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佩
徐云的「馬」上世界
◎鐘佩
他隱于鬧市、喜愛畫馬,筆墨追憶唐風,筆下駿馬或雍容華貴、溫馴可愛,極盡美的渲染;或桀驁不馴、縱橫馳騁,頗具力的宣泄。
他以恣意放縱、淋漓灑脫的神來之筆勾畫出一幅“馬”上世界,鏨雕斧盤式的陽剛之美力透紙背,栩栩如生的駿馬奔跑于天地之間。
他,就是筆墨英豪徐云。
大唐美人身著紅衣,縱馬馳騁,英姿颯爽。畫面中紅與黑的搭配、柔弱與雄強的碰撞頗為協(xié)調,乍看之下極具視覺沖擊力,有種從大唐盛世走來的感覺。
這是徐云以筆墨對中華盛世的歌頌。
黨的十六大期間,一幅名為《奔小康》的潑墨寫意畫出現(xiàn)在眾人眼前,畫中16匹馬向著同一目標飛奔,氣勢恢宏,無論是畫面中的力度還是寓意,都讓人備受鼓舞。
這是徐云以筆墨對十六大的獻禮。
近日,徐云又創(chuàng)作一幅《馬到功成》,獻給黨的十九大。
馬,作為人類的朋友,它忠誠、溫和,且伴隨著人類社會的前進。古今畫馬者無數(shù),徐云以馬作為藝術載體,不僅源于對馬的喜愛,也是他對藝術的大膽探索。2016年底到2017年初,徐云以沖天豪氣創(chuàng)作出《百馬圖》。不同的是,作品并非長卷,而是由100匹形態(tài)各異的馬組合而成,簡約而豐富,空靈而有力度,變形而真實,有氣勢而又深沉。
徐云不斷從生活中、古物中汲取靈感。唐三彩讓他感受到了大唐盛世的燦爛輝煌,由此創(chuàng)作的馬多膘肥體壯、雍容華貴,符合唐代以肥為美的審美情趣。有時,他也采用工意結合的手法,在濃墨中加上幾個五官精致的仕女,使畫面剛柔并濟,畫中烈馬與仕女的反差,營造出強烈的對比,鑒來趣味十足。
徐云深刻領悟中華文化,對大塊團墨的運用更是老道熟練,幾筆便能呈現(xiàn)出飛馬神韻。筆下烈馬動感強烈,奔放雄健,盡顯大寫意的“放縱”,為此,當代嶺南文化名家楊之光為其畫集題詞“奔騰急”。
北宋畫家文與可胸有成竹,畫竹隨心所欲。徐云胸有“活”馬,大寫意畫馬手到拈來。盡管如此,他在創(chuàng)作時卻從不講究“意在筆先”。憑著多年的筆墨積淀和生活積累,馬在他的心中、在他的筆下已是呼之欲出。如果創(chuàng)作都是“意在筆先”,那創(chuàng)作就變得索然無趣了。他認為,“應該是嘩嘩幾筆,筆筆生花,這樣畫出來才能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根據(jù)墨的變化來創(chuàng)作,實際就是一筆畫下來之后,然后再憑感覺去畫,這樣出來的作品往往會恰到好處,再畫一幅怎么也畫不出當時的感覺?!?/p>
“畫畫主要是畫思想、畫觀念,畫家到最后就是拼修養(yǎng)。”在徐云看來,中國畫講究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內在美,只有將自然之景與自己的思想、心性、態(tài)度相融合,才能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因而,他的畫作并不追求形似,而是恣意揮灑,視法度于不顧,筆下駿馬姿態(tài)各異、神韻天成,透出一股陽剛、雄強之氣;筆下山水則生機活力、多姿多彩,浸染著淡淡古意、濃濃情絲。
多年來,徐云舉辦大型畫展無數(shù)次,腳步遍布馬來西亞、泰國、日本、美國、臺灣。在廣州居住二十余載,對這里的風土人情更是熟悉。2017年4月,徐云在惠州的大寫意畫馬展以“無聲的呼喚”為主題,吸引了八方來客,其中不乏一些“志同道合”的友人。大家對他的“馬”贊譽有加,在“馬”前駐足,任思想沉浸在一幅幅無聲的畫面中。
除了畫馬,徐云也畫山水,并且有著獨特的個人風格。他筆下山水,以“寫”為主,變化多端。與畫馬相同,他不拘泥于某一具體形態(tài),而是依個人審美經(jīng)驗任意馳騁,讓思想隨著藝術形象游走,最終作品內容豐富、多姿多彩,流露出源源不斷的生命氣息。
所謂“入古者深,出古者遠”,如今的中國畫,不能要求它脫胎換骨,而是要在傳統(tǒng)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從筆墨之下誕生出新的生命。對此,徐云深信不疑。他在多年的創(chuàng)作中,堅持走傳統(tǒng)之路,不同的是,他僅僅是師古人之心,而非師古人之跡?!斑@些年來,我在國畫的創(chuàng)作中進行了努力的探索,尋找自己的筆墨語言,不斷地在筆墨、意境、題材及形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希望將國畫藝術發(fā)揚光大,同時賦予其更加豐富、與時俱進的內涵。”
喜歡畫馬的徐云,為表現(xiàn)出馬的神韻與本質,義無反顧地選擇做一個探索者,不畏艱辛,奮力前行。有人評價:從膘肥體壯的唐馬那種較為寫實,到夸張變形的奔馬那潑墨寫意,再到抽象意境的自由表現(xiàn),徐云畫出了一種精神、一種哲學的境界,也表現(xiàn)了他個人的風度、氣質和品格。
徐云 1963年生于河南平頂山市,1988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2005年畢業(yè)于中國藝術研究院賈又福山水畫碩士研究生班,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