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艷,李秀東
(1.牡丹江醫(yī)學院 體育教研部,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2.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大慶分校體育教研部,黑龍江 大慶 163319)
自工業(yè)革命以來,互聯網的誕生和發(fā)展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著巨大的影響,互聯網幾乎覆蓋了整個世界范圍內可公開的已知信息,并且集新聞、學習、娛樂、通信等功能于一體,服務于人們的生活,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特別是當今的可移動終端如手機、無線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設備的廣泛普及,以及隨著微信、微博、知乎、唱吧等自媒體形式的新媒體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讓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群體所依賴。高校作為求知欲和探索欲都比較強烈的青年人高度聚集的場所,在互聯網技術高度滲透的大時代中,大學生廣泛其中[1]。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fā)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7.51億,我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7.24億,連續(xù)多年保持穩(wěn)定增長態(tài)勢[2]。以新浪微博為例,截至2016年9月底的數據統(tǒng)計,微博月活躍人數已達到2.97億,較2015年同期相比增長34%。18-30歲的青少年群體用戶占比接近70%,而這其中在校大學生占據逾2/3的比例。而微信因為其強大的社交功能基本覆蓋國內全部的智能通訊設備終端。騰訊公布2016年第二季度及中期業(yè)績報告。數據顯示,合并月活躍用戶數達 8.06億,同比增長34%[3]。大學生年齡段和知識層次、結構等因素影響是互聯網的主流使用人群,可以說,互聯網時代中信息傳播方式的爆炸性、多樣性、簡明化、去中心化等特點極大地吸引著大學生群體,這一過程中基于時間分配的合理程度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對其生活方式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當然,任何事物所帶來的影響都是一把“雙刃劍”,這種影響也是利弊摻雜的,本文基于互聯網對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所產生的利與弊的影響這一出發(fā)點來展開討論。
較之傳統(tǒng)信息傳播媒體如電視、廣播、報刊等比較,信息量大、面廣,信息更新速度、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是互聯網的特點。特別是移動終端設備的廣泛普和應用把互動性強這個特點極大的放大化。使得互聯網技術與人們的生活更為密切的聯系到了一起。在沒有電話的時候,距離較遠的人們都是依靠書信來進行信息交流、情感溝通的。而書信傳輸速度太慢,效率太低[4]。而后出現了電話、傳真、傳呼等現代化的聯絡方式,基本可以做到實時通訊了,但是連線方式局限于一對一,信息面太窄。而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人們,特別是年輕的大學生們人際交往的廣度和深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大。手指動動刷刷微博等廣播式的社交網絡平臺可以獲知古今中外、五花八門、大大小小的新聞,可知天下事;刷刷朋友圈可以看到親朋好友分享的生活狀態(tài)和心理感悟;通過微信、電子郵件等具有通訊功能的軟件可以跟親友進行實時聯絡;在經歷新鮮事兒、品嘗美食、或者有些感悟、心得的時候也可以發(fā)發(fā)微博或者朋友圈等,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消息;通過網絡教學講座進行學習視頻、資料、課程的分享,與其他地域的老師和學生進行課業(yè)交流[5]?;ヂ摼W拓寬了大學生的學習渠道,不再是只能從課堂、圖書文獻等傳統(tǒng)方式獲取學習資源,在一定程度上也擺脫了對傳統(tǒng)獲取知識方式的依賴;互聯網極大程度上削弱了信息傳輸空間上天南海北的橫向跨度和時間上的縱向跨度,大學生可以利用網絡非常方便的看世界,并與世界進行對話?;ヂ摼W時代的各種技術應用把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從原來的教室-食堂-宿舍這樣周而復始的三點一線化的生活方式變?yōu)楦鼮樨S富多彩,給大學生生活方式帶來了多元化的途徑[6],互聯網極大豐富了大學生的視野。
互聯網不但豐富了大學生的視野,在衣食住行和娛樂生活等方面也徹底改變了現代大學生的生活方式。玩網絡游戲大概是大學生課余時間最普遍的娛樂、解壓、放松身心的方式了;由于電子商務的成熟化,大學生通過淘寶、京東等購物應用進行網上購物,買衣服、書籍、生活用品、電子產品等所需品,不但種類多,還便宜,并且免去了逛街時間上的成本;吃膩了食堂的飯菜,或者周末不想出去吃飯,還可以通過在網上點外賣。動動手指直接想吃什么直接下單。外出旅行,或是走到不熟悉的地方時,通過手機上的導航應用進行目的地搜索,進行路徑規(guī)劃[7]。在假期旅行時,在網上訂火車票、飛機票、景點門票,訂飯店、酒店等服務也一應俱全,既可以做到時間上的節(jié)約,又經濟實惠;比起傳統(tǒng)的廣播、電視的單向信息輸出方式,互聯網上的資源可謂是海量資源,且在線聽音樂、觀看影視劇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選擇,還可以在線進行評分、評論,互動性趣味性很強。哪怕是現實中較為內向,不善言辭的同學也可以在網絡上表達對音樂或是影視作品的喜惡,增強了這部分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的自信心;通過直播軟件進行直播分享自己的才藝、日常,吸引粉絲關注。開辟了施展才華的空間,也滿足了年輕人尋求認同的心理?;ヂ摼W給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帶來的諸多改變不勝枚舉,互聯網由于功能種類多[8],在方方面面貼近生活,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想分割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由于大學對學生的管理上相對寬松,他們經過十二年的苦讀后,一旦從緊張的升學壓力中解放出來就容易“放縱自我”。而在沒有明確的任務和目標性的情況下,只是漫無目的的瀏覽的話,大把的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就流失掉了。共青團北京市委聯合課題組的數據證明:有74.67%的大學生的閑暇時間主要用來上網,70.3%的大學生平均每天用來上網的時間超過兩個小時[9]。應該說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被包羅萬象的網絡世界所吸引,但是很多大學生由于自律性差,上網占用了所有的課余時間,很大一部分休息時間也被用來進行上網。甚至是在上課的時候也偷偷地玩手機。他們把網絡當成了生活的重心,完全沒有正確地看待網絡的工具屬性,它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工具,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
一個在校大學生的“標準”作息時間大概是這樣的:上網、吃飯、睡覺是他最主要的課外活動;看刷微博、刷朋友圈、看劇、逛淘寶是每天睡前必做的“功課”;“玩魔獸、打王者榮耀……”成為每天最放松的項目。逢周末時更是放縱,甚至通宵達旦。吃飯時間也經常被上網占用,餓了直接在網上訂外賣。真正做到了“廢寢忘食”。用一個流行詞來說,就是“宅文化”在大學生群體中獲得廣泛認可。不上課的時候就窩在宿舍床上上網娛樂,46.5%的同學寧愿在宿舍上網也不愿動動腳走出寢室,就算出去散步也要邊走邊看手機。習慣晚睡晚起,上課一片瞌睡,由于缺少必要體育鍛煉,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普遍較差,過度肥胖或者弱不禁風者比比皆是,缺乏鍛煉及極易造成疲勞、昏眩等癥狀[10],長時間盯著屏幕導致睫狀肌和眼球得不到不放松會導致各種眼部疾病,而長時間低頭和坐臥又易對頸椎、腰椎造成損傷。
大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是大腦思維發(fā)展、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個體走向性格成熟和人格獨立的過渡時期。而長時間的沉迷于網絡,漫無目的的瀏覽碎片化的海量無用信息,無法做到讓大腦去對這些信息進行消化,更無從說是去對信息進行深度思考。這無益于大學生訓練出縝密的思維方式。長此以往勢必會使大學生對于有用信息的看待也只是在腦中呈現出似是而非的態(tài)度,無法通過深度思考對信息進行深度加工和理性思辨。不善于思考,網絡信息又多而繁雜的呈現在眼前,也容易讓大學生對網絡的認識走向拿來主義的誤區(qū),覺得我看到的即可為我所摘。因為網絡化的普及,絕大部分的非涉密性的學術資料都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找到。很多大學生在面臨課業(yè)或者畢業(yè)論文的寫作時,由于沒有獨立的見解和觀點,他們習慣于將搜索到的信息不假思索也不加思考地直接復制過來。這樣的行為也破壞了網絡、學術秩序。由于缺少獨立思辨的能力,網絡上不健康的信息、言論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蝕著大學生的精神領域。
據公安部門統(tǒng)計,由于對網絡過度依賴,長時間沉湎于虛擬世界,脫離正常的現實生活導致的中樞神經失調是青少年表現出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或性格暴躁、甚至暴力犯罪等極端情緒的最主要的誘因[11]。長時間沉溺于網絡造成了生物鐘紊亂、注意力渙散、思維不清晰、情緒低落等等種種不良反應使部分大學生變得少言寡語、自我封閉、暴力傾向、不善與人相處等表現。習慣于網絡上的交流,寧愿打字也不愿講話,寧愿同網絡上的陌生人傾訴,也不愿同身邊的親友交談。過度依賴于網絡上的虛擬交流極大程度上弱化了現實中真真切切的面多面交流,一個個二進制換算后的生冷符號取代了親切的話語和活生生的面孔。沉迷于網絡逃避現實中正常的人際交往使大學生對于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出現消極、冷漠的態(tài)度,抵觸正常的人際溝通,產生人際關系交往方面的障礙。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一方面實行強化政策,制定《校園網絡管理辦法》和《宿舍樓用網用電管理規(guī)范》等條例。規(guī)范大學生用網、用電時間,對不遵守條文規(guī)范的學生予以相應的警告、處罰等約束。通過他律來幫助大學生提高自律能力[12]。另一方面開展關于珍惜大好時光、合理而有效的利用時間和網絡、正確看待和使用互聯網的理論教育。通過思想教育使大學生提高時間觀念,把耗費在網絡游戲、娛樂新聞、瘋狂購物、無效社交上的時間用到學業(yè)鉆研上。多看學術網絡論壇,多聽名家講座視頻,端正自己的為學態(tài)度和學習水平。學??梢远ㄆ谂e辦學術講座、文體演出、戶外探索等有益于大學生身心的活動,讓他們與老師、同學增進接觸,與大自然增進接觸。把他們可以用來消耗在網絡上的時間占據,減輕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
生命在于運動,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使大腦皮層的興奮程度得到提高,使大腦綜合分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首先通過思想教育讓大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對人的重要性。否則,即使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做基礎也徒勞。其次,采取相應的辦法鼓勵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目前,已有一些高校施行在學生中實行運動打卡。例如北京某高校提出,將對2016級本科生的課外鍛煉實行運動打卡考勤,未完成規(guī)定次數,將影響體育成績及獎學金評定。以這樣的方式要求學生參與鍛煉,并且完成度要與學業(yè)成績、評獎評優(yōu)掛鉤[13]。其實這樣的規(guī)定或許過于硬性,讓學生心理抵觸。但這種將運動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方法可以作為參考。完全可以通過使用運動類應用軟件,通過手機進行分享運動記錄,與好友比拼,不僅是一種社交方式,也讓運動變得趣味性十足。學校也完全可以利用此類運動軟件,例如走步數,跑步里程,運動教學等軟件來引導學生自覺運動。學校定期可以對數據或是運動課程的學習成績進行統(tǒng)計、對比,再進行評選和采取相應的獎勵。
誠信和獨立思考精神在某種程度上是具有相互依存關系的。誠信是衡量一個人的道德水平的尺度,獨立思考精神是在誠信的基礎上對事物進行獨立思辨的能力,具有此消彼消,此漲彼漲的正向關系。對大學生開展誠信教育,對剽竊他人學術成果等有失誠信的行為予以嚴懲。此舉一方面可以凈化學術界空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進行獨立深度思考的能力。學校和教師通過培養(yǎng)大學生勤于思考、樂于思考、善于思考、強化懷疑和求異的思維,引導他們注意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的能力[14]。遇到問題要學會追根尋底,多問幾個為什么,然后做出自己的獨立判斷。這對于他們現在以及以后的工作、生活都具有極為現實的意義[15]。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使大學生分辨出網絡上以及社會上一些錯誤信息和言論的真?zhèn)?,可以避免被誘惑或是以訛傳訛。各高校間可以借助互聯網促進交流,將好的教學方式方法錄制成音頻或者視頻上傳至互聯網上供其他學校借鑒和參考。
互聯網時代是有史以來人類科技文明發(fā)展的最高階段,也是一個偉大的時代?;ヂ摼W影響著當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也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這些影響有積極健康的正面影響,也有消極不健康的負面影響。本文用枚舉法舉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面。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是20歲上下的年輕人,他們肩負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的使命。他們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以及生活方式的健康與否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起到攸關起落的作用。互聯網作為一個改變時代的利器,引導讓大學生對互聯網有正確的認識,讓他們能夠利用互聯網解決問題,提升自身能力,優(yōu)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校教學育人方面不可忽視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
[1]任家瑾.大學生生活方式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與分析[D].山東:山東理工大學,2014.
[2]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2017-08-03)[2017-08-03].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t20170803_69444.htm.
[3]微博.2016微博用戶發(fā)展報告[EB/OL].(2017-08-03)[2017-08-03].HTTP://WEIBO.COM/1796469287/ERWUDFIQT?TYPE=COMMENT#_RND1505264784776.
[4]王艾莎,張宏宇,李雙玲,等.移動互聯網時代APP在冬季體育項目推廣中的應用[J].冰雪運動,2016,38(3):33-36.
[5]關亞軍,王國濱,王忠波.哈工大“中華冰雪網”網站介紹及實施的意義[J].冰雪運動,2002(3):87-88.
[6]張玉山.高校高水平冰雪項目運動員政治思想教育與管理[J].冰雪運動,2008,30(6):71-73.
[7]任玉梅.綏化市大學生冬季體育鍛煉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冰雪運動,2010,32(4):87-91.
[8]黃玉莉.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構[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6,18(4):89-92.
[9]王鳳強,王鵬宇.黑龍江省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研究[J].冰雪運動,2016,38(4):66-69.
[10]柴嬌,張維民.我國北方高校大學生存在的體質問題與對策[J].冰雪運動,2006(4):60-62.
[11]王鵬宇.大學生體質下降成因研究[J].冰雪運動,2016,38(3):86-89.
[12]臧榮海.大學生群體肥胖成因及對策研究[J].冰雪運動,2017,39(1):88-90.
[13]姜淼淼.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干預對策[J].冰雪運動,2016,38(3):94-96.
[14]王東明,劉姬冰.冰雪體育文化對矯正大學生校園不良行為的作用[J].冰雪運動,2017,39(3):54-57.
[15]朱立斌,劉麗輝,王曉林.黑龍江省普通高校體育弱勢群體體育教學與體育活動開展現狀[J].冰雪運動,2017,39(1):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