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勤
(河南大峪溝煤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工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1271)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分娩前的臨床治療分析
魏淑勤
(河南大峪溝煤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工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1271)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分娩前的臨床治療方法與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孕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低分子肝素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結果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治療后的門冬氨酸轉氨酶(AST)、丙氨酸轉氨酶(ALT)、堿性磷酸酶(ALP)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并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率為0.0%,低于對照組的20.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低于對照組的20.0%。結論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孕婦在分娩前采用常規(guī)內科治療法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治療的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推廣。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分娩;臨床治療
一般情況下,為了滿足胎兒的生長發(fā)育需求,在胎盤所產生激素的參與、神經內分泌的影響下,妊娠期孕婦需要經歷一系列生理變化,其肝功能也會在很大程度上發(fā)生變化。重型肝炎屬于一種常見的妊娠期并發(fā)癥,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嚴重影響孕產婦及其圍產兒的生命安全與預后[1,2]。研究顯示,重型肝炎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死產、死胎、胎兒宮內窘迫以及早產的發(fā)生率。現(xiàn)階段,臨床上還沒有一種規(guī)范化、統(tǒng)一化的治療方案治療該疾病,但是認為在分娩前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內科治療,有利于母嬰預后有效改善[3,4]。本研究主要針對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分娩前的臨床治療方法與效果進行探究,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2016年2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孕婦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平均年齡(28.21±2.26)歲,平均孕周為(34.58±3.62)周,包括初產婦35例,經產婦15例;觀察組,平均年齡(28.26±2.22)歲,平均孕周為(34.59±3.61)周,包括初產婦36例,經產婦14例。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存在精神疾病者;有嚴重器質性疾病者;惡性腫瘤者;藥物過敏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治療:對孕婦進行護肝解毒治療,囑咐孕婦對飲食進行合理調整,保持充足休息,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采用新鮮冰凍血漿、白蛋白進行治療;給予患者靜脈滴注門冬氨酸鉀鎂20 mL,阿拓莫蘭1.2 g,思美泰(S-腺苷氨基酸)1.0 g,每天治療1次,連續(xù)7天為1個療程。
觀察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治療+低分子肝素:常規(guī)治療方式與對照組一樣,其次,要給予孕婦皮下注射5,000 IU低分子肝素,每天治療1次,連續(xù)7天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治療前與治療后,抽取患者靜脈血標本,檢測各項肝功能指標,包括門冬氨酸轉氨酶(AST)、丙氨酸轉氨酶(ALT)、堿性磷酸酶(ALP)。(2)對兩組新生兒窒息發(fā)生情況進行比較。(3)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軟件SPSS 20.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表示采用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AST、ALT、ALP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AST、ALT、ALP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并且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新生兒窒息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新生兒窒息率為0.0%(0/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0%(10/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中出現(xiàn)肝腎綜合征1例,心力衰竭1例,肺水腫1例,感染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對照組中出現(xiàn)肝腎綜合征3例,心力衰竭3例,肺水腫2例,感染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0%。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對比(Mean±SD)
研究[5]顯示,妊娠合并重癥肺炎的病死率在60%-90%之間,是造成孕產婦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造成該疾病病死率高的原因不僅在于疾病早期難以進行有效診斷,而且還與該疾病復雜的發(fā)病原因密切相關[6]。通常情況下,重型肝炎會累及全身的各個系統(tǒng)與器官,特別是會對孕婦的凝血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如果不采取科學合理的產前治療方式對孕婦進行治療,適時將妊娠終止,則可能會引發(fā)嚴重產后出血等并發(fā)癥出現(xiàn),將孕婦的病情進一步加重,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孕婦死亡。除此之外,因為孕產婦的病情較為嚴重,如果不對其進行積極的產前處理,改善其預后,則會威脅新生兒的生命安全。
AST、ALT是臨床上常用的肝功能檢測指標,ALT在肝臟中的含量最高,主要是在肝細胞漿中存在。AST在心肌中的含量最高,所以血清中的AST活性升高應排除心肌病變后才能考慮肝臟病變。研究顯示,血清總膽汁酸持續(xù)升高造成重癥肝炎孕產婦出現(xiàn)一系列不良結局的重要原因,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式對其進行治療,很難對血清總膽汁酸水平進行有效控制,而在常規(guī)治療方式基礎上采用低分子肝素對孕產婦進行治療,不僅能夠有效降低新生兒窒息率,而且還能夠改善母嬰預后[7,8]。低分子肝素在疾病治療上的作用機制可能包括以下幾點:(1)具有抗凝作用,能夠對內源性肝素不足進行有效補充。(2)阻斷或者封閉免疫等因素。(3)將膽淤疏通,通過將膽汁粘稠度降低,加快膽汁流速,為膽栓溶解創(chuàng)造條件,將膽紅素有效清除。
本研究中采用積極內科治療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的方式對孕婦進行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對于治療前,兩組治療后的AST、ALT、ALP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并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率為0.0%,低于對照組的20.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低于對照組的20.0%。
綜上所述,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孕婦在分娩前采用常規(guī)內科治療法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治療的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余敏敏,韓國榮,王根菊,等.妊娠合并重型肝炎40例臨床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24(7): 406-409.
[2]李煒,王平,劉保華,等.妊娠合并重型肝炎73例臨床分析[J].肝臟,2014,15(6): 399-402.
[3]陳幼明,朱建蕓,符娟,等.妊娠中晚期重型肝炎對孕婦及胎兒預后影響的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4,18(13): 1925-1927.
[4]劉嫻,張曉芳.妊娠合并重型肝炎35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28(13): 459-461.
[5]張群,林惠文.妊娠合并重型肝炎16例臨床分析[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3,19(7): 953-955.
[6]傅雪芳,羅勤,鄒蓮英,等.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分娩前的臨床治療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2(13): 2124-2125.
[7]吳玲.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分娩前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3,(2): 55,57.
[8]陳敬成.妊娠合并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及胎兒結局分析[D].廣州醫(yī)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