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杰
摘要:有機馬克思主義是對傳統馬克思主義的最新闡述,它明確地提出反對資本主義,認為“現代性”,是造成現代文明危機的最主要原因?!吧鷳B(tài)危機”、“不加干預的資本主義的后果”和“現代性之死”已經成為了當代全球的三大共識。人們面對以前從未出現過的環(huán)境問題和生態(tài)危機,更加認識到資本主義篤信的資源是無限的、人人可以得盡其所賺是錯誤的。有機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克萊頓在代表作《有機馬克思主義—生態(tài)災難與資本主義的替代選擇》中提到了有機馬克思主義的宣言。有機馬克思主義批判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政治模式,關注階級不平等和貧富分化;揭露和挑戰(zhàn)美帝國主義,認為美帝國是對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有機馬克思主義將馬克思主義、中國的傳統智慧和過程哲學有機的融合起來,認為只有在中國特色的和諧發(fā)展模式中才可以挽救生態(tài)危機、替代資本主義。
關鍵詞:《有機馬克思主義宣言》;生態(tài)危機;和諧發(fā)展;重組人類文明
有機馬克思主義又被稱為“過程馬克思主義”,是中美學者以人們面臨的前所未有的生態(tài)災難為起點,將中國的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和懷特海的過程哲學為哲學基礎,在批判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模式和反對美帝國主義的前提下,探求尋為了人類的共同福祉,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諧發(fā)展的新途徑、新內涵。
有機馬克思主義最側重的是懷特海的過程思想,將所有的生命、所有存在物和所有經歷體驗構成了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認為我們人類之間是“內在關聯”的,不是一個個單獨的個體無序的集合構成集體進而構成一個社會、一個國家。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什么是不會發(fā)生改變的,而唯一不會發(fā)生改變的就是改變的過程的本身。有機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理念是生態(tài)思維。在生態(tài)思維的概念中,生物都是由他們之間以及生態(tài)系統和社會系統的相互關系組成的。
一、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資本主義正義不正義
資本主義理論中的正義主張“各盡所愿,按市場分配”,可以理解為在資本主義市場中的人們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參與市場活動,而自己獲得的市場的報酬的多少,也要市場按照個人參與市場活動的時間長短以及個人能力來確定個人是否可以得到回報以及回報程度的大小。這樣一來,人們就會瘋狂的掠奪自然資源,滿足自身的利益訴求和發(fā)展的需要。在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中,把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和原材料都是假設成源源不斷、無限的。然而現實卻并不是按照資本主義假設的一般:我們依賴的碳氫資源是有限的、并且燃燒碳氫資源產生的環(huán)境代價(海平面上升等)也正在發(fā)過來影響著大家;地球上生物的生長離不開水資源,可是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可使用的淡水資源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更為關鍵的是我們依賴的空氣資源,現實生活中環(huán)境的污染以及生態(tài)的破壞導致空氣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
有機馬克思主義批判資本主義的正義主張:一方面,資本主義關于正義主張對工人是不公平的,每個工人的出身是不一樣的,同時單獨的個人擁有的資源和能力也是不一樣的,不能保證每個工人都是從同一起跑線上出發(fā)去尋求自身的利益,從而得到的回報肯定也不可能平等;另一方面處于資本主義主張下的人們?yōu)榱巳祟惖乃嚼活櫦昂蟠说拈L遠利益,過度的開采和濫用資源會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近年來,增長的“極限”已經無所不在了:日本的地震和海嘯是對我們最有利的警醒。
馬克思提出“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主張。馬克思主張的正義是人們綜合考慮自身的實際需要來合理的分配資源。在人與自然的相處關系中不應該是按照資本主義的“各盡所愿,按市場分配”,而應該是馬克思主義的“各盡所能,按需分配”;不應該是犧牲后代的生存環(huán)境為代價對資源的無盡掠奪和破壞,而是應該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在生態(tài)經濟的引領下實現社會經濟的新發(fā)展;不應該是一味地保護自然不予以開發(fā),而是在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基礎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
二、人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自由市場”不自由
霍布斯在《利維坦》中提出,人類所處的自然狀態(tài)時“所有人反對所有人的戰(zhàn)爭”狀態(tài),從而,我們面對的人生是“骯臟、殘忍和短暫的”。洛克在《政府論》中提出,政府統治者是公民希望得到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保護而讓渡部分權力的獲得者。因此,受霍布斯和洛克的影響,在資本主義的傳統里,人們最初對政府的定義主要是消極的:認為政府只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保護人們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而在平時,政府管理的越少,則市場可以運作的更好。亞當·斯密的經濟哲學催生了所謂的“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學說,主張政府不得以任何方式介入或干預市場,認為自由市場有一種天然的穩(wěn)定性和道德性。一方面他混淆了人權(人類基本權利)的“自由”與盡可能多的積累財富的所謂自由,將人們的人權自由與自由獲取財富相等同起來;另一方面他忽視了人的欲望是無限的,認為市場的自然的平衡都會自然而然的形成。
有機馬克思主義批判亞當·斯密的“自由市場”學說,提出資本主義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并沒有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只是考慮到在短期的時間或較小的范圍內獲得的市場的自由,但是長遠來看,只會讓人們從個人利益出發(fā)更加肆無忌憚的去攫取自然資源和原材料來滿足自身的發(fā)展需要,忽視人類社會整體的發(fā)展需求,進而導致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社會局面。亞當·斯密提出的無論是在區(qū)域層面還是在國際層面,市場經濟都體現著自我和諧與穩(wěn)定充滿了虛假性。
有機馬克思主義倡導要從全人類的整體出發(fā),為了整個星球的福祉,應該消除市場決定一切的地位,讓政府在市場的運行中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實行市場經濟,讓政府發(fā)揮一定的作用而不是市場獨大、決定所有的事情。在此基礎上,縮小貧富差距,提高窮人的工作和生活水平。政府只有在市場的運行中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才能保證市場有條不紊的運行,及時發(fā)現市場運行出現的弊端,并保證人們在自由市場運行中自由的買賣,真正的做到人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三、人與人的和諧發(fā)展——窮人將為全球氣候遭到破壞付出最為沉重的代價
資本主義的觀點認為,當代社會所取得所有進步——科學技術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壽命的延長——都是得益于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帶來的結果,推論工作努力的人會獲得成功,而沒有成功的人就是因為沒有努力。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因素在影響著我們的成功:你獲得和享用資本的機會,享有的資本越多,越有可能去參與投資和擴大再生產,才更接近成功;你的教育和培訓狀況,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一般與工資的水平是成正比的受教育水平越高,能力相比較越強,更能適應自己的工作環(huán)境從而獲得跟高的工資待遇;你所處的國家和地區(qū),發(fā)達國家的人們更容易接觸到有利可圖的市場,穩(wěn)定的國內、國際環(huán)境有助于人們走向成功。
如果我們對于氣候變化的影響不加干預的話,世界上最貧窮的人和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動物物種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資源的獲取和環(huán)境的破壞首先是對窮人而不是富人造成影響。富有的國家已經設計好了對自己發(fā)展有利的世界經濟貿易體系,貧窮的國家永遠不可能齊頭并進。在這個世界上是富人的世界,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 一方面,美國在國際和國內都在允許這種財富不平等現象的存在;另一方面,跨國公司在經濟領域充分利用廉價的原材料和勞動力、不平等的貿易協定等方面的因素加劇了這種貧富差距。
有機馬克思主義提出,現在一個重大的變革就要來臨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環(huán)境遭受的破壞將會越來越嚴重,隨之而來在此基礎上的社會和經濟體系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同時,基于他們的政府也將會崩潰。未來將不會“一如既往”了。我們應該行動起來了,現在還為時不晚。在我們面前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我們現在摒棄讓富有者給予他們的里已經行通知將對整個星球是最有益的,政府應該為了全體人民而不是僅僅為了富人來進行統治;二是等待著以資本為基礎的文明崩潰,已建立服務于共同福祉的體系結構。 我們現在要建立有機馬克思主義倡導的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在這個生態(tài)文明中每個人都不是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存在的,是一直相互的“內在關聯”在一起的,人與人的交流也是站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提到“生態(tài)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有機馬克思主義倡導的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和我國正在建設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有相似之處,促進人與人的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志華.何為有機馬克思主義—基于中國視角的觀察[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5(1)
[2][美]菲利普·克萊頓、賈斯汀·海因澤克.有機馬克思主義:申報太災難與資本主義的替代選擇[M].孟獻麗等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6
[3]B·柯布.論有機馬克思主義[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5(1)
[4]李惠斌、薛曉源、王志河.生態(tài)文明與馬克思主義[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