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歸責原則的研究
李 芳
(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近年來,青少年體質問題一直是社會所關注的焦點,隨著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頻繁發(fā)生,學校以及體育教師為了規(guī)避風險,通常采取禁錮式、封閉式、防范性的消極管理模式,使得青少年體質每況愈下。該文通過文獻資料分析、專家訪談的方法,對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歸責原則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整理與研究,探尋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歸責原則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未來發(fā)展趨勢,旨在為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處理提供參考。
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歸責原則
我國目前處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侵權責任原則主要是以過錯責任原則為主,公平責任原則慎用,無過錯責任原則不用。其最大的特點是以學校有無過錯為依據(jù),有過錯承擔責任,無過錯不承擔責任。學校并非學生的絕對保險人,學校無需對學生所有的人身傷害都負責。其不足之處是,未根據(jù)學生的有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來判定學校是否履行了教育、管理、保護學生的義務,以此來推定學校的免責事由。10歲以內的學生無民事行為能力,缺乏自我保護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意識,更加不會收集相關證據(jù),無法認定學校有無過錯,而過錯責任原則是“誰主張,誰舉證”,因此無法保證學生的合法權益,需采用過錯推定責任原則來保護未成年人。當前,沉重的賠償壓力降低了學校與體育教師的積極性,他們?yōu)榱艘?guī)避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在體育教學中采用了消極的手段導致了“體育異化”。因此,正確處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歸責原則, 對解決體育教學因境,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及教學水平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1995年,我國學者對制定學校意外事故報告及調査處理工作規(guī)范做了初步研究。2002年6月我國針對學校事故的問題出臺了《學校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規(guī)定了學校事故的范圍。
自2002年起,有關學校事故的研究在學術界逐漸受到了重視,至2015年研究成果相對成熟。2002年6月教育部首次頒布了《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辦法》,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作為學校事故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以該項規(guī)定為基礎。該辦法第12條規(guī)定了發(fā)生學校事故時學校應該承擔法律責任的條件,當受害主體為學生時,若學校在履行正當職責并且無行為不當?shù)那闆r下,學校無需對學生所發(fā)生的意外傷害事故負全部責任。從研究的內容上來看,這段時期的學術研究多集中于對學校事故定義的界定、學校事故的原因與分類、學校事故的歸責原則與法律責任、學校事故的應對措施與防范以及西方國家賠償法制的比較等主題的研究,其中關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歸責原則的研究甚少,而對美國、前聯(lián)邦德國、法國、英國和日本等國家的學校事故賠償法制的比較研究不斷興起;從研究方法來看,既有案例分析為主的定性研究,也有以調查數(shù)據(jù)為基礎的定量研究。
歸責原則是處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核心,縱觀現(xiàn)有的文獻資料發(fā)現(xiàn),關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歸責原則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于關注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概念及分類、歸責特點、體育傷害事故承擔的責任、應對訴訟的建議以及安全策略等系列問題的研究。孫冬青、孫金蓉[1]認為,在處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時,應根據(jù)學校的性質、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來判定學校的責任,不可一味的使用過錯責任原則,抵制無過錯責任原則與公平責任原則。李培文、李紅英[2]等學者將體育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分為5類包括:學校承擔的責任、學生承擔的責任、第三方承擔的責任、多方承擔的責任。在學校、教師和學生均無過錯的情況下,因意外事件或不可抗拒力造成的體育傷害事故一般由學生自己承擔責任,但在特定的場合法院會依據(jù)公平原則判定由學校與學生共同承擔責任。
郭修金、周亦瑾[5]認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發(fā)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第一,體育本身具有的危險性特征;第二,教師對組織管理的疏忽;第三、場地設施的隱患;第四,學校的義務監(jiān)督管理力度不足。此說法存有紕漏之處,既然學生是體育活動的主體,那么除去上面提及的外在因素還包括學生的自身因素如學生學習運動技能的態(tài)度、個人的身體素質和自身的安全意識低等。
田旻露、魏勇[6]學者根據(jù)課內外一體化的思想,將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風險分為體育教學中的風險和課外活動中的風險兩大類。他們認為需要對學校體育所涉及的環(huán)境、場館設施、人身安全和責任進行風險識別,并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風險進行評估。同時他們還提出了控制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風險的三大措施,即回避風險、轉移風險和降低風險。
韓勇[3]通過比較不同國家對于處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歸責原則問題的差異,同時結合我國的《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等相關法律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即應該以過錯責任原則為一般原則,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為例外,慎用公平責任原則。林清華、郭秀金[7]等學者認為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均應該依照法律有條件地使用,他們認為在處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過程中廣泛使用過錯推定責任原則有悖于過錯責任原則是民事侵權責任一般原則的說法,而公平責任原則不僅可以彌補受害者的損害,還可以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由此可見,我國學者普遍認同過錯責任原則適用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處理的說法,而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從屬于過錯責任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形式,因此采用過錯推定責任原則也就是采用了過錯責任原則,但是對于是否采用公平責任原則出現(xiàn)了兩派觀點,暫無定論。
總體而言,無論是美國、英國、法國還是前聯(lián)邦德國都傾向于以國家或自治體為賠償主體,將國家經費作為賠償金的賠償救濟制度。鄭波[8]研究發(fā)現(xiàn)日本于很早之前便已經制定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補償制度,有關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立法有《日本學校安全法》、《學校健康會法》、《體育振興法》和《體育.學校健康中心法》,這些法規(guī)都有效解決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賠償問題及其相關問題。美國體育傷害事故的賠償主要依賴于體育保險,加拿大為此設定了專業(yè)的教育保險公司,韓國也在2004年2月出臺了《學校安全事故預防與賠償?shù)奶貏e法》,通過學校安全協(xié)議會下設定的賠償委員會解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賠償問題。而我國《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4章第31條規(guī)定“賠償應當依據(jù)保險法的有關規(guī)定,參加學校責任保險”,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規(guī)范學校安全的法律,針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賠償問題也主要依賴于學?;驅W校主管部門、傷害準備賠償金和人身傷害意外保險,可見我國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賠償問題的處理落后于西方主要國家。
朱桂琴[9]認為外來原因可以作為學校的抗辯事由,在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中能夠成為免責事由的情況分為四種:其一,受害學生過錯;其二、第三方過錯;其三、不可抗力的事件;其四、意外事件。如若將受害學生過錯作為免責事由,則需要依據(jù)受害者的民事行為能力將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 10周歲以下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另一部分為10周歲以上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因其不具備辨認能力,所以不存在法律上的過錯,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因此在其認知范圍內發(fā)生的傷害事故要承擔法律責任。若當事人雙方均無過錯,第三方才是導致傷害的直接因素時,學校需提供第三方過錯的證明方可免責。而對于不可抗力事件,我國《民法通則》第107條有明文規(guī)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傷害的不必承擔責任?!标P于意外事故作為免責事由在我國民法上并無規(guī)定,導致學者們在看法上出現(xiàn)分歧。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意外事件并非當事人主觀上過錯而導致的傷害,可以作為免責事由,但是一些學者則反對這一說法。
現(xiàn)今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實踐研究多以現(xiàn)狀調查為主要研究手段,以各地區(qū)的各級各類學校為研究樣本。例如劉河旺、李建波[11]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邏輯分析與數(shù)理統(tǒng)計的研究方法,以武漢地區(qū)的各高校為研究樣本深入研究了該區(qū)域的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及其發(fā)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改善建議。陳娜[12]通過問卷調查法、查閱相關資料法以及座談討論法,了解并分析了廈門市高校運動傷害的現(xiàn)狀及其發(fā)生的原因,也針對傷害事故提出了防范措施及應對策略。而丁學藝[13]除了同樣采用了以上的研究方法外,還運用了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了體育傷害事故的概念界定、特點和類型,并遵從“了解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分析了江蘇省無錫市中學體育傷害事故的現(xiàn)狀及其發(fā)生事故的原因,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縱觀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實踐研究不難看出,前人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邏輯分析法以及數(shù)理統(tǒng)計的方法,來分析不同地區(qū)不同類別學校的體育傷害事故。前人的實踐研究表明了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現(xiàn)狀,為后人的繼續(xù)研究奠定了基礎。
通過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相關研究取得了如下幾個方面的成就:其一、關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歸責原則的研究,為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處理原則提供了思考;其二、對國外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賠償法制進行比較研究,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可促進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與發(fā)展;其三,部分研究從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發(fā)生的原因角度出發(fā),探索了避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發(fā)生的措施以及抗辯事由。但綜觀前人的研究成果,也發(fā)現(xiàn)了存在的一些問題:
從研究內容上看,前人多集中于研究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概念界定、分類、原因、責任認定、歸責原則以及應對措施等基本理論的研究,而對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賠償問題及抗辯事由等的研究相對較少。具體表現(xiàn)為: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歸責原則的比較不夠深入,僅限于國外文獻而缺乏對國外最新信息的掌握;此外,前人的研究主要立足于現(xiàn)狀,缺乏前瞻性目光。
從已有的研究成果看,有關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賠償法制的構想理論研究居多,但對于這些構想的理論是否適用缺乏實證檢驗,并且較多的研究都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缺乏定量研究。此外,雖有部分學者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進行了探索,但其樣本局限于武漢市[19]、廈門市[8]和無錫市等部分地區(qū),難以全面的反映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整體情況,不便于研究成果的推行。
從研究水平看,以“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為主題發(fā)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論文僅有40篇,絕大多數(shù)的相關文章都發(fā)表在非核心期刊上,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研究成果相對成熟,但是整體水平還有待提高。此外,從研究成果的來源看,有6篇研究成果源于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3篇研究成果源于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3篇研究成果源于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篇研究成果源于江蘇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礎,有1篇研究成果源于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基金,還有1篇研究成果是陜西省教委基金。為此,還需進一步深入探究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歸責原則的相關問題,以期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處理提供實質性的建議。
目前發(fā)達國家的法制建設優(yōu)于我國,借鑒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應對策略,有助于我國相關法制的建設,因此未來我國對國外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的研究將趨于熱門化。對于“甘冒風險”和“意外事件”能否成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抗辯事由暫無定論,還有必要再進行深度研究,為此該問題將會成為研究的重點。而關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歸責原則的研究,將由純理論化研究轉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加強以上幾個方面的研究,進一步完善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法制建設,以確保學生和學校等相關利益人的合法權益。
在我國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處理辦法還未制定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之前,應依據(jù)我國現(xiàn)行的《民法通則》的相關規(guī)定,恪守過錯責任原則為一般原則,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為例外原則,謹慎使用公平責任原則并嚴格限制其他歸責原則的使用,以達到保障學生、家長、體育教師和學校合法權益的目的。此外,為避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學校還需加強對學生的體育安全教育,提高體育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及業(yè)務水平和思想素質,并培養(yǎng)體育教師和學生的法律意識。為此,學校要幫助教師和學生了解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歸責原則,規(guī)范和改善他們的行為。為進一步確保受害者和學校的相關利益,我國還需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應對策略和賠償法制,并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建立相關的體育法律法規(guī)和保險機制,將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賠償社會化減少,以減少學校的經濟壓力。
[1]孫冬青,孫金蓉.高校體育傷害事故中“校方責任”確立的法理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43(8):86-89.
[2]李培文,李紅英,牛鵬飛.大學生體育傷害事故中的法律責任與應對策略[J].體育學刊,2010,17(6):35-37.
[3]韓勇.侵權法視角下的學校體育傷害[J].體育學刊,2010,17(11):39-45.
[4]白莉,曹士云,季克異等.關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處理的若干法律問題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7(5):25-28.
[5]郭修金,周亦瑾.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歸責原則與預防措施[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29(6):73-76.
[6]田旻露,魏勇.簡論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風險[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20(5):35-37.
[7]林清華,郭秀晶.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法律分析:司法實踐的視角①[J].教育法制建設,2014(5):56-61.
[8]鄭波.中外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處理方式比較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2012:82-83.
[9]朱桂琴.學校事故民事責任研究[J].中國教育法制理論,2002(1):301-312.
[10]王夢.大學生體育傷害事故中高校侵權責任歸責原則,的思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6,36(4):23-25.
[11]劉河旺,李建波.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風險管理的實踐研究——以武漢地區(qū)高校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2011,27(3):124-127.
[12]陳娜.廈門市高校體育運動傷害法律責任的初步研究[J].大眾科技,2015,186(17):157-159.
[13]丁學藝.無錫市中學生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D].碩士學位論文,2014:1-67.
A Study on the Imputation Principle of School Sports Injury Accidents in China
LI Fang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李芳(1994-),江蘇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