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天道》是根據(jù)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王志文、左小青領銜主演的商戰(zhàn)劇,講述商界怪才丁元英與人民警察芮小丹逐漸建立起來的愛情關系。小到個人,大到民族、國家,“文化屬性”中的強勢文化及弱勢文化引起了對個體與集體價值和前途的思考。同時對“文化屬性”的研究帶領我們追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源頭,那就是天道、大道,即道。
關鍵詞:天道;文明;來源
作者簡介:陳靜(1993-),女,山西省長治市人,遼寧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0--01
當提及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來源時,我們不由會想到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炎帝,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為之五千年亙古傳承的文明而驕傲。然而對于種種領域的研究發(fā)現(xiàn),學者提出種種學說及理論,仁者說仁,智者說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卻鮮有學者追根溯源挖掘文明背后的深刻根源,《天道》這部電視劇卻做到了。
一.從《天道》中看天道
《天道》中,商業(yè)怪才丁元英(王志文飾)效力于一家德國私募公司,將從德國募集的資金投進中國股市,瘋狂掠奪錢財,后來又良心發(fā)現(xiàn),退出了公司并賠償了大量錢財。接著他遇到女刑警隊員芮小丹(左小青飾),兩人情愫漸生。劇中那些玄妙臺詞,被新舊元素一一重新組合,沒有陌生的詞匯,沒有聽不懂的話語,糅在一起卻讓人一思再思,由思生辨。剝開熟悉對白的表層,埋藏在稀疏平常的情節(jié)之中的,恰恰是一份嚴密的邏輯推論。
“文化屬性”一詞來源于劇中丁元英與朋友的對話,也是這個概念的首次提出。任何一個民族都具有文化屬性,文化屬性也自然具有了民族性,是一個民族的象征也可以說是來源。同時,文化屬性中包含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對于一個民族來說,民族的成敗在于強勢文化是否大于弱勢文化或者說弱勢文化對強勢文化的阻礙有多大。強勢文化造就成功,弱勢文化在紛繁變化中逐漸縮小,但卻無法消失。
中華民族是以文化自居的民族,文化承載著文明,那么探究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源頭,我們就得從文化入手,無論是強勢文化還是弱勢文化都屬于文化屬性的范疇,文化屬性決定民族成敗,決定因素便是是否符合客觀規(guī)律,客觀規(guī)律就是我們所說的天道,大道,也就是道。按這樣的剖析方式,我們得出了中國民族的偉大文明來自于天道,那么天道又是怎樣的呢。
丁元英在劇中說道“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第八集),“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你知道你,你就不是你了”(第八集)……這些看似玄妙又拗口的語言揭示了天道的真諦,點明了天道的基本特征丁元英的論道指出實踐萬物處在變化之中,唯一不變就是變化,這種變化中的變化就是客觀規(guī)律。由此看來,世界五大文明中有四大文明都已銷聲匿跡,只有中華民族文明源遠流長,根本原因也是其遵循客觀規(guī)律,自然之法,也就是天道。
《天道》中,丁元英對文化屬性及天道的獨到闡釋,帶領我們追溯到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源頭,同時得出了中國民族經(jīng)久不衰、源遠流長的根本原因。接下來,我們順著丁元英的思路繼續(xù)探討史實中的天道,再次證明天道即中華民族文明的來源。
二.從史實中驗證天道
自盤古開天辟地到今日統(tǒng)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間經(jīng)歷了種種成功與失敗。但是唯一遵循的就是道,天道,大道,客觀規(guī)律。
秦始皇可謂中國史上第一個建立大一統(tǒng)的皇帝,驍勇善戰(zhàn),建朝之后,聽取李斯建議“焚書坑儒”,實現(xiàn)了度量衡的統(tǒng)一,但徭役,兵役繁重,賦稅沉重,刑法嚴酷。至今仍影響最大的是修建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和阿房宮。也正因為這樣,剛開始的穩(wěn)定局面也因民間疾苦,人民壓榨而出現(xiàn)動搖?!疤煜驴嗲鼐靡印?,懷有鴻鵠之志的陳勝吳廣建立起了農(nóng)民的政權,反抗殘暴的統(tǒng)治。經(jīng)過兩人分頭去接應各地起義,取得了節(jié)節(jié)勝利,占領了大批地方“今誠以吾眾詐稱扶蘇.項燕,為天下唱”。但是因為戰(zhàn)線長,號令不統(tǒng)一等各種原因,起義不到三個月,趙、齊、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著恢復六國的旗號,自立為王。當逼近秦二世都城時,全軍潰敗,僅僅六個月,則銷聲匿跡?!蛾惿媸兰摇分蟹治隽酥苯釉蚣艾F(xiàn)實原因,根本原因并不是軍隊的種種挫敗及驕兵必敗,而是農(nóng)民階級的階級局限性,注定無法承擔起厚重的文明。還有之后的太平天國、義和團起義,洋務運動,再多的原因皆是浮云,根源在于本身的階級局限性。直至中國共產(chǎn)黨的出現(xiàn),代表人民利益的政黨,真正建立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載了五千年文明的厚重。
這一切史實驗證了哲學上的天道,同時也證明了只有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才會取得成功,才能承擔得起歷史的厚度,這不就是我們所追溯的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根源嗎?
結(jié)語:
《天道》表面上向人們展示了商業(yè)怪才丁元英與左小青的超越世俗的愛戀,但是玄妙深奧的語言卻發(fā)人深思,帶領我們共同追溯中華民族悠久文明的來源。民族來源于文化,文化具有一定屬性,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的高低輕重決定民族的成敗,文化遵循客觀規(guī)律,世間萬物皆亦然,這就是天道、大道。為驗證這一源頭的準確性,再次重溫道家經(jīng)典,從前秦到宋清,探索了道家的發(fā)展脈絡,抓住了道家的核心便是天道、大道,也就是道。最后經(jīng)過回顧史實再一次驗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起源——天道。
參考文獻:
[1]豆豆.遙遠的救世主.作家出版社.2005.
[2]李耳.道德經(jīng).
[3]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jié)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