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動物禁忌語作為禁忌語中的一種,由于其在語言交際過程中的特殊性,也為很多學者所重視。動物詞匯除了單一的描述動物的外在形態(tài)外,其背后還隱含著豐富的聯(lián)想意義和文化內涵。而這些聯(lián)想意義和文化內涵的不僅蘊涵美好、吉祥的寓意,有很多動物詞匯卻寓意邪惡、兇險,屬于禁忌語的范疇。文章通過動物禁忌語的禁忌特點,去探討漢英禁忌語產生的差異性。
【關鍵詞】動物 禁忌語 詞 漢語 英語
一、前言
人們在交際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涉及到他人隱私或詞義不雅的語言,為了避免造成歧義和語言障礙,就需要采取規(guī)避的方式,使得整個交際過程得體、合理,這些被回避談論的語言內容即被稱作是禁忌語。
禁忌語是中西方文化中所共有的一種文化和語言現(xiàn)象,反映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禁忌現(xiàn)象幾乎無處不在。禁忌語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存在于人們的交際生活中,而動物作為人類社會的重要部分,必然也存在很多的禁忌。
二、動物禁忌語的定義
禁忌語是人們在進行言行活動交際過程中所特有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禁忌語潛藏在本民族人民的大腦之中,是人們約定俗成必須遵循的語法規(guī)則,它屬于語言的范疇,也是一種重要的言語活動。不同文化層面人們之間的交流,應該盡量規(guī)避語言、思想與行為方面的禁忌。這是交流雙方互相采取的一種保護性的措施,以此更好的、無障礙地實現(xiàn)雙方的交流。
關于動物詞匯的禁忌語是沒有很明確的定義,在結合禁忌語的定義,可以這樣理解動物禁忌語。Crystal曾在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一書中指出“禁忌指社會力圖回避的某些行為、事物或者關系,引申至用于表達這些內容的語言?!比祟愒谶M行語言交流中必須遵守相應的規(guī)則,自覺回避屬于某一方禁忌的談話內容。而動物禁忌語說的是人與人在交流時,如果采用的語言中包含了特定的某些與動物相關的語言,而這些語言表達出來之后很可能導致交流的對方心中不悅、憤慨,使人們在交際過程中不得不注意回避這些敏感的動物詞匯。
三、動物禁忌語的特點
由于動物本身是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物體,因此對于其存在的禁忌主要是形容事物的正邪、吉兇禍福方面;對于人主要主要是根據(jù)動物的特點來形容人的性格上和做事上的缺點和不足。
1.事物的正邪性。無論是在西方還是中國,正義與邪惡是世間存在一組對立的現(xiàn)象,對于正義人們是推崇的,是敬仰的;反之,對于邪惡人們是恐懼的,是厭惡的。對于動物在這方面的禁忌,主要是受到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的影響,才使得一些動物成為邪惡的象征。如:在西方國家中,龍“dragon”和是蝙蝠“bat”是代表邪惡的典型?!癲ragon”是兇殘的有翼巨獸、惡魔,詩經(jīng)中魔鬼撒旦被稱作“the great dragon”。在西方“bat”被稱作吸血鬼,總與黑暗和罪惡聯(lián)系在一起,使人們聯(lián)想到丑陋、兇惡的吸血鬼。無論是在英語國家還是在中國,蛇的形象都被負面化,它的正常生理特征與行為習慣在人們看來就成了冷血、陰險、狠毒。人們常用蛇來形容人心險惡、心思惡毒、陰險,例如中國人用“蛇蝎美人”來形容女子的心腸毒辣,而西方文化的圣經(jīng)中魔鬼就化作蛇去引誘夏娃偷吃智慧果,最終導致人類的始祖被驅逐出伊甸園。
2.事態(tài)的吉兇禍福。由于心理機制的影響,人們對于吉兇禍福的感知要比其他的要敏感的多。尤其是在中國,曾經(jīng)受到數(shù)千年封建統(tǒng)治的影響和封建迷信思想的禁錮,他們對于吉兇禍福更多依賴于神靈和統(tǒng)治者庇護,不同于西方主動改變,而是被動的接受。
動物是自然界的一種客觀存在的事物,通過動物的習性來描述預測事情的吉兇禍福。在漢語中貓頭鷹被認為是不詳之物,它的出現(xiàn)則是“厄運”、“兇兆”。原因在于貓頭鷹外形怪異,晝伏夜出,飛行的時候如幽靈一般飄忽,且多出沒于墳地荒蕪處,深夜飛行時常伴隨有凄厲叫聲,故對其習性缺乏了解的人們難免會產生各種可怕的浮想。在民間有禁忌“夜貓子進宅,兇事自來”、“夜貓子抖翅,大小有點事”。中國文化中,烏鴉被賦予了死亡的兇兆,而英語中的貓“cat” 是神秘而不吉祥的動物,貓中的“black cat”(黑
貓),更是十分不吉利,象征著“厄運 ”。
3.人的性格特征。由于動物本身的形態(tài)、習性都有各自的特點,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將這些動物所特有的特點與人的性格特征相聯(lián)系,通過隱喻等的手法將動物特征運用到人的身上,從而能夠更加生動形象的突顯出人物性格特征。
“狗” 通常用來諷刺那些欺軟怕硬、趨炎附勢的人?!肮吠茸印?、“走狗”非常形象描述這類趨炎附勢、欺軟怕硬的人群,他們?yōu)槭廊怂贄墸⒄Z中狗卻是人類忠實的朋友。狐貍,其性狡猾多疑。因此,在生活中人們賦予狐貍工于心計、老謀深算的文化寓意像“老狐貍”、“狐疑不決”、“狐貍尾巴終于露出來了”、“滿腹狐疑”等。常用來形容人的狡猾、多疑這些性格特征。英語中的“fox”,也被賦予了狡猾這一性格特征,“as cunning as a fox”用來表現(xiàn)出人的性格猶如狐貍一樣多疑、狡猾?!白鍪侣南駷觚敗眮硇稳蒉k事效率低。
四、差異產生的原因
漢英文化在動物禁忌語方面,既存在很大的共同點、相似性與相關性,又存在著許多差別。不同民族和國家語言的差異性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引發(fā):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以及不同的思維方式等。
1.宗教信仰的差異。宗教是人們主觀意念中對于美好事物一種寄托,相信通過對宗教的信仰可以給自己帶來幸福,減少痛苦。它屬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與人們的精神追求緊密關聯(lián)。無論在漢語中還是在英語中,很多動物就是源自于宗教文化或者神話傳說。宗教以超脫現(xiàn)實的形式反映人們的信仰、崇拜和心理寄托。動物在如龍與“dragon”就是由于兩種宗教信仰的差異,在中國被作為皇權的象征,而在英美國家則稱為邪惡的象征。
2.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差異。語言承載著文化的發(fā)展,文化也是歷史的產物。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與交流,既是文化的延續(xù)與外延,也是文化的碰撞與升華。中英文化中都包含很多動物方面的語言,由于中國和英語國家在歷史、文化、思想的巨大差異,而在當今世界融合的大熔爐里產生了沖擊,導致兩種語言中動物類語言的使用存在諸多禁忌。我們對這些禁忌的認識與了解,不能停留在動物以及禁忌語本身,而應該著眼語言所處的文化上的差異、民族特色等。endprint
中、西方不同民族所處的歷史、文化、思想上的差異以及不同的風俗,導致在使用動物相關語言時,有時會產生相似乃至相同的聯(lián)想與暗示,但有時思維上也會發(fā)生較大的差異。而這也是只是分析兩種語言存在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
3.思維方式的差異。人們經(jīng)常會將諸如懶惰、邪惡、丑陋等品質或特征與特定的動物相關聯(lián),首先是動物本身具有這些體貌特征或者生活習性,其次是這些特征與習性在人們心理上形成的思維定勢、心理暗示和情緒影響,并且這些定勢、暗示和影響會一代代人不斷繼承并累積。這是人類用思維去適應、改造外界的產物。
世界上各個國家對于語言都有自己所獨有的理解和思維方式,英漢兩個民族也不例外。體現(xiàn)在禁忌語方面尤其是對同一動物名稱上,這種差異性就越發(fā)明顯了。同種動物但由于理解的差異,使得其寓意就完全不同。如蝙蝠,由于與“?!敝C音,因此在中國非常受歡迎,因為中國人的思維注重感性和悟性,使蝙蝠帶有了幸福、福氣的含義。而在英語國家,蝙蝠被看成吸血鬼,主要是因為蝙蝠本身吸血的習性,所以被看作是邪惡的吸血鬼。
五、小結
動物禁忌語主要是通過事物的正邪、事態(tài)的吉兇禍福、人物的性格特征等方面的禁忌。通過漢語、英語兩種文化中關于動物方面語言禁忌的對比,我們能逐漸了解到,對于動物方面的語言禁忌,一般不在于對動物本身存在禁忌,而是應注意這些動物所代表的一些象征意義以及動物可能會引發(fā)的心理方面的聯(lián)想與暗示,讓其在語言上產生了禁忌。動物禁忌語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客觀自然界的一些現(xiàn)象,使人心生畏懼、惶恐不安。
漢、英是兩種無論在語言形式還是一些具體的語言現(xiàn)象上均存在很大差異。禁忌語是兩種語言中,共同存在并被認可的特殊語言現(xiàn)象,均由于其涉及不雅或不禮貌的內容,需要在語言交際過程中進行避諱使用。動物詞匯的禁忌語作為禁忌語中的一種,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在語言交際過程中就不得不盡可能避免使用這些動物禁忌語,從而實現(xiàn)交際效果。
參考文獻:
[1]Crystal David.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215-222.
作者簡介:問鈴(1986.11-),女,湖北荊州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 漢英對比與對外漢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