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楓
幾種狀態(tài)
□王麗楓
詩歌于我,是主觀的情感多于客觀的現(xiàn)實,就好比一幅畫,我更喜歡用審美的自我感知而非構圖的比例及細節(jié)的描補去勾勒,它在形之上又在形之外產(chǎn)生,這樣會有更大的自由空間,即使是最簡單的一個枝節(jié)也可以衍生許多的想象。所以語言和句式的生成,先是情感的這根線牽引而出,到具象到準確表達,再到喜悅的升華。我始終認為,每一首詩歌的生成都應該是喜悅的,不論是悲傷、無奈、快樂抑或其他任何一種基調,在變成詩歌的時候,都是喜悅且愛不釋手的,而且這種狀態(tài)會經(jīng)常反復地來訪,你不厭其煩,自得其樂,否則你將會很快失去抒寫的激情和欲望。
也有迷惘,當太多紛雜的非個體特征的概念化擺在眼前的時候,當你的審美和狀態(tài)無法跟緊你所處的時代指向,便形成了被動的一種格局,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不好,什么應該選擇,什么應該摒棄。對于生活的特征、意向的判斷,個人的情感無法做到三位一體,或者說你模糊了或混淆了一首詩歌創(chuàng)作的途徑,失去了自己的語言和個性,無法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說明一個事件并充分想象。那時候,有許多的別人的影子出現(xiàn),你認可,卻又在自我隱藏,并強調自己要逃離這種狀態(tài)。所以,客觀在此時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更加冷靜地分析存在的,才能看清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始終,都是一個自己在貫穿生活的左右。
喜悅來臨之前,總需要一個自我主張的過程,因為這種感覺是別人無法給你的,如同心理符號的一種強調和等待,如同對美的一種選擇。如何讓自己的知覺與心底的精致相融合,又要恰到好處地表達和呈現(xiàn),這是一個痛苦而糾結的過程,少了,沒有知覺,多了,又將被淹沒。單純又特殊,多變而統(tǒng)一,即使是自己的想象范疇還是難于把握。我寫一只螞蟻在籬笆下工作一天,寫一只螞蟻尋得王的桂冠。我在乎一朵花住在誰的隔壁,卻與它與春天沒有任何直接的關系。一棵樹從另一棵樹里長出來,我卻陷入無限的深淵……所有的事物都隨自己的感覺在變幻。
寂靜是一種方式。并不是說鴉雀無聲才代表在思考,你享受一種旋律的肆意,享受無序的非詩性的心靈的觸碰和延伸,享受在異樣的邏輯觀點中分析自己的立場和存在,這樣的寂靜令人神往。當不受限制的感情具備表達力,那些綜合的幻想便呈現(xiàn)異常豐富的畫面,給描寫、修辭、對話或獨白帶來愉悅。我喜歡用感性的方式表達自己,依然從情感出發(fā),準確地把握自己的情感非常重要,那是感受、凈化心靈的能力。而“寂靜”是一種獨特的思考方式,個性彰顯。
保持自己對詩歌的熱情那不是強迫性的,就像喜愛一種樂器發(fā)出來的聲音和手撫摸上去的感覺,就像一個孩子為一顆糖果的包裝紙所吸引,我喜歡用一種天真的感覺去看待詩歌。那些高深的理論和漢語言王國里的章法,對于我都是頭疼的一件事情。為什么要分流派?詩歌首先是自己的,屬于心靈的東西,它不必要依照某種程序或依托一種流派風格出場,你所處的時間和地點以及所感受都是惟一,你也是惟一的個體,就像所有人的指紋都無法一個模樣是一樣的道理。如果非說形式,那便是你自己喜愛的形式,如果具備了廣度和深度,不論是閱讀或創(chuàng)作,你便自然有了自己的形式風格。我就喜歡做天真的自己,如同我看待詩歌的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