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
談嚴師與慈師
——讀中國教師報心得體會
張 丹
師德建設對實現(xiàn)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讀中國教師報心得體會,內(nèi)心不斷在反思究竟做一個嚴師還是慈師呢?作者從身工作多年的思考和總結(jié)來闡述。最后告訴我們不論師做嚴師還是慈師,每一個學生都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而作為成功的教育者就是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嚴師 慈師 教育
我在成為人民教師的第一天起,校長就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多讀讀《中國教師報》吧?!吨袊處焾蟆防镉袕V大教師們原創(chuàng)的想法和獨到的見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育和課程改革的經(jīng)驗和總結(jié),有諸多成功教學的案例,教師們客觀深入分析中國教育現(xiàn)狀,還有國外學生生活條件和教育現(xiàn)狀及分析等等。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一些困惑需要突破和解決時,通過研讀《中國教師報》,從而慢慢學會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的反思,找出缺陷并自覺地改變…
最近讀了《中國教師報》上的一篇文章《做一名嚴師還是慈師》。“教不嚴,師之惰”。可見做一個嚴師自古以來就是如此,本人從教以來也是堅守這個標準。本人作為一名教師,一名工作十余年的老教師,看視頻的時候內(nèi)心翻騰,感慨很多。可以肯定的是這位被打教師是一個嚴師,是一個負責任的老師。這樣的“刺頭”學生總是會有一些的。教這些“刺頭”學生就是這樣一種避害型合作。他們不想學習,壓根就沒有考好大學的動力,他們來學校多半是懾于家長的壓力而已。這些學生,他們與老師合作的過程,就是試探老師底線的過程。這時候,“刺頭”學生就已經(jīng)摸清兩個老師的底線了,一個只是罵罵,一個頂多告班主任,從此,不說是肆無忌憚,也能夠知道該鬧到什么地步可以確保自己安全了。對這一類的學生,你沒辦法感化他們,除了不斷地加大處罰力度,讓“害”的程度加深,還能怎么樣?讓他們改過自新確實很難。一部分老師的做法是積極教書消極育人。何為積極教書?傳道授業(yè)解惑,解答學科問題,這個就不用多言了。何為消極育人?一部分教師對“刺頭”學生不管不問讓其放縱。
我一直相信“嚴師出高徒”。我對工作的要求特別嚴格、細致。為了讓學生按時的積極地完成作業(yè),我經(jīng)常對沒有完成作業(yè)的學生嚴厲地管教和批評,有時也做一些適當?shù)奶幜P。當這些嚴厲的舉措和語重心長的教導,剛?cè)岵呐e措仍對學生不起多大作用時,老師只能給學生家長打電話,希望在家長的配合下,共同把學生培養(yǎng)好,這一終極武器的利用,大多數(shù)情況下還是可以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的。
但是為什么有的學生總是不能積極完成作業(yè)呢,教師們有時卻很少的去探究這一問題,最后卻要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其中我遇到過這樣幾個學生,他們不能每天都按時完成作業(yè),每次詢問他們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作業(yè)放家里忘帶了”“忘記布置的作業(yè)是什么了”“媽媽帶我去奶奶家吃晚飯,回來太遲了”……一聽到這些理由我就不由得生氣,通過嚴厲的批評教育,他們的情況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xiàn)狀,我氣得火冒三丈,但無可奈何。直到有一天,在書上看到有這樣幾句話“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的教育告訴人愛的智慧。愛心導向民主,也可以導向?qū)V??!八伎甲约涸诮逃龑W生時,總認為自己是為學生好,有時學生不理解,我也是滿腹的委屈,因為恨鐵不成鋼,太希望學生成材,才會對學生要求那么嚴格。
事實上學生和教師之間并不是敵人,不是敵對關(guān)系,一個好老師是不能放松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的,但這些必須建立在愛和尊重的前提下。李鎮(zhèn)西老師樸實無華而又睿智的言語,道出了教育的真諦,指出了教育的本質(zhì)。真愛是給予,是專注,在更好地于傾聽……真愛可以改變他人,促進兒童心靈上的健康成長。一個動作,一句體貼的話,往往比批評更溫暖,更能深入人心,更具有教育的意義。
這場“嚴師”和“慈師”對決沒有勝負,關(guān)鍵是我們不能片面地理解“嚴師”,無論是“嚴師”還是“慈師”,如果想培養(yǎng)好學生,都必須建立在愛和尊重的基礎(chǔ)上。俗話說得好,“一把鑰匙打開一個鎖”,每個學生都應該因材施教,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就是要發(fā)現(xiàn)不同的學生特點進而給予不同的教育方法。我知道作為一名老師,老師培養(yǎng)人的工作。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育如果不能深入學生內(nèi)心,其效果將會大打折扣。作為我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成長——《中國教師報》以獨特的前瞻性、實用性、可操作性和及時性的內(nèi)容在我的教學工作中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幫助。
[1]陳小蘭.雙語教學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幾點做法[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2]陳鳳姣.淺析特崗教師的職業(yè)倦怠問題[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3]王翠蓮.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的帶班體會[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4]趙志剛.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影響學習效果的心理因素并充分利用[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5]段東青.制度是船,愛心是帆——班主任點滴體會[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6]李衛(wèi)東.教育,在于細微之處[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7]王敏.師愛——教育的領(lǐng)航者[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作者單位:永城職業(yè)學院)
張丹(1982-),女,河南永城人,永城職業(yè)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