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鑫
摘要: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們一直在努力嘗試,試圖探索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生學習方法的新路子。本文結合其他研究者提出的解決辦法,做了進一步的探討。期望通過文學社這一平臺,系統(tǒng)地、有計劃地將各種語文課外活動形式組織起來,借此達到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1.概述
1.1研究的提出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本)第一次將中學生文學社團活動列入教學范疇,為我們指出了解決問題的方向。我們可以豎起文學這面大旗,高揚人文精神,從內心深處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突破課內外的嚴格界限,形成課內外互補延伸,讀寫相長的全新教學模式。其突破口就是發(fā)揮文學社團活動潛在的巨大的教學功能。
1.2研究的必要性
1.2.1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求
加涅在其《學習的條件和教學論》一書中曾明確指出;“我們認識并與之打交道的人主要是由于學習而成長起來的。他們的生活習慣是習得的,而且可以通過學習改變;他們的知識積累、他們的技能以及使他們成為獨立個體的那些品性也都是如此?!钡拇_,作為個體的人的成長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完善的過程。而文學社活動的開展,正是為著實現(xiàn)這一目的而設置的。
1.2.2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素質教育是為了適應我國新時期的建設目標和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而提出來的,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觀念,與應試教育有本質的不同。素質教育所關注的不再局限于學校教育,素質教育倡導的是終身教育,這也是人類發(fā)展和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2.如何利用社團活動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在調查分析和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我以校文學社——“經(jīng)緯文學社”為載體,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較為詳細的活動計劃。綜合起來,我主要做了如下嘗試:
2.1舉辦講座
根據(jù)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舉辦的講座主要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舉辦有關文學史、文學作品、文學家、文學創(chuàng)作軼事的講座。
第二階段:舉辦有關閱讀方法、寫作方法、朗誦和演講技巧的講座。
第三階段:舉辦有關辯論技巧、采訪方法等口語交際技巧的講座。
2.2開展閱讀活動
閱讀活動的開展主要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學生相應的一些閱讀技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當然,為了更好地達到預期的效果,閱讀活動的開展也是分階段逐步提高要求的。
第一階段:自由閱讀。
本階段以學生自由閱讀為主,目的也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閱讀材料主要有《讀者》、《青年文摘》、《中國校園文學》、《小說月報》、《散文》等。
第二階段:閱讀方法指導。
在第一階段閱讀的基礎上,這一階段,我們主要在閱讀方法方面對學生進行了單項指導。
案例:讀書筆記節(jié)選
轉眼中秋節(jié)到了,那是我第一次在外過節(jié)。我想故鄉(xiāng),想母親,想家里的一切。同學們各自忙著寫家書,我卻一點也提不起精神。我病了,可是連一句安慰的話也聽不到。我哭了,哭得好傷心。往年的中秋節(jié),母親最忙了,她總是把月餅打成包,然后打發(fā)父親走親訪友。我總會在此時賭氣和母親頂嘴,看著那些香甜的月餅,我舍不得讓父親拿去送人一一其實每次,母親總會把早已準備的最好的月餅留給我,其中的一個,我與母親共同分享……不知不覺我睡著了。醒來時,一股芳香的月餅味撲鼻而來,伙伴們正在吃著買來的月餅。我的心都碎了,這個節(jié)日真難過。
(摘自《半塊月餅》《青年文摘·人物版》)
心得:讀著這段文字,我也有點想家了,我想起了第一次離開家上中學時的情景,想起了在這里過的第一個中秋節(jié)。古詩中說:“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痹诩視r,常常忽略父母的愛,離開了才知道想。離放假還早得很,可是,我好想回家,好想媽媽!
從此例可以看出,學生已能較熟練地做讀書筆記。
2.3開展競賽活動
開展競賽活動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根據(jù)文學社的計劃,在高一階段,我們主要組織了軍訓簡報征文活動、“迎國慶”詩歌朗誦活動、“迎校慶”征文活動、高一年級鋼筆字大賽、“五·四”演講賽、高一年級手抄報大賽等競賽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熱情、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增強了學生對社會活動的參與意識,較好地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2.4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也是鍛煉能力的最佳途徑。這一階段我們主要以采訪調查的形式開展實踐活動。
采訪調查是一種開放性的、需要互相交流的活動。最初我們主要是讓學生在校內就學校常規(guī)管理方面的一些問題對有關部門(政教處、年級組等)和人員進行采訪。為了便于采訪活動的開展,這一時期的采訪工作基本上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對于采訪的成果,我們要求各小組整理成文,通過校廣播站進行校內廣播,特別優(yōu)秀的匯集成冊,由??詫]嬓问皆谛扔“l(fā)。
這些活動的開展,既較好地鍛煉了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又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增強了協(xié)作意識。收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3.結論
經(jīng)過研究,本文認為課外活動的有效利用是適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要的,也是符合中學教育實際的。它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完善。就語文課外活動的組織而言,文學社是一種極富使用價值的平臺,通過對它的合理利用,能夠使各種較好的語文課外活動形式進一步趨于合理化和系統(tǒng)化,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語文課外活動的輔助作用,補充課堂學習的不足,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幫助學生切實提高語文素養(y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