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亞麗
河南道教文化資源挖掘的路徑思考
歷亞麗
中國古典文化的“軸心時代”集中于河南,如孔子的周游列國基本上就在河南地界內;而且老子曾在河南做過官,“孔子問禮于老子”也發(fā)生于此;可見在中華文明的開端之處便以河南地區(qū)作為重要的地理依托。因而本次研究以河南作為對象,探討其地域性的道教文化資源挖掘新路徑,具體以時間、空間的縱橫進行論述。
河南 道教文化資源 挖掘 路徑
在人類文明的歷史發(fā)展長河中,要實現對于古代文化遺存的發(fā)展與繼承,需要按照思路決定出路的原則出發(fā),建立起“在繼承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繼承”的新模式。比如,以文化旅游帶動的文化傳播與發(fā)揚,既可以繼承傳統文化,也可以使這種文化在現代化的創(chuàng)新與應用中獲得發(fā)展。以文化為中心的資源挖掘通常有兩條基本路徑,也是最扎實、穩(wěn)妥、實事求是的路徑,即從時間的縱向路徑與空間的橫向路徑。以下就從這兩條路徑出發(fā),對河南道教文化資源挖掘做出具體討論。
歷史視域下的河南道教文化資源挖掘重點需要以時間為線,按照縱向的思維邏輯對其展開資料收集、整理、分析,從而形成以歷史遺產作為進路的文化資源挖掘。比如,以道教文化為例它遍及中國各大地域,因而要挖掘河南道教文化資源,就需要梳理道教的發(fā)展脈絡,并從中找出與河南交互的部分,依據其中的主要特征進行開掘。具體來看道教文化將自身追溯到老子,即司馬遷在其《史記》中所說的“周守藏吏”,也就是說老子曾經做過圖書館長或管理員;于是在河南道教文化資源挖掘中就可以考慮這個“開山之祖”在道教歷史的起源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及道教將其追溯至老子的意義,以此建立起一個關于“道教文化起源”的創(chuàng)新之點,結合現代意義上的“開端”、“意圖”、“方法”等對其加以研究,從而拓展式的構建起一個以“老子-道教”為中心“文化之旅”,與現代河南文化旅游進行對接、融合,為消費者營建一種開創(chuàng)之初的道教神秘體驗,令消費者更加明朗化的理解道教、老子之間的那種關系。尤其是在這種旅游文化建設中可以借助其中的道家、道教之區(qū)別再次開拓出“衍生產品”。完成開端層面的文化挖掘之后,就可以順其發(fā)展脈絡,以時間為軸建立道教文化在河南發(fā)展的重要時刻表,形成一個歷史鏈條式的道教文化資源,使已經固化的歷史“現代化”。同時,需要將活著的道教文化“突出化”,即需要將河南道教文化中的“儀式”、“民眾參與形式”、“盛大活動”等進行關聯,從而使民間活著的傳承了道教文化中的構成元素之資源獲得重新審視,并挖掘其中特征比較顯著的部分加以應用;在結合文本資源的同時,使這些活著的道教文化資源得以保護、傳承、發(fā)展。同時也可以借助文本文化進行一些開創(chuàng)性的道教文化創(chuàng)新,如壁畫式的道教文化發(fā)展圖譜制作,再如文本式的道教文化文本創(chuàng)作;或者在文本之外以行為動作為主線牽引出相關的文化活動,以此使時間軸向的歷史脈絡文化得到深度開發(fā),為河南進一步的融合道教文化發(fā)展文化產業(yè)與旅游產業(yè)提供重要文化資源。
以地理要素為基的文化資源挖掘歷來未受到重視,這種新路徑重點在于對“空間的把握”,比如,在空間范疇之內的山、水與文化資源的淵源等。需要指出的是在地理要素為基的文化資源挖掘中需要關注對于法國漢學界的開創(chuàng)之功,尤其是在其基礎上應該認真解讀我國李零在《我們的中國》中的深度探索成果,將這種以地理要素為基的文化資源挖掘引入到河南道教文化資源挖掘之中,為其深層框架結構尋找依據并奠定基礎。比如,在當前河南道教文化中就有著名的“天下第一洞天”,即王屋山。從當前來看濟源的文化旅游資源似乎已經得到了挖掘,并獲得了現代化的傳承與發(fā)展。然而仔細分析,在其中的道教文化資源主要體現在建筑、匾額、碑刻,以及所謂的“線路專題游”;在這種表面已經齊全的地理空間資源利用中,可以挖掘之處重點需要突出“地理空間-歷史文化”之間的文化資源開掘;比如,在集中了諸多道教文化資源的路線游之后,可以增加以路線為主的“朝覲游”。再如,可以將這種“人文探蹟”融入到當前的河南道教文化旅游,開掘“老子出關路線旅”、“科儀體驗旅”。目前還有一個可以大力進行推進的道教文化資源挖掘之路,即將中國古典道教文化中的“醫(yī)療資源”進行開發(fā),使其與現代人的健康理念進行關聯,從而建立一種獨特的類似于體育旅游形式的“保健旅”,使與道教相關的養(yǎng)生、延壽、太極功等實施進一步的融合,提高這種以地理空間為基的健康文化資源開掘水平,使其在產業(yè)鏈的思維邏輯之下獲得全面發(fā)展。
河南道教文化資源豐富,其中的歷史時間路徑中可以挖掘出與道教文化開端與起源猜測最為緊密的“老子文化”,包括其中的出關故事等;而人地理空間要素觀察,也可以沿著其中的山川水岳等進行一些飽含有道教儀式的朝拜活動,增加與道教文化內涵更為緊密的保健養(yǎng)生之法,將其中能夠與現代人的生活理念相契合的部分進行開掘,如保健養(yǎng)生的武術、品茗、打座、哲理思辨等皆可拓展的道教文化資源。需要注意的是在新時期的道教文化挖掘中,必要以經濟、環(huán)保、可持續(xù)為基本原則,然后將河南的道教文化資源關聯到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fā)展之內,為其構建宏大的文化背景,以“地方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為新的發(fā)展原則,制定長遠、持續(xù)性強的滿足要求南道教文化旅游、道教文化傳承與發(fā)展之路。
[1]先錫文.挖掘佛、道教文化資源促進”文旅”經濟發(fā)展[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4,16(5):48~50.
[2]盧巧麗.王屋山道教文化旅游如何打造優(yōu)質品牌[J].旅游縱覽,2011(10):35~36.
(作者單位:鄭州旅游職業(yè)學院)
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廳2016年度軟科學計劃項目“河南歷史文化名人與旅游業(yè)發(fā)展研究”,編號:16240041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