要求他們掌握基礎知識,并主動親近,逐個指導;對于中等學生,教師要求他們必須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給他們適當增加一些有難度的題型,進行個別引導、督促;對于優(yōu)等生,教師要求他們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練習一些綜合題,進行競爭性評價。
3注重課堂生成資源
美國教育學教本杰明·布魯姆說過:“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彪m然教師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備課,但是沒有一節(jié)課堂是完完全全按照教案一板一眼來進行的,在實際課堂中各種突發(fā)狀況還是應接不暇,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揮教學智慧,靈活運用課堂生成資源,靈活處理問題,在知識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中合理地矯正錯誤,提高教學效率。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已經不是教師的“一言堂”了。學生成為學習知識的主體,教師成為“主導”,掌控著課堂的趨勢,而學生可以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也可以向教師提問或質疑,教師不再是課堂的“權威”,而是與學生平等的共同學習者。對于學生的疑問,教師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不做解釋,只有適時抓住這些質疑,才能解決大部分學生心中的疑問,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形成一種鼓勵開動腦筋
思考的風氣,幫助學生在探究中發(fā)散思維,從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
4教師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打造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
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中的運用,學生能夠在多姿多彩的活躍的課堂中學習原本抽象的知識,聲像結合的形式也讓他們耳目一新,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小學數學教師要深挖知識內涵,并且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將傳統(tǒng)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技術恰當結合,豐富教學內容,生動教學形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使他們全身心投入數學教學中來。
例如,在教學“圖形的運用”這一本分內容時,課本中平面的圖畫可能不容易激起學生的想象力,所以教師可以制作動態(tài)的課件,直觀地向學生展示“三角形AOB圍繞O點順時針旋轉90°”之后的圖形,并且用虛線表示三角形原來的位置,實線表示三角形現(xiàn)在的位置,便于學生觀察二者的對稱關系。又如,在教學圓錐圓柱方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它們的剖面圖,通過展開、收縮等動態(tài)情景增強學生的認識。
結 語
總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我們只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不斷研究教材和教法,以新《數學課程標準》為指導,轉變教學觀念,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數學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只有高效的課堂才可以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掌握最多的知識,才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接觸到實際生活中的數學,才可以更好的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陳歷翔.淺談如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文理導航,2015(12).
[2] 趙慶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幾點建議[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2).
[3] 劉艷麗.數學教學如何提高課堂效率[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