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傳芳 葛慶煥
(山東農業(yè)大學體育與藝術學院 山東泰安 271000)
淺談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訓練現狀及啟示①
——以高水平田徑隊為例
范傳芳 葛慶煥
(山東農業(yè)大學體育與藝術學院 山東泰安 271000)
山東省作為1987年以來高校實行試辦高水平運動隊最早的省份,經歷了初期的摸索逐漸走向不斷完善、不斷健全的軌跡,形成了多樣化的培養(yǎng)模式,在不斷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時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通過對高校高水平田徑隊訓練的發(fā)展現狀和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調研、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性對策,旨在進一步提升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的整體水平。
高校 高水平田徑隊 訓練現狀 啟示
我國高校田徑隊的理論以及于實踐探索還不夠完善,大部分都集中于研究現狀、隊伍管理、管理體制以及于相關的行業(yè)發(fā)展當中。但是從比較專業(yè)角度對于高水平田徑隊訓練的理念以及于方法重要研究比較少,本文通過對于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訓練時間、訓練計劃、訓練內容、運動負荷、運動恢復等方面進行針對性調研,開展理論研究,旨在進一步強化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員的素質培養(yǎng)和訓練水平。
高校招收高水平田徑運動員必須嚴格按照教育部的規(guī)定和山東省教育廳的測試要求。教育部對專項的要求是達二級且獲得耳機證及以上,山東省教育廳每年10月份進行高水平運動員統一測試,測試達不到二級不予錄取,同一條件受到雙重制約。此外,高水平與動員學習成績較差,很多考生因文化課達不到分數線而無法錄取,并且高校無資格補錄,最終只能浪費計劃,某些項目招不到學生,造成項目不全。
動機對于個體行為有著比較大的影響,在體育運動訓練當中也是如此。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運動員在高中的重要階段,為了達到升學的目的,對于訓練具備更加強烈的成就動機;運動員考入到大學之后,因為完成了階段性任務,思想正處于比較放松的狀態(tài),在一定程度之上影響了訓練的成就動機。調查結果顯示,70%的運動員是以順利完成學業(yè)作為動機,是把田徑訓練僅僅看作是完成學業(yè)的一種相關的手段,參加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考試能夠及格、能夠順利畢業(yè)、為就業(yè)打下基礎而已。30%的運動員是希望繼續(xù)提高運動成績,為校爭光,訓練動機與教育部提出的高校培養(yǎng)高水平運動員的目標相一致。
從運動員開始訓練到停止競技訓練活動的整個過程一般是持續(xù)十幾年甚至于更長。持續(xù)2年以上的訓練一般都是屬于多年進行訓練,從時間的角度是可以分為全程性多年訓練與于區(qū)間性訓練。
高水平運動員的學習與訓練之間的矛盾一直是困擾運動員的主要問題,主要矛盾體現在學習與訓練時間的安排上、完成學業(yè)水平的要求上更為突出。高水平運動員的文化基礎較差,訓練任務較重,學分制要求嚴格,部分高水平運動員很難完成學業(yè),從而對運動院的訓練效果也有重大影響。
教練員是運動訓練計劃的制定者以及于運動訓練活動的組織者與指導者,在訓練過程當中也起著主導性的作用,隨著田徑訓練水平不斷快速的發(fā)展,對于教練員的業(yè)務水平的相關要求也在日益的增加。
雖然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參加比賽的平臺不少,但大多數高校由于領導重視程度不夠、支持經費不足、運動員技術水平有限的原因,相對參賽機會較少。如該校1998年招收高水平田徑運動員以來,僅參加了兩次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教練員僅參加一次培訓。運動員缺乏自我展示平臺,也就失去了自我價值,造成日常訓練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訓練成績下降,嚴重影響了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的健康和持續(xù)發(fā)展。
運動隊的相關訓練、比賽的經費、訓練的場地、器材等是運動隊良好運作的物質基礎,是學校開展高水平運動隊訓練工作、形成更加良好的循環(huán)的根本性保障,包括于消耗性體育器材的添置、服裝費用、參訓補貼、維修、設備費用、比賽資金、科研經費等,調查中,高校高水平田徑訓練場地、設施方面相對充足,能夠基本滿足運動員訓練需要,80%認為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的營養(yǎng)補貼、訓練經費、比賽經費匱乏、來源單一已成不爭事實。
筆者于2016年11月在三亞參加了全國高校田徑教練員培訓班,培訓班由大學生體育協會、高校田徑分會聯合主辦,200余名高校田徑教練員和管理人員參會,通過專家講授、實戰(zhàn)演練、座談交流等培訓方式,結合自身一線田徑教練員的經歷經驗總結提升,獲得關于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訓練的幾點啟示。
明確高水平田徑運動隊的發(fā)展方向、奮斗目標、發(fā)展重點及發(fā)展特色,合理、準確的定位對實際培養(yǎng)目標至關重要。應明確學校試辦高水平田徑運動隊的宗旨是為培養(yǎng)具有田徑高運動競技水平以及一定文化專業(yè)素養(yǎng)的復合型專業(yè)人才,要把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目標定位與相關的實際情況培養(yǎng)相互結合,促進于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的持續(xù)可發(fā)展性,與此同時,要提升高校以及于高水平運動隊的知名度。高校應傳承底蘊文化,擺正自己的位置,建立更加長遠目標,分析當前各自田徑運動隊的發(fā)展的相關現狀,開拓個人思想、革新思想觀念,走上適合于自身的高水平田徑運動隊的發(fā)展的相關道路。
增強高校對高水平田徑隊建設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深化理解高水平隊伍將其擺在學校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權利下放,充分信任、鼓勵、支持教練員創(chuàng)新訓練模式,加大對取得優(yōu)異成績項目的支持和獎勵。高校高水平田徑隊訓練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系統工作,在一定范圍內適當增加學校對高水平田徑隊訓練經費的專項撥款,在運動員的專業(yè)素質、思想政治、訓練競賽、日常營養(yǎng)、訓練環(huán)境等方面加大投入,只有強大的物質保障,才能保證高水平田徑隊的正常運行和快速發(fā)展。
我國現行學制以及高校特點制約著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員的訓練的相關過程,在訓練課時、訓練內容以及于訓練周期的安排上和專業(yè)運動隊有較大的差異,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員的訓練時間是有限的,要注重體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和專項運動成績,將運動理論學習與技術訓練合理結合,對于各專項技術環(huán)節(jié)、要素等深入細致的相關分析,制定科學合理、有針對性的練習方法以及于教學手段,科學安排,抓住練習關鍵環(huán)節(jié),提出明確的質量和數量要求,實施合理化訓練。
教練員素質是決定高校高水平競技體育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應建立高水平訓練專業(yè)教練團隊,加強高水平田徑運動隊的專業(yè)訓練、日常營養(yǎng)、賽事管理等方面的專業(yè)化、專家化建設,建立“請進來,走出去”的內外交流體制,加大教練員國外、省外、高校間的學習、交流和培訓,順應行業(yè)發(fā)展,轉變傳統訓練思想,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強化創(chuàng)新和超強意識,進一步提升高校高水平田徑教練員的綜合水平和執(zhí)教能力。
[1]孫旭龍.山東省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發(fā)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4.
[2]趙春盛.山東省高校高水平田徑隊訓練現狀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6.
G807
A
2095-2813(2017)09(c)-005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7.053
范傳芳(1963—),男,漢族,山東泰安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