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婷婷
農(nóng)村由于受經(jīng)濟、體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程度相對城區(qū)有一定的差距,從而農(nóng)村小學生的整體生活水平也較城區(qū)小學生有一定的差距。在對農(nóng)村小學生開展的實地調(diào)研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主要存在學習壓力大,學習很累,課堂缺少趣味性;很少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感覺老師不喜歡自己;因為成績不好而自卑,不敢和同學交往;性格內(nèi)向,缺少朋友等問題。因此,針對上述問題,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筆者認為,應(yīng)該用不同于城區(qū)學校的教學方法,需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生活、學習等方面的關(guān)愛。
一、對學生多一些寬容和愛,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幸福
對學生多一些寬容和愛是提升課堂幸福感的前提。聽過這樣一則故事,北風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無論怎樣強烈,行人只是將衣服越裹越緊;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就熱得脫掉大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寬容是一種強于懲戒的力量。教育學生同樣如此,每一個孩子在內(nèi)心深處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鼓勵和喜愛,老師對孩子一味的批評只會讓學生越來越自卑,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是個不被別人喜歡的人,久而久之,厭學、自暴自棄的行為就產(chǎn)生了,孩子的心靈漸漸籠上了陰霾,幸福的感覺離他只會越來越遠。老師作為孩子成長中接觸時間最久的人,老師的態(tài)度對學生心靈產(chǎn)生的影響至關(guān)重要,所以我們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多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肯定,對于他們的缺點要耐心教育,悉心引導,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愛他的。只有在充滿愛的師生關(guān)系中,學生才不會恐懼老師,不會恐懼學習,學生也才能打開心房,放下戒備,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感受學習帶給他的幸福和快樂。
二、對自己多一些提升,讓學生在學習中經(jīng)歷幸福
教師提高自身能力是提升學生課堂幸福感的保障。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經(jīng)歷幸福呢?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提升個人魅力以及教學方法上多下工夫了。首先,老師要與時俱進,做“潮”老師,跟上社會變化的步伐,跟上學生的步伐,了解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能和學生聊到一起,用鮮活的個性吸引學生,親其師,進而信其道。其次,要更新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一碗水”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代教育的需要了,現(xiàn)在的老師需要“一江水”,教師既要精通自己的任教學科,還要涉獵其他學科知識,這樣才能滿足學生膨脹的好奇心,學生才會對老師產(chǎn)生仰慕欽佩的感情,才會更親近老師。最后,老師要用學生先進的教學手段,把知識有效傳輸給學生,教學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創(chuàng)設(shè)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接下來老師要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非知識的灌輸者,要啟發(fā)、引導學生去思考,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老師再來點撥、解惑,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他的活動,他才會參與到學習中去,而不是被動機械的接受知識,這樣學生就能在學習中感受知識形成的過程,感受到知識也是富有生命力的,也會為自己創(chuàng)造的學習成果而感到自豪,這樣他就在學習中經(jīng)歷幸福了。
三、對學生多一些品格教育,讓學生在學習中沐浴幸福
對學生多一些品格教育是提升學生學習幸福感的有效手段。品格教育也就是思想教育,我們老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可見傳授知識與培育學生良好的思想品格素養(yǎng)是同等重要的,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注重雙管齊下,兩手齊抓,要加強對學生的品格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學習觀,幫助他們養(yǎng)成健康、健全的性格和心理,這樣他就會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就會積極主動,熱情高漲的對待自己的學習,并在學習中沐浴幸福。這樣學習對于他就不再是沉重的枷鎖,而會變成靈巧的拐杖,在學習中就會少一些消極情緒,多一些激情努力了。我們開展品格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通過召開主題班會、家長會、觀看勵志視頻、表演情景劇、個人才藝展示等形式,當然對學生的品格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教師日積月累,持之以恒。
在小學階段,獲取知識固然重要,但我認為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幸福和快樂更為重要。很難想象,一個從小學階段就害怕學習,恐懼老師的孩子,他未來的人生怎么閃亮、明艷的起來?所以,老師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幫助學生擺脫痛苦的困擾,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快樂幸福的情感中暢游知識殿堂,收獲知識財富,收獲屬于他們?nèi)松木褙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