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世紅
淺談用教材教作文
冀世紅
葉圣陶曾經(jīng)說過“教材就是例子”。“用教材教”也是新課標體現(xiàn)出的一個重要理念。很多語文老師在教學方法上還是依照傳統(tǒng)的“教教材”模式,忽視了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汲取新穎的知識,挖掘創(chuàng)新型思維。而教材選文一般都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在題材、體裁、風格的設計方面都具有典范作用,同時文章文質(zhì)優(yōu)美,難易適中,既涵蓋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同時也適合學生作為優(yōu)秀范文來學習。
作文教學 語文教學 教材教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認真研習教材,深入挖掘文章的營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創(chuàng)作潛能。下面,就如何運用教材教導學生寫作,依據(jù)我在教學工作中的實踐經(jīng)驗,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做法。
重點學習文章的行文思路、文章結構、思想立意以及字句斟酌等。如在講解冰心的《談生命》一文的過程中,我重點點撥是這篇文章的構思,九年級的孩子感悟力很強,他們很快就理出了文脈。通過師生交流達成一致:作者冰心很是聰穎,將文中抽象、厚重的生命化為具體生動形象的具體實物名詞,即形容生命為一江春水、一棵小樹。使學生既理解了生命的涵義,也使文章充滿了生命氣息。緊接著,我又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依照作者的行文方式,根據(jù)自己的想法給本文補寫一個片段。你還會把生命比喻成什么?
通過討論和交流,學生們的思路漸漸打開。
生命像一顆種子;生命像一顆幼苗;生命像一個蛹;生命又像一片土地;生命又像一顆流星;生命又像一顆筑路石;生命又像初升的太陽;生命又像是一本書;生命又像是一首歌;生命又像是一杯酒……
接著,我又進一步的知道學生在遇見這種對抽象名詞的描述時,可以采用這樣的思路,化抽象為具體。
再比如講授臺灣作家王鼎鈞《那樹》時,我有意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作者是如何塑造那棵樹的?通過研讀文本,達成一致:作者先是描述那棵樹的外形,再深入塑造這棵樹的精神。最后通過它在城市化進程中被砍伐的現(xiàn)象,來表達作者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展的擔憂之情。這種托物言志的方式在很多文章中都有所體現(xiàn)。我提示學生在讀課外書籍或者學習文章時多注意這種方法的運用和模仿,于是,我給學生布置了以《那樹》為半命題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在這節(jié)課的教后記中,我寫到:學生在寫作文時,遇到的瓶頸有可能就是沒有明確的思路,合適的題材,新穎的立意和精準的描述,缺乏對事物的想象,文章結構的對應,抑或是一個吸引讀者的開頭……而我們的教材則能滿足你所有的需要!我們?yōu)槭裁床粐L試用教材來教作文呢?
我多是以著名作者的作品或以文章題材相似的統(tǒng)一類型推薦給學生閱讀的。以七年級上冊的語文書為例。魏巍《我的老師》從寫作上可以側重講解選材??梢酝扑]閱讀《誰是最可愛的人》和他的長篇小說《東方》。都是對恩師表達感謝之情的,推薦給學生的是劉紹棠的《師恩難忘》,魯迅的《藤野先生》。朱自清的《春》多是對景物的描述,學習這種寫作方式,可以推薦他的名篇:《匆匆》、《背影》、《荷塘月色》。 賈平凹的《風雨》多從側面描寫,文中不見一風一雨,卻處處體現(xiàn)風雨,視角獨特,構思巧妙。他的散文《丑石》可以作文學生學習和閱讀的經(jīng)典作品。同一寫作專題會有很多不同經(jīng)典優(yōu)秀的作品,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要注意文章的描述視角和文字的描述。
作文的寫作培養(yǎng)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開始培養(yǎng)時多以模仿為主,隨著閱讀量的增大和寫作思維的形成,再進一步的潤色文章語言,完善文章結構。通過對經(jīng)典讀物的閱讀和學習,就形成了一個以教材為平臺,以作家的作品為網(wǎng)絡體系,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悄然中培養(yǎng)學生寫作思維的形成。
細心地教師會發(fā)現(xiàn)新人教版教材有許多改動。其中最大的改動就是每個單元的寫作部分,其次就是文章的刪減或新增。沒有改版的寫作部分稱之為“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改版后的這一板塊則單獨分為兩個板塊:綜合性學習是一個單獨的板塊。寫作又是另一個單獨的板塊。這樣的編排方式使寫作部分獨立出來,并與單元閱讀專題保持同步,突出了對寫作要求的重視和提高。這樣既突出語文的“規(guī)則性”,同時也不缺乏其“訓練性”。翻開九年級的語文書不難發(fā)現(xiàn),六個寫作單元都由兩部分組成,即寫作導引和寫作實踐。導引部分的寫作范例都來自單元的課文,編排更加人性化,除了包括鼓勵學生寫作的激勵性語言,還有對范例課文寫作手法的提示。實踐部分都是對學生的寫作要求,大小作文皆有,師生可自由選擇訓練。
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有特定的主題,每一單元的寫作訓練都是緊扣單元內(nèi)容來進行編排的,旨在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水平。好的文章既包括“有我之文”,也包括“有文之文”,學生在作文寫作中都有不同的觀點和視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和“因才施教”兩者的結合,對立意新穎和文字優(yōu)美的文章都給予鼓勵。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并培養(yǎng)能描述出這種美的能力,即以日常生活為“源”,以教材施教為“水”,培養(yǎng)學生在語文方面形成一股清泉活水。
實踐證明,以教材為依托,既能使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特色,也能對學生在靈活借鑒范文的寫作技巧方面有直接的作用。我想我以后在作文訓練這塊盡量與編者同步,使作文訓練更有章法,更有體系,希望本文的一些意見能對同行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作者單位:庫爾勒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