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麗
崔巒老師曾經(jīng)說過:“在小學的閱讀教學中,對于景美、情深的課文,教師要重視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時,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奔毤毱纷x、認真思考,我也深有同感。語文不是無情物,它本身棲息著浪漫和詩意,作者情誼的表達就隱匿于語言文字的深處。語文教學要讓情感流淌,讓課堂充溢濃濃的人文情懷。
下面是我校馬老師的教學幾個片段,聽后,我感受頗深。
片段一
師: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知道桂林山水的特點并學了第一段,知道山水之美,眼見為實,現(xiàn)在請大家深入學習了解漓江水特點,作者怎樣寫出漓江水的特點的?
生:漓江的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漓江的水真綠??!
師:看屏幕,讀一讀并說一說喜歡哪個特點,讀給同桌聽。
生:我喜歡“漓江的水真綠??!”
師:為什么喜歡?
生:這句用比喻手法,寫出綠的特點。
師:你知道水綠得如何,并說說“翡翠、無暇”的意思,并指出水的特點。
師:想想,應怎樣讀呢?
生:應讀得活潑、跳躍。
師:喜歡讀這一句的同學把這一句讀一讀。
(生讀)
師:喜歡水清的同學,說說你們喜歡的理由并讀一讀。
生:漓江的水清得可見江底的沙石。
師:漓江到底有多清呢?我們可以把一枚硬幣放入水中,透過江水可以看見江底硬幣上的字。那如何朗讀呢?喜歡的同學讀一讀。
……
[評析]:馬老師在指導此段的閱讀理解時,做得最好的是,讀的輔導非常到位,讀得細致,特別是讀漓江水,做到讀與理解相結(jié)合,并且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的反饋情況及時調(diào)整教學狀態(tài),讓學生及時反饋評價,并且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所描述的意境,課外資料的補充對指導學生形象理解山水百態(tài)有很好作用,這能更好讓學生在朗讀時讀出感情;教師富有激情的范讀、領讀很有感染力,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學生朗讀缺乏個性,寫漓江水特點三個分句都是寫漓江的美,對每一分句的前后半句之間的關系應加以點撥,使學生更好理解,課文就是把這些意思密切關聯(lián)的句子排成結(jié)構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強語勢,給人的印象鮮明、深刻。這樣的句子就叫排比句。建議:女生讀第一分句;男生讀第二分句;男女生齊讀第三分句,逐漸加強語氣,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片段二
自由讀第三段,交流朗讀方法
師:大家自由讀這一部分,要讀出作者怎樣寫出山的特點。(先指名讀)
師:讀這一段,指出你喜歡哪些語句?小組交流這一段與前面的寫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有感情地朗讀。(個別讀、評讀、誦讀、挑戰(zhàn)讀)
師:(引讀、配樂讀。)交流一下對以上這一段話感受最深的詞句,說說你的感受。
生:這一段寫得很好,如寫山“各不相連、形態(tài)各異……”說明山很多,形態(tài)多種多樣。
生:“像駱駝,像巨象……奇峰羅列”說明山是千姿百態(tài),琳瑯滿目,使人目不暇接。
師:這也是說山很多,形態(tài)各異。你們還能想象出山像什么呢?
生:像寶塔;像大佛;像巨輪……
師:(出示課件:flash詩配畫一首)大家讀這首詩,想想從這首詩中可以知道什么?
詩一首:
桂林陽朔一水通,快輪看盡千山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如飛龍。
有山如軍艦,有山如水芙蓉
……
生:(匯報)寫了山有的各種各樣形態(tài)。
師:(出示桂林山水圖片)同學們邊看圖邊想像桂林山水這美,并說說與文中所述之美有何異同?
[評析]:這一片段的教學,馬老師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在讀中體驗,學習中以文本為載體指導修辭手法,提高習作能力,同時通過對比前后兩段寫法,先總結(jié)出學法,再放手讓學生自學,這樣多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自我想象,自我感悟,形成自己的見解,養(yǎng)成主動探索的精神。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圖片展示,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以便使學生極欲表現(xiàn)對桂林山水的贊美,從而達到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有機統(tǒng)一。個性得以張揚,使學生享受到生活化的語文,給他們帶來快樂。同時,本片段也重視了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或模仿文中的句式、或自由表達,都為學生語言的發(fā)展提供了空間,實現(xiàn)了積累、理解、轉(zhuǎn)化、應用的語言實踐過程,為學生今后學好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述,《桂林山水》是一篇經(jīng)典的寫景佳作,本堂課馬老師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來領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xiàn)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引發(fā)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tài),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jīng)驗、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積極的創(chuàng)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發(fā)展。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yōu)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呢?首先師用圖片展現(xiàn)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fā)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jié)合看到的圖片,說說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并通過讀表現(xiàn)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著在品讀、評讀、誦讀、挑戰(zhàn)讀、引讀、配樂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fā)、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
有位老師以專家的眼光高屋建瓴,精辟獨到的分析見解啟發(fā)我們:老課新教,如何處理呢?一是對教材的發(fā)掘,把握整體,執(zhí)教者應體悟文本,應有激情。同時注意學段不同的教學要求,準確地確定教學目標,“不可只顧埋頭走路,也不能只仰頭望天空,既要仰頭望天空,又要腳踏實地!”;二是對語文基礎知識的講解,一般不要從形式入手,而應該從內(nèi)容中滲透。教師的語言表達形式不可直露。如寫作方法滲透應在文本中體現(xiàn),不可直接教之;三是,應讓學生在體會的基礎上悟其寫作方法,如,馬老師補充把硬幣丟進漓江,可以看見硬幣上的文字,這就能更好幫助學生體會漓江水之清的特點。同時,在學生有所體會后可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這樣就能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四是把握教材要到位,不要面面俱到。閱讀理解如何落實到位,教學內(nèi)容、方法要講究細節(jié)。如抓住拔地而起、形態(tài)萬千等關鍵詞,抓住幾個重點詞句表達出了桂林山水很美意境,應側(cè)重品味,應提議把這些詞句背誦下來。
總之,語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等結(jié)合起來,重點詞句的理解、品味應做實、做到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