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芳軍
【摘 要】 說到家庭教育,家長教育孩子,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一個小學教育者,處在人生啟蒙階段上的教育者,我結合幾年來的教學工作經(jīng)驗和不同家長教育孩子的經(jīng)驗,就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 教育改革;家長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2.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7-0-01
最近,我讀了一篇人民日報的文章,題目是《教育改革要從家長教育開始!》。文章講了中國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錢,不惜砸鍋賣鐵,卻忘記了自己的責任與付出。更有甚者,一些權貴和富有人群,用金錢換責任,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花巨資讓小孩一個人出國留學,表面上為孩子做出貢獻,實則是不負責任。文章因此指出,中國的教育改革,首先應當從家長入手,讓家長們明白自己的責任,樹立正確的人才觀,真正懂得如何引導孩子成長成才。家長到位,正確的理念到位,中國的教育問題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讀后我沉思良久,結合自己二十多年從事教育的所見所聞所思,我非常認可該篇文章的觀點。確實,中國教育的改革要從家長教育開始,對家長的教育勝過對小孩的教育。
一、教育家長的必要性
孩子教育一直是很多家長都很頭疼的問題。當前,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只注重言傳,不注重身教,比如很多家長教育孩子在學校要好好讀書、聽老師話、上課認真聽講、不打架、不罵人、不說謊話、見到老師主動打招呼、笑臉迎人、放學及時回家、路上注意安全等等諸如此類關心孩子的話。這些話孩子不能說不聽,也不能說不愿意這樣做,誰都想成為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老師心中的好學生。但是為什么很多孩子沒有做到呢,其實很多孩子沒有學好問題主要出在父母身上,比如父母教育孩子放學及時回家,但是自己卻因為工作忙很晚才回家,尤其是父親,孩子會認為父親回家這么晚,還要求我及時回家,其實晚回家是小事,孩子回家看不到自己的父親,在母親教育十分嚴厲的家庭,孩子沒有安全感,時間長了孩子也不愿意回家。由此可見,在孩子教育方面,首先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二、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事,家長在教育中占有主要地位
現(xiàn)在很多人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事,家長只負責小孩的吃穿玩。殊不知,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對孩子的影響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目前中國家長在這方面是嚴重缺失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是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往往體現(xiàn)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感恩、幫助別人、尊重別人等等。孩子從一個自然人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很大程度上,首先取決于父母。可是遺憾的是,現(xiàn)實中家長對此幾乎沒有太多的重視,更談不上正確的教育理念、人才觀念。一談到家教,就變成了花錢請老師教文化課,而不是家長的身體力行。
且看當下,但凡家長接送的小孩,有幾個小孩的書包是背在小孩自己身上的;有幾個小孩能主動幫家長去做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的。這些本該小孩自己做的事卻被家長包辦了,這不是對小孩的關心和愛護,這是對小孩的溺愛,從而斷送了小孩從小就該培養(yǎng)的擔當精神和責任意識,以至于小孩今后遇到的任何問題都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成績不好是爸爸媽媽沒給我請個好老師輔導;找不到好工作怨自己沒有一個當官的爸爸媽媽;開不起豪車怨自己沒有一個富翁爸爸媽媽……
再看當下,有多少家長牽著小孩的手(甚至有些是強行牽著)沒有從人行橫道處橫過馬路(也就是所謂的亂橫穿馬路);有多少家長帶著小孩踐踏公共綠地的草皮,摘下公園、小區(qū)或路邊的花朵;有多少家長舉抱小孩到文物上照相留念……家長可知,你的這些行為舉動,不僅僅是違反交通規(guī)則,帶來交通安全隱患,破壞了花草樹木,損壞了公物,更重要的是你從小就培養(yǎng)小孩不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家長的言行最容易影響小孩的一生。
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教育就應該順應社會的要求。教育的改革就應當從改變家長入手,讓家長們明白自己的責任,樹立正確的人才觀,真正懂得如何引導孩子的成長成才。對家長的教育勝過對小孩的教育。
參考文獻:
[1]李俊.家長教育培訓研究:從家庭教育到家長教育(上)[J].成人教育,2008(10):4-6.
[2]郝若平.親師互動關系的發(fā)展與研究綜述[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9,22(5):79-83.
[3]馬爾科姆·諾爾斯著,藺延梓譯.現(xiàn)代成人教育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