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真
一說起丁香,很多人便會想起戴望舒的《雨巷》,以及詩人筆下那個“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中的“丁香一樣地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實際上,作為我國最常見的觀賞花木之一,丁香花從來不缺文人墨客的吟詠。李商隱說“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南唐李璟說“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在中國文人的眼中,哀怨而美麗的丁香花,成了他們寄托情感和夢想的載體。
小小丁香 歷史悠長
拋開這些文人墨客的各種幽怨凄美不講,丁香還是一味古老的中藥,賈思勰在《齊民要術(shù)》中,將其稱為“丁子香”。陶弘景在《名醫(yī)別錄》里,稱之為“雞舌香”。而根據(jù)近代考古學(xué)家的報道,漢代馬王堆中發(fā)現(xiàn)未腐爛的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古尸手中就握有丁香。另外,三國時期的華佗,就曾以丁香、檀香為原料制成香囊,用于治療肺癆、吐瀉等疾??;而在我國民間,也用丁香花、金銀花等制成香枕來治療傷風(fēng)頭痛、眩暈等癥。
丁香名字的由來,也與其入藥有關(guān)。因為丁香是以丁香樹的花蕾入藥的,花蕾的形狀與漢字“丁”極為相似,而且又有濃郁的香味,所以稱為丁子香,簡稱丁香。又因為花蕾干燥后酷似雞舌,而有了“雞舌香”之名。
作為中藥的丁香花,可分為公丁香和母丁香兩種。含苞待放的花蕾稱為公丁香或雄丁香;未成熟的果實稱為母丁香或雌丁香。其治療功效大抵相同,都是溫胃、暖胃的常用藥。
丁香橘皮飲芳香的暖胃藥
平時怕冷、口淡不想喝水、冬天四肢冰涼、胃口不好、常感疲倦無力者,多數(shù)為脾胃虛寒之人。這類患者則應(yīng)采用暖胃的方法,日常做菜時可以多用胡椒、生姜,除此之外,還可以喝一種自制的飲料——丁香橘皮飲。要制作這種飲料,可取丁香3克、陳橘皮6克,在鍋內(nèi)放適量的水,放入丁香、橘皮,煎煮30分鐘后即可飲用。
除此之外,取丁香3粒、姜汁10毫升、牛奶200毫升、紅糖適量,將丁香泡后以文火煎煮10分鐘,兌入姜汁、牛奶、紅糖等,對治療過食生冷所致的脾胃虛寒同樣有效。實際上,用帶著濃烈芳香氣息的丁香與雞鴨魚肉等做成藥膳,也都具有治療“胃寒癥”的功效。
由此可見,丁香花就是胃寒癥患者的“護(hù)身符”,只要善于靈活運用,養(yǎng)生方盡可信手拈來。
丁香茶除口臭讓口氣長久清新
丁香還是古代用來除口臭的良藥,丁香除口臭的方法非常簡單,取母丁香(也就是丁香花的果實)4粒,先將其搗碎,放入有蓋茶杯中,沖入沸水,加蓋浸泡10分鐘即成。
丁香之所以能夠除口臭,除了其芳香的香味可以壓制口中的臭氣之外,還與其去除胃寒的功效有關(guān)。很多人認(rèn)為口臭發(fā)生的原因只是胃熱,實際上胃熱引起的口臭只是一種,而且大部分發(fā)生在有胃熱、積食等人的身上。反復(fù)發(fā)作的口臭,有不少屬于胃寒引起的,這種口臭只要多喝丁香茶,戒掉寒涼的食物,就能很快消除。當(dāng)然了,丁香是辛辣味的,如果喝不慣這樣的味道,還可以與其他花草茶混合。例如肉桂等,配合飲用也能起到去除口臭的作用。
由此不難看出,丁香花不僅是愛情的象征,不僅是戴望舒筆下那位在街巷深處散步的姑娘,還是一位暖胃溫腎的良醫(yī)。當(dāng)然,中醫(yī)不僅用它來治療受寒引起的胃痛、嘔吐、呃逆、腹痛、泄瀉以及女性痛經(jīng)等癥,在古代,它還是治療口臭的一大功臣。
(編輯/張硯梁 校對/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