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
摘 要:2014年,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并提出了“素養(yǎng)”這一重要概念,要求將研制與構建學生核心素養(yǎng)體系作為推進課程改革深化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圍繞英語核心素養(yǎng),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是擺在小學英語教師面前的熱門話題。
關鍵詞:英語;核心素養(yǎng);教學
2014年,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并提出了“素養(yǎng)”這一重要概念,要求將研制與構建學生核心素養(yǎng)體系作為推進課程改革深化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爾后,關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討論迅速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并衍生出各英語核心素養(yǎng)等。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呢?下面筆者略談一二。
一、聽語言素材,找核心內容
一是建立聽課環(huán)境,增加學生的注意力。建立積極聽課的氛圍,讓學生在學習當中自然接受,從而能夠令學生對學習更為自覺、更加主動。將學生置身于聽學氛圍中,最大程度激發(fā)出學生的好奇心。通過課程教學內容,以及播放錄音的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聽的環(huán)境,則較易令學生擁有更多的參學機遇。在播放錄音時,找尋一些素材以及相應的學習內容,讓學生進行試聽。例如What do you listen fromthe tape?這一語句,可以積極找尋出類似的句子,令學生可以體會到透過聽的方式創(chuàng)新學習的內容及方式。
二是運用試聽材料,開拓視野。盡可能找出與聽學相關的材料,讓學生不斷進行聆聽,從而豐富課堂教學。經由進一步試聽,學生能夠通過累積語言文化內容,以此獲取更加豐富的感思體會。對于選取素材而言,需要實現(xiàn)精挑細選,讓學生可以依照相關的內容積極延展。盡量為學生提供一些能夠試聽的機會,可以通過晨讀以及課堂中的時間為學生進行播放,讓學生能夠建立聽學的目標。當輸入完背景資料后,學生則能夠更多地嘗試體會的契機,在互相溝通中獲取體會的方法。
三是模擬跟讀引導。學生可以通過跟讀進行模擬式學習,讓學生在感知體會方面獲得更加豐富的經驗。學生在跟讀中,不僅能夠使得自己在朗讀的語速、節(jié)奏乃至語調等方面更為規(guī)范,還可以通過有效掌握素材傳達內容方面的重要所在。以跟讀目標為核心,學生在自主閱讀感知中,不斷找尋自己的問題,通過有目的的方式進行朗讀。對于聽力素材里的內容而言,需要不斷給予執(zhí)行,讓學生經由資源找尋出關鍵內容,讓學生在核心處進行深入體會。不斷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方法進行引導,帶領學生多對表達內容給予重視。多注重信號詞,讓學生可以融合上下文積極跟讀,尋求出相關的方法。
二、注重民族特點,構建學生文化品格
英語課程標準中的文化意識指的是對于異國文化和本國文化差異的敏感度以及在運用外語時,依照目標及文化協(xié)調自身的語言理解以及語言產出的自覺性。讓學生學習外語不但可以讓學生與人溝通,并且還可以通過不同方面改變其生活與心智,以此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目標。老師必須將學生的興趣、態(tài)度與行為考量進去。這些一定與其了解的文化環(huán)境及關注的方面給予鏈接,而非與其生疏的外國社區(qū)環(huán)境相結合。比如,小學老師時常教學生如何通過英語表述開門和關門,假如這時傳授給學生在開門時需看一下門后可有人,假如有人則為其扶門,此時則將三個目標相結合形成教學任務。我們在教學中假如可以設計這一教學活動,老師則無需故意尋求情感目標,學生自然構成國際通用的規(guī)范方式。進行課堂練習目標對話以后,可以添加在不同文化情況下人們用餐習慣的視頻材料中,告知學生西餐的飲食與就餐文化,而且培養(yǎng)孩子從小節(jié)儉的優(yōu)良品德——Never ask for more than you need.And try to finish everything you order.讓學生對各種文化給予尊重,對比各種文化背景中人與人相互間的相處方式與禮儀規(guī)范,思索社會生活內我們熟知的文化與利益方式,以此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品格。課后為了延伸文化,讓學生自己找尋并總結其他文化差別的體現(xiàn)。比如在饋贈禮物時,外國人較易當場拆禮物,而中國人則較為含蓄。在表達喜惡時,外國人會較為直接可是卻會顧及禮貌,比如“Im a fraid I dont like it but I would like to try.”而中國人則較為委婉。在這一方面文化內涵的不同,不但有差異也有相同之處,也就是文明的不同表現(xiàn)本質均應當展現(xiàn)尊重。
三、培養(yǎng)學生語感
讓學生登臺表演,從而可以讓學生積極展現(xiàn)自身的風采,更加有利于勇于表達自己的才華。經過不斷演說,讓學生具備了可以有效展現(xiàn)自身的機會,有利于其在積極展現(xiàn)中積攢濃厚的文化底蘊。以學生的英語學習認知差異為核心,倡導學生自我表演,讓學生通過積極展現(xiàn)的過程持續(xù)提高學習的內在熱情。登臺演說可以讓學生發(fā)展自身的才能,讓學生脫離被動聽講的牢籠,令其可以從臺下走到臺上,將擁有的才華展現(xiàn)給大家。從而令自身具備了更多能夠進行自我表現(xiàn)的機遇,老師可以通過相應問題及時將教學的方法進行調整,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綜合性。
通過同桌進行對話,讓學生相互間獲取更多處理問題的理念,有利于學生積極找尋問題并進行溝通。通過學生進行對話,為學生提供一同思索的話題,讓學生通過積極溝通而持續(xù)加強感知。比如可以令學生對于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ristmas?及 How do the children celebrate Christmas?給予溝通,令其可以尋求出其中一些學習內容,從而將相關的問題梳理清楚。通過同桌之間的對話,能夠讓學生通過人文關懷而進一步進行了解,從而找尋出處理問題的方法,有利于學生提升語言使用技能。
引導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探討而總結學習方法,令其通過互動而提升理解感知。比如對于Story time 的教學之中,結合了Animal 表述的主題,讓學生經由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Why?乃至How do we make friends with animal?進行分析,以便能夠在掌握語篇的表述主體內容方面,獲取更為豐沛的感思體悟。經過進一步的分析,學生可以在重點詞匯的掌握、表達乃至語法的使用等方面建立共識,有利于其在探討學習中提高理解力。
四、結語
當前將素養(yǎng)當作導向的教學需要老師具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善良的內心,充滿生命力的正直之人。并且,還應當具備濃烈的育人情懷。教書是教師育人的途徑,育人是教師教書的根本。英語教學也應如此,只有通過更加具備情懷的教師通過語言方式打造出更多熱愛生命的健康靈魂。所以,只有把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融入到小學英語教學內,才可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品德與綜合素養(y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