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衛(wèi).科波菲爾》是英國著名的作家狄更斯的重要作品,自傳性質非常濃厚,他塑造的大衛(wèi)也是他最喜歡的人物形象。本文擬從家庭經濟條件、父母教育理念、性格三個方面對比,分析《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自傳描寫。
關鍵詞:狄更斯;大衛(wèi).科波菲爾;自傳
作者簡介:游燁寧,女,漢族,湖南省長沙市人,周南梅溪湖中學學生,研究方向:新聞、外語、語文。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0--01
狄更斯是十九世紀英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大衛(wèi).科波菲爾》是他的一部帶有濃厚色彩的自傳小說。在小說主人公大衛(wèi)的身上,處處映射著作者狄更斯的人生軌跡和處世哲學,尤其是大衛(wèi)的童年經歷和狄更斯的童年有著很多的相似性??梢哉f,大衛(wèi)這個人物形象在某種程度上是作者狄更斯在小說中的化身,在大衛(wèi)的身上,狄更斯傾注了很大的熱情和心血。那么,現實中的狄更斯和小說中的大衛(wèi),兩人的之間區(qū)別在哪呢?
一、家庭經濟條件的對比
狄更斯小時候是個活潑、聰明、好學上進的孩子。他的父親,一位英國海軍軍餉處的小職員。工資水平不高,且愛好交友,應酬很多,又不想著改善家庭的經濟條件。母親又不會管理家庭生計,也沒有工作。再加上狄更斯有許多兄弟姐妹,開銷很大,但收入很少,因此家庭經濟十分窘迫。最慘的是,狄更斯一家還在監(jiān)獄住過,因父親的欠債入獄。
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父親,在大衛(wèi)還在母親腹中時就已去世,他在母親和忠心的女仆的養(yǎng)育下長大。雖然大衛(wèi)母親不善生計,但是大衛(wèi)父親卻為他們留下了每年一百五十英鎊的年金。但是,母親改嫁后,后父殘忍小氣視大衛(wèi)為累贅,在婚前就將大衛(wèi)送去了女仆和他哥哥家。女仆的哥哥是個正直善良的漁民,大衛(wèi)在那里度過了他清苦但愉快的童年。
由此觀之,二人的家庭經濟條件都不算好。狄更斯父母都在,但是經濟條件堪憂,大衛(wèi)經濟條件不錯,但家庭不完整,甚至被后父驅逐出家。相比于狄更斯,大衛(wèi)的生活狀況更為曲折,這也為小說提供了可看性。但是他們在少時都受到了關愛,只是關愛的來源不同。
二、父母培養(yǎng)孩子理念的對比
五歲那年,狄更斯在父親帶他去郊游時,對漂亮的蓋茨小屋羨慕不已,說長大以后要住在這個房子里。父親告訴他,只要努力就一定能達成愿望。他因此變得更加勤奮好學,讀遍了家里所有的藏書,只為了長大后能住進蓋茨小屋??梢?,父親的話對狄更斯產生了極大的激勵作用。狄更斯在11歲起就承擔了繁重的家務。他在皮鞋油作坊做學徒時,由于包裝熟練,曾被雇主放在櫥窗里當眾表演操作,任人圍觀指;黑鞋油作坊的老板又壓迫狄更斯的工作時間,狄更斯不屈于命運,向他的父親提出抗議,父親深受震動,提出要將狄更斯從黑鞋油作坊接出來讓他重新上學。
盡管,狄更斯的父親沒有先進的教育思想來教育他,也沒有希望狄更斯能成為有出息的人。但他有想讓孩子過得開心、過得更好的模糊的想法,他的品質和缺陷也成為了狄更斯最好的老師,為狄更斯未來人格的塑造起了極大的作用。
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父親早逝,那塊白灰色的墓碑是大衛(wèi)對他僅有的印象。大衛(wèi)的母親是個美麗單純的年輕女子,脆弱敏感,才會輕易地被他人所騙。后父謀得斯通是個殘忍狡詐的人,在討好大衛(wèi)母親的同時想盡辦法折磨大衛(wèi),但大衛(wèi)并沒有因此失去母愛??梢哉f,大衛(wèi)雖然出生便沒有父愛,但母親給予他的濃濃的母愛,自小便在大衛(wèi)的幼小心靈扎下了根,讓大衛(wèi)學會怎樣與人相處,怎樣愛一個人。
狄更斯和大衛(wèi)所受到的父母的愛是不完整的,但都對他們未來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如今看來,狄更斯的父親和大衛(wèi)的母親都是不稱職的,他們所給孩子的愛也是殘缺的、畸形的??墒俏覀儫o法否認這種殘缺的畸形的愛,是他們所能給孩子的最好的教育。也可以說,正是狄更斯父親的這種教育,促使他筆下的大衛(wèi)也同樣受到這樣類型的教育。
三、性格對比
狄更斯年少時心酸的打工經歷,讓他產生了對不幸兒童的深厚同情,及堅決擺脫貧困的決心。他只讀過幾年書,所以對學習和教育十分看重。從社會底層慢慢向上爬的、見過世間百態(tài)的他始終認為,處于受壓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遠勝于那些統(tǒng)治者、壓迫者。正是基于這種信念,小說中許多普通人,如漁民辟果提、海穆,盡管家貧如洗,他們沒有受過教育,但卻懷有一顆誠樸、善良的心,與富有的斯提福茲的所作所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吧朴猩茍螅瑦河袗簣蟆笔堑腋沟牡赖掠^。這種道德觀也貫穿了《大衛(wèi).科波菲爾》全書。
大衛(wèi)的感情極其細膩,對世界懷有純潔的愛心。即使受到繼父和不良學校的摧殘,大衛(wèi)仍保持著坦白、真誠的品德。而且他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碰到逆境時,也不會安于現狀或者一蹶不振。 他正視生活,努力謀生,有意志,有決心,做事果斷。如,少年時代的他在姑奶奶的幫助下重拾荒廢的學業(yè),不懈努力,趕上并超越其他學生;在博士院實習的青年時期,由于姑奶奶的破產,他夜以繼日,不辭辛苦的工作,努力減輕姑奶奶的經濟負擔;成年后的大衛(wèi)盡管功成名就,卻仍兢兢業(yè)業(yè),孜孜不倦地工作。
四、作家自身經歷與小說創(chuàng)作的關系
一般來說,作家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尤其是小說、戲劇,其內容或多或少都有作家生活經歷的影子。甚至,有些小說的創(chuàng)作初衷,作家就將其看作自己的自傳。作家們會重點選擇自己人生軌跡中的某些重大事件,結合實際情況,創(chuàng)作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學作品,其中,“虛構”起著不可替代、極其重要的地位。狄更斯曾說,在他創(chuàng)作的許多人物形象里面,最喜歡的、投入感情最多的是大衛(wèi).科波菲爾。究其原因,還是作者狄更斯的成年經歷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將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感受,通過“虛構”,才寫下了這本享譽世界的自傳體小說《大衛(wèi).科波菲爾》。
參考文獻:
[1]申家仁.大衛(wèi)·科波菲爾:自我的解脫與補償[J].佛山大學學報,1990(1).
[2]于雪茹.解析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雙重性格[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