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還貴
五岳五條屏
□聶還貴
江山如畫,漢字象形。外師造化,道法自然。
華夏有五岳,天下聞盛名。一山一幅畫,五岳五條屏。
泰山如篆書,華山如隸書,嵩山如楷書,衡山如草書,恒山如行書,五岳天地書。
《洞天記》曰:“黃帝畫野分州,乃封五岳?!薄对娫挕份d:“至周始有五岳。”
初,秦始皇泰山祭祀封禪,開中國帝王報天地之功行為藝術(shù)的先河?!妒酚洝仿恃裕骸白怨攀苊弁?,曷嘗不封禪?”而李斯用小篆刻石記事,濫觴書法與五岳親密接觸之不解情緣。
書畫與山川,生來即有不解和無盡之緣。大自然從來就是書畫藝術(shù)的母本,而書畫只是大自然的摹寫與抄襲。
凡造型事物,皆線條之藝術(shù),并以點線面為基本元素。山也這般,水亦如此。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jié)繩”。其“遠(yuǎn)取諸物,近取諸身”。雖為造字,亦乃畫畫。“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chuàng)文字?!?/p>
天人合一,觸景生情。言為心聲,心為畫源?!耙划嬮_天地”,萬象挫筆端。言之不足,或嗟嘆之歌詠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或筆之墨之書之畫之。
一山一岳有四季,一季一山景不同。每個人都是大自然之子,敬畏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呵護(hù)大自然,是我們血脈與情緣所系。而回歸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更應(yīng)為書家畫家一生的功課與追求。
“一畦杞菊為供具,滿壁江山作臥游”。倘若以五岳為大畫室,以每一座山為一個畫案,志融高山,情灑江河,其書其畫必收藏于人心,展映于天地之間。遂作如下書法悟見:
1
漢字傳千古,
書寫有法度。
遵法不拘泥,
靈動見風(fēng)骨。
2
篆書鼎立,
其形高古樸茂;
隸書起舞,
其貌翼然靈秀;
楷書端坐,
其姿莊然方正;
行書貴行,
其態(tài)捷然勁健;
草書奔走,
其勢飛動狂放
3
入鋒出鋒中側(cè)鋒,
百變筆鋒貫氣韻。
入貼出帖法自然,
懸針垂露筆勢論。
起承轉(zhuǎn)行相照應(yīng),
濃淡飛白化空靈。
點落線舞旋律美,
方剛圓柔見性情。
選自《思之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