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富 范華
[摘要] 目的 探究復發(fā)性尿路感染臨床細菌檢驗、藥敏以及治療情況。 方法 方便選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該院經診斷確診為復發(fā)性尿路感染的患者60例納為該次參研的對象,對所選患者的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所有研究對象均采取藥敏試驗以及尿液細菌培養(yǎng)試驗,依照試驗獲得的結果對患者實施對癥臨床治療措施。結果 該組60例患者中,尿細菌檢驗結果顯示陽性的患者有21例,在所選患者人數中的占比為35.00%,其中3例(5.00%)糞腸球菌感染,12例(20.00%)大腸埃希菌感染,4例(6.70%)合并支原體感染以及2例(3.30%)肺炎克伯雷菌感染。所有患者經針對性的治療后有效率為95.00%(57/60)。 結論 在臨床治療復發(fā)性尿路感染患者時,通過尿細菌檢驗對患者長期治療進行指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情況必要時可與患者藥敏試驗相互結合,依此選取抗生素,再通過分期治療的方式開展治療可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
[關鍵詞] 細菌試驗;復發(fā)性尿路感染;治療;藥敏試驗
[中圖分類號] R4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9(b)-0180-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nd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drug sensitivity and treatment. Methods 60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from August 2014 to August 2016 in this hospital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clinical data of 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subjects were taken drug sensitivity test and urine bacterial culture tes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asures for patients were implemented. Results Among the 60 cases, urin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21 cases of positive, accounting for 35.00% of the selected patients; 3 cases (5.00%) of enterococcus faecalis infection, 12 cases (20.00%) of escherichia coli infection, 4 cases (6.70%)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and 2 cases (3.30%) of kebolei pneumonia bacteria infection. 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the targeted treatment and the curative rate was 95.00% (57/60).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by bacteria in the urine test for patients with long-term treatment, when necessary, it can be combined with patients with drug sensitivity test, antibiotics then can be chosen, and the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by stages.
[Key words] Bacteria test;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Treatment; Drug sensitivity test
在臨床泌尿外科中,尿路感染屬于常見病[1],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通常患者一年內尿路感染的次數高于3次,便可確診為復發(fā)性尿路感染。由于病情較為復雜[2],臨床治療復發(fā)性尿路感染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無法確保起到根治的效果。為明確臨床治療復發(fā)性尿路感染的效果,現對該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復發(fā)性尿路感染患者60例實施藥敏試驗與尿細菌檢查,分析試驗的結果并采取對應治療措施,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組60例研究對象均明確為復發(fā)性尿路感染,所選患者中男性有7例,女性有53例,年齡最小29歲,最大71歲,年齡均值(50.08±4.73)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7年,病程均值(3.21±1.42)年。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所選患者經臨床診斷均確診為復發(fā)性尿路感染,且一年內疾病發(fā)作反復,次數超過3次;②病發(fā)前給予中成藥與抗生素治療后,患者復發(fā)情況未得到明顯改善;③近期(2周)治療后未痊愈。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心等器質性病變以及嚴重感染患者;②婦科疾病感染患者。
1.2 方法
所選患者在正式治療之前均采取尿細菌、真菌與支原體培養(yǎng),對于檢驗結果顯示為陽性的患者采取治療措施后每月需進行1次復查,同時在進行細菌培養(yǎng)時,有效指導患者進行藥敏試驗,分析尿培養(yǎng)的結果或者試驗的結果,選取抗生素實施分期治療。具體情況如下:①觀察指標:患者臨床癥狀;每周1次尿常規(guī)治療以及鞏固,每2周進行1次維持;檢查尿路情況,行常規(guī)彩超檢查,依照患者需求行膀胱鏡、腹部CT以及腎盂造影檢查;②觀察患者治療不良反應,每1~2個月進行1次血脂、血糖、腎功能、肝功能與血常規(guī)檢測;對于女性患者則需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加強胃腸道不良反應的觀察。
治療內容:①治療期:將抗生素依照正常的劑量給予患者治療,待到患者尿常規(guī)顯示正常,時間為1個月;②治療鞏固期: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劑量或者次數,確保尿常規(guī)正常維持1個月,若出現反復的情況,可視為治療期進行對應治療,將治療時間納入在治療期內;③治療維持期:減少抗生素使用為每晚1次,治療維持時間為3個月,若患者尿常規(guī)顯示正常則將其納入鞏固期。④治療觀察期:抗生素停止應用,時間為6個月;若患者尿常規(guī)顯示反復,可納入維持期,將維持期治療延長至少6個月。
1.3 療效評價
痊愈:患者臨床細菌檢驗結果顯陰,且癥狀完全消失,藥物停用后尿常規(guī)結果完全正常且時間維持超過半年;好轉:細菌檢驗顯陰,癥狀接近消失,尿常規(guī)檢查接近正常水平,偶有白細胞異常情況;無效:治療期間患者尿白細胞水平高于10 HP或尿路感染出現復發(fā)情況。其中有效率=痊愈率+好轉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對該次研究獲得的實驗數據進行收集與整理,并將整理好的數據納入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中展開處理,其中計數資料通過率(n%)表示,組間差應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檢驗結果
該組所選取的60例患者中,通過尿細菌檢驗后顯示陽性的例數為21例,所占比例為35.00%(21/60),其中糞腸球菌感染的患者有3例(5.00%),大腸埃希菌感染的患者有12例(20.00%),合并支原體感染的患者有4例(6.70%),肺炎克伯雷菌感染的患者有2例(3.30%)。具體數據可參見表1。
2.2 治療效果
經抗生素治療后,治愈患者有33例,占比為55.00%(33/60),好轉的例數有24例,占比為40.00%(24/60),治療有效例數為57例,因此治療的有效率為95.00%。
2.3 藥敏試驗情況分析
①糞腸球菌:對于青霉素類的抗生素有藥敏反應,但對于沙星類的抗生素無藥敏反應。②大腸埃希菌:對亞胺培南與美羅培南有藥敏情況,而對帕拉西林他唑巴坦與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有輕微藥敏反應;對于頭孢呋辛鈉、阿莫西林藥敏反應較高;接近100%的尿細菌對于復方磺胺甲硝唑存在耐藥性,并且部分對于丙環(huán)沙星存在耐藥性。③肺炎克伯雷菌:對于培南雷的抗生素有藥敏反應;對頭孢克洛、環(huán)丙沙星以及磺胺甲硝唑存在耐藥性。
3 討論
該研究中對復發(fā)性尿路結石患者采取了藥敏試驗與細菌檢測,研究結果顯示在所選感染患者中,糞腸球菌感染率為5.00%,大腸埃希菌感染率為20.00%,合并支原體感染率為6.70%,肺炎克伯雷菌感染率為3.30%,從中不難看出復發(fā)性尿路感染患者大部分均為大腸埃希菌感染。經研究相關資料顯示[3],大腸埃希菌耐藥藥物過多,因此其耐藥性比較高。如果抗生素長期應用在復發(fā)性尿路感染患者臨床治療中,一方面可引起耐藥性產生[4],另一方面還可導致諸多不良反應,基于此點,在對復發(fā)性尿路感染患者治療時需確保抗生素的選取具有高效性[5],防止耐藥現象出現[6],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如此方可確保治療的效果。
石鳳娟[7]的研究指出,在臨床治療復發(fā)性尿路感染患者時需明確其患病原因,在治療時給予抗生素藥物可獲得可觀的效果。藥物治療時需提高藥物科學性與有效性的意識,避免藥物濫用帶給患者不良后果。該研究發(fā)現患者治療的有效性高達95.00%,與姚靈芝,許徐娟,陳春琴等[8]研究結果顯示的治療總有效率94.2%相比基本上一致,表明大腸埃希菌與革蘭陰性桿菌為尿路感染病原菌最主要的兩種類型;復發(fā)性尿路感染可行分期治療措施,通過分析患者具體的時間需求提供給其有效且充分的治療,確保提高治愈率;并且對于需求不同的患者可使其治療周期減少。
綜上所述,對于復發(fā)性尿路感染患者治療時,通過尿細菌檢驗的方式有較大的限制性,因此在必要時可聯(lián)合藥敏試驗的具體結果選取抗生素,采取分期治療的形式輔助治療措施能夠確保臨床治療有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 簡桂花,賈平,汪年松,等.復發(fā)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和藥敏情況及治療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3,14(2):127-130.
[2] 左艷,辜杰,曾凡英,等.復發(fā)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和藥敏情況及治療分析[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3,21(z2):44-45.
[3] 劉敏,董井偉.復發(fā)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和藥敏情況及治療分析[J].大家健康,2016,10(10中旬版):51.
[4] 田玉梅.復發(fā)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和藥敏情況及治療研究[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8):227-228.
[5] 陳瑞軒.臨床分析復發(fā)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細菌檢驗與藥敏情況[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7,9(1):128-129.
[6] 詹長欣.復發(fā)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和藥敏情況及治療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5,35(40):286-287.
[7] 石鳳娟.復發(fā)性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和藥敏情況及治療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22(15):173-174.
[8] 姚靈芝,許徐娟,陳春琴,等.復發(fā)性尿路感染患者行細菌檢驗及其對藥敏情況的影響[J].大家健康,2017,11(4下旬版):43.
(收稿日期:2017-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