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
牽動人心的徐玉玉案日前迎來了一審判決。7月20日上午,徐玉玉被電信詐騙案在臨沂中院一審宣判,主犯陳文輝一審因詐騙罪、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無期徒刑,沒收個人全部財產(chǎn)。其他六名被告人被判15年到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徐玉玉案的一審宣判既是對受害者家庭的一種告慰,也是對不法行為的一次“亮劍”。主犯一審被判無期徒刑
2016年,18歲的徐玉玉以568分的成績被南京郵電大學英語專業(yè)錄取,將在9月1日入校報到。8月19日,徐玉玉接到了陌生電話,對方稱有一筆2600元的助學金要發(fā)放給她。因前一天也曾接到教育部門發(fā)放助學金的通知,她并未懷疑電話的真?zhèn)?。按對方要求,她將準備交學費的9900元打入了對方提供的賬號……
發(fā)現(xiàn)被騙后,徐玉玉十分難過,當晚和父親去派出所報案。可在回家路上,她突然暈厥,雖經(jīng)醫(yī)院全力搶救,仍因心臟驟停而不幸于21日離世。
徐玉玉的死亡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和報道。據(jù)《中國青年報》稱,2016-年8月27日,被告人陳文輝、鄭賢聰通過新聞媒體得知徐玉玉被騙死亡后,分別到福建省安溪縣公安局、永春縣公安局投案。
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陳文輝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實施電信詐騙,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guī)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均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被告人陳文輝以非法方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的規(guī)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當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2017年7月20日上午,徐玉玉被電信詐騙案在臨沂中院一審宣判,法院以詐騙罪判處主犯陳文輝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chǎn);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其有期徒刑5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決定執(zhí)行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chǎn)。其他六名被告人被判15年到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撥打2萬多次詐騙電話騙取56萬余元
臨沂中院的判決書披露了陳文輝等人實施電信詐騙的情況。
經(jīng)法院經(jīng)審理查明,在2015年1 1月至2016年8月,陳文輝等人交叉結(jié)伙,通過網(wǎng)絡購買學生信息和公民購房信息,分別在江西九江、新余、廣西欽州、海南??诘鹊兀赓U房屋作為詐騙場所,冒充教育局、財政局、房產(chǎn)局的工作人員,以發(fā)放貧困學生助學金、購房補貼為名,以高考學生為主要詐騙對象,騙取他人錢款。撥打詐騙電話累計2.3萬余次,騙取他人錢款共計人民幣56萬余元,并造成被害人徐玉玉死亡。
其中,陳文輝在九江市、新余市組織實施詐騙犯罪,撥打詐騙電話1.3萬余次,騙得錢款共計31萬余元。在詐騙徐玉玉的犯罪過程中,是造成徐玉玉死亡最為嚴重的主犯。
據(jù)介紹,陳文輝還構(gòu)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據(jù)《中國青年報》報道,陳文輝是這一電信詐騙團伙的組織者,他1994年出生,是福建省安溪縣人。據(jù)陳文輝供述,他從2016年3月開始實施電信詐騙,在此之前他在福建老家做茶葉生意,已經(jīng)成家并且有兩個孩子。因為這幾年茶葉生意不好,家里經(jīng)濟也不太好,想著電信詐騙錢來得快,就去做了電信詐騙。
據(jù)陳文輝介紹,團伙的幾個主要成員和他是老鄉(xiāng),大多是因為電信詐騙“來錢快”,所以才找到了他。這一犯罪團伙分成電話組、取錢組實施詐騙。在打電話的人員中還會細分為一線二線等,用以騙取對方信任,分步驟實施詐騙。其中,一線主要是冒充教育局給學生打電話,當高考學生接到電話,聽到所謂教育局工作人員掌握的信息完全準確并且信以為真時,詐騙人員就會告訴他撥打財政局的電話,因為助學金是由他們來發(fā)放的。而所謂的財政局電話就是他們的“二線電話”。
之后,詐騙人員會告知被騙學生到附近的自動取款機,根據(jù)他們的指示進行操作,在這個過程中,電話組還會利用一些細節(jié)和技巧來提高詐騙成功的幾率。如果成功騙到了錢,犯罪團伙中會有專門負責取錢和洗錢的成員,用以擾亂公安機關的偵查方向。
一審認定徐玉玉因電信詐騙致死
“徐玉玉案”一審公開開庭中的一個爭議焦點是,徐玉玉的死亡與被告人的詐騙行為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此前,公安機關事后出具的死亡原因分析報告認為,徐玉玉應系被詐騙后出現(xiàn)憂傷、焦慮、情緒壓抑等不良精神和心理因素的情況下發(fā)生心源性休克,行心肺復蘇后繼發(fā)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檢察機關根據(jù)臨床醫(yī)生、法醫(yī)專家意見,并結(jié)合案件全部的證據(jù),認為電信詐騙是導致徐玉玉死亡的原因。
《南方都市報》在報道中指出,臨沂中院在一審判決中,就這一爭議焦點做出認定:相關證人證言及書證等證據(jù)證實,徐玉玉平時身體狀況良好,在高考體檢中,也沒有發(fā)現(xiàn)其他疾病或遺傳病史。2016年8月19日當天下午,徐玉玉遭遇電信詐騙后,回到家中一直哭泣、情緒低落;當晚到當?shù)嘏沙鏊鶊蟀负蠡丶彝局型蝗徊皇∪耸拢ズ粑托奶?,?jīng)搶救無效死亡。
而據(jù)公安機關出具的死亡原因分析意見書、相關鑒定人意見顯示,可以排除徐玉玉因機械性損傷、機械性窒息、電擊及高低溫損傷、中毒、腦源性疾病、正常的心臟疾病導致死亡。
“徐玉玉被騙后出現(xiàn)憂傷、焦慮、情緒壓抑等不良精神和心理因素的情況,可能發(fā)生心源性休克直接導致死亡,也有可能引起潛在的極罕見的心臟病,進而導致死亡?!迸R沂中院由此認定,徐玉玉之死與詐騙行為存在因果關系。
無期徒刑判重了嗎?
判決結(jié)果一出,主犯陳文輝被判處無期徒刑受到了廣泛關注,法院此次頂格量刑的依據(jù)是什么呢?
據(jù)介紹,被告人陳文輝在案發(fā)后雖然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但他僅供述了在九江市實施詐騙時的部分同案犯。而對在九江市的主要詐騙犯罪事實、在網(wǎng)上大量購買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事實、在新余市實施的詐騙犯罪事實,均未如實供述,依法不能認定為自首。endprint
由于電信網(wǎng)絡詐騙犯罪社會危害性極大,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去年發(fā)布的《關于辦理電信網(wǎng)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對審理電信網(wǎng)絡詐騙犯罪提出了依法從嚴懲處的總體要求。
陳文輝撥打詐騙電話共計1.3萬余次,依法認定為情節(jié)特別嚴重,應當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幅度內(nèi)判處刑罰。陳文輝在共同詐騙犯罪活動中起組織、指揮作用,系主犯。陳文輝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施詐騙,嚴重損害國家機關形象;他還以家庭經(jīng)濟困難、亟待救助的在校學生等弱勢群體為詐騙對象,社會影響惡劣。
在詐騙被害人徐玉玉的犯罪過程中,陳文輝不僅糾集、指揮他人撥打“一線”電話,誘使徐玉玉上當,其本人還作為“二線”人員親自接聽徐玉玉電話,直接騙取徐玉玉錢款,其行為不僅侵犯了徐玉玉的財產(chǎn)權(quán)益,更造成徐玉玉死亡的嚴重后果,情節(jié)特別惡劣,系罪責最為嚴重的主犯,應嚴懲。
根據(jù)2017年6月1日實施的《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通過購買、收受、交換等方式獲取公民個人信息,達到五千條以上的,即構(gòu)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告人陳文輝非法購買高考學生信息10萬余條,用于實施電信詐騙犯罪,屬于法律規(guī)定的“情節(jié)特別嚴重”情形,依法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三萬元。法院對陳文輝數(shù)罪并罰,作出上述判決。
頂格量刑釋放從重處罰信號
對于這一判決,《北京青年報》評論認為,這是我國加強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的一個新的起點,也是向社會傳遞了法院依法從嚴懲處電信網(wǎng)絡詐騙犯罪的鮮明態(tài)度。
去年12月,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聯(lián)合發(fā)布的《關于辦理電信網(wǎng)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兑庖姟芬?guī)定,對于電信網(wǎng)絡詐騙致人身亡或精神失常、冒充司法機關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施詐騙等情形將從重處罰。另外,利用電信網(wǎng)絡技術手段實施詐騙,詐騙公私財物價值S000元以上的,可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詐騙3萬元以上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詐騙公私財物價值50萬元以上的,最高可判無期徒刑。
“現(xiàn)在的判決是在法律規(guī)定的量刑范圍之內(nèi),法官考慮到致使被害人死亡等情節(jié),酌情從重處罰,適用了最高法定刑?!闭憬髮W光華法學院互聯(lián)網(wǎng)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艷東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指出,一直以來,對電信詐騙都按照普通詐騙處罰,量刑并不重,去年12月出臺的司法解釋,為加大電信詐騙的處罰力度提供了法律依據(jù)。
高艷東認為,徐玉玉案具有標桿意義,頂格量刑向社會傳遞了一個強烈信號,未來對電信詐騙的處罰力度,將比傳統(tǒng)的詐騙類犯罪、普通財產(chǎn)犯罪處罰更重。此案表達了從嚴打擊電信網(wǎng)絡犯罪、肅整互聯(lián)網(wǎng)秩序的國家決心。
亟須社會綜合治理根除詐騙
對電信詐騙,除了加大懲處力度之外,不少網(wǎng)友指出,應加快個人信息保護立法,讓個人信息在法律的框架下安全有序地收集和流通,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度嗣袢請蟆饭俜轿⒉﹦t評論稱,真正告慰徐玉玉,不只是被告人悉數(shù)獲刑,而是電信詐騙從此減少,乃至絕跡。實現(xiàn)這一愿景,除了露頭就打,更須防字當頭,每一個把關者都不失守,詐騙分子才無法作惡。
《人民日報》在《從源頭上根除詐騙犯罪》一文中指出,電信詐騙只是詐騙的一種形式,在此之前,很多“江湖郎中”“算命先生”就在社會上招搖撞騙。生活中,類似這種以虛假信息行騙的亂象還有很多,亟須和電信詐騙一起抓、一起治。根除各種形式的詐騙犯罪,需要從源頭查起。“徐玉玉案發(fā)生后,筆者曾赴因電信詐騙而聞名的福建安溪,當?shù)匾恍┓缸锓肿又愿矣谝陨碓嚪?,和不良文化影響、缺少教育引導有密切關系。正因如此,要想把詐騙犯罪“連根拔除”,需要做到打擊整治、宣傳教育兩不誤?!?/p>
文章還指出,近年來,國務院批準成立部級聯(lián)席會議機制,加強打擊治理電信詐騙的頂層設計;公安、工信、銀行等多個部門和單位努力推進信息共享,注重社會源頭治理,不斷擠壓違法犯罪空間。同時,宣傳教育也要跟上,尤其是對相對容易“中招”的老年人,社會和子女都要多一些耐心和關愛,幫助他們跟上互聯(lián)網(wǎng)社會的步伐,在不斷翻新的電信詐騙面前多一些警醒和防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