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寒
【摘要】目的 分析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在宮頸病變早期篩查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我院婦科臨床2016年5月~2017年3月接收并行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TCT)出現(xiàn)細胞異常的100例女性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且均接受陰道鏡組織活檢、HPV DNA 分型,對其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結果 100例受檢者中ASCUS、LSIL、HSIL雖占比例依次是48.0%、27.0%、20.0%,其中慢性宮頸炎32例、CIN I28例、CIN II18例、CIN III7例、宮頸癌5例;34.3%的慢性宮頸炎患者為HPV 陽性感染者;62.3%的CIN(I、II、III)為HPV 陽性感染者,宮頸癌患者為100%的HPV陽性感染者。結論 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發(fā)生與HPV 有密切關系,該病毒感染在宮頸病變篩查中具備重要作用,建議在婦科臨床中進一步推廣與使用。
【關鍵詞】宮頸病變;人乳頭狀瘤病毒;早期篩查;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1.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0..02
眾所周知,宮頸癌屬于醫(yī)院婦科臨床常見病,也是危及女性生命安全的一種惡性腫瘤,有臨床資料提示,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和宮頸腫瘤的發(fā)生有密切關聯(lián)[1]。對女性加強TCT及HPV診斷有利于提升給累宮頸病變的早期篩查效率,降低宮頸癌的臨床發(fā)生率,保障女性生殖健康及生命安全。為了分析HPV對宮頸病變的早期篩查作用,本次研究抽取TCT結果提示細胞異常的100例對象展開詳細分析,先進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婦科臨床2016年5月~2017年3月接收并行TCT出現(xiàn)細胞異常的100例女性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年齡最小21歲,最大72歲,平均是(40.5±10.8)歲。所有對象對本次研究均已經(jīng)知情并同意,且均參與TCT檢查、宮頸活檢、HPV DNA分型檢查。
1.2 檢查方法
本次研究所需要的設備、試劑包括了薄層液基細胞自動制片染色系統(tǒng)、HPV基因分型檢測試劑盒以及分型檢測系統(tǒng)。
1.2.1 HPV與DNA的分型檢測
采集受檢者宮頸脫落的細胞樣本進行HPV-DNA分型檢測,并且根據(jù)核酸分子快速基因分型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同時對HPV DNA進行分型,包括18種高危型(HR-HPV)與5中低危型(LR-HPV)。
1.2.2 TCT檢查
借助宮頸刷采集足量的宮頸脫落細胞后,根據(jù)規(guī)范的診標準進行評價,即嚴格按照國際癌癥協(xié)會的TBS診斷系統(tǒng)進行評價,即:①正常范圍、細胞良性改變、宮頸無惡性病變或者上皮內病變;②非典型鱗狀的上皮細胞(ASCUS)或者非典型的腺細胞(AGC);③低度的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高度的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④鱗癌、腺癌[2]。
1.2.3 陰道鏡、宮頸活檢
對TCT檢查中出現(xiàn)ASCUS以上的患者再展開陰道鏡檢測,對鱗柱細胞的交界、移行帶等進行詳細觀察,然后對活檢部位進行確定后采集宮頸組織實施病理檢查,結果可分作宮頸癌、炎癥以及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 (CIN I、CIN II、CIN III)。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分析100例受檢者的TCT分級、活檢情況
100例受檢者中ASCUS、LSIL、HSIL分別是48例、27例、20例,所占比例依次是48.0%、27.0%、20.0%。
活檢結果:慢性宮頸炎32例,分別是ASCUS20例、LSIL7例、HSIL5例;CINⅠ28例,分別是18例、LSIL10例、HSIL10例;CIN II18例,分別是ASCUS9例、LSIL5例、HSIL4例;CIN III7例,分別是ASCUS1例、LSIL5例、HSIL1例;宮頸癌5例。
2.2 分析100例受檢者的HPV DNA 分型及活檢情況
在32例慢性宮頸炎中,有34.3%(11/32)屬于HPV 陽性感染者;CINI、CIN II、CIN III共53例,其中有62.3%(33/53)屬于HPV 陽性感染者;5例宮頸癌患者均為HPV陽性感染者,感染率是100%。
11例慢性宮頸炎HPV 陽性感染者中,HR-HPV為7例,比例是21.8%;4例為LR-HPV,比例是12.5%。33例CIN(I、II、III)為HPV 陽性感染者中,HR-HPV為26例,比例是49.1%;7例為LR-HPV,比例是13.2%;5例宮頸癌患者均為HR-HPV,比例是100%。由此可見,100例宮頸病變患者中,感染HR-HPV的幾率顯著高于LR-HPV,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宮頸癌患者均為HR-HPV,幾種病變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
3 討 論
在我國,宮頸癌的臨床患病率很高,嚴重危及女性的生命安全,隨著該疾病患病率增加,年輕女性感染HPV的幾率也在隨之增加。通常情況下,宮頸癌患者癌前病變發(fā)展到宮頸浸潤癌需要10~20年左右的時間,由此可見,早期加強宮頸癌前病變的篩查,有利于及時診斷宮頸癌,并對臨床治療提供參考。CIN屬于宮頸癌的癌前病變,根據(jù)其不同的病變程度可以分作I型、II型以及III型。由于宮頸癌早期的癌前病變無顯著的臨床癥狀,或僅表現(xiàn)出性交后出血、水樣分泌物等,因此早期很難及時察覺,這才導致癌前病變被忽略[3]。
通過本次研究的結果,100例受檢者的TCT檢查結果提示,ASCUS、LSIL、HSIL分別是48例、27例、20例,其余5例為宮頸癌患者。而進一步采取陰道宮頸活檢后,結果提示:慢性宮頸炎32例、CIN I28例、CIN II18例、CIN III7例、宮頸癌5例。慢性宮頸炎感染HPV的幾率是34.3%,CIN(I、II、III)感染HPV 的幾率是62.3%,宮頸癌感染HPV的幾率是100%。且無論何種病變,感染LR-HPV的幾率顯著高于LR-HPV,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HPV與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有密切關聯(lián)。
綜上,早期篩查宮頸病變中檢測人乳頭狀瘤病毒的感染情況,有利于及時掌握患者的病變情況。
參考文獻
[1] 溫華英,王學蘭.液基薄層細胞學聯(lián)合人乳頭狀瘤病毒篩查體檢人群在宮頸病變診斷中的作用[J].吉林醫(yī)學,2014,21:4625-4626.
[2] 王 娟,李 燕,趙駿達,馬俊旗.人乳頭狀瘤病毒L1殼蛋白和人端粒酶RNA基因聯(lián)合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意義[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7:60-63.
[3] 王 勇,張 蔚,黃 玥,劉 珍.人乳頭狀瘤病毒DNA聯(lián)合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在宮頸癌及早期宮頸病變篩查中的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5,11:1125-1127.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