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蘭++張彥虎++高波
【摘要】目的 觀察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法對頸動脈斑塊患者的凝血因子活性(R值)、纖維蛋白原水平(K值、α角)、血小板功能聚集功能(MA值)的影響,以探討其對頸動脈斑塊的治療作用。方法 將頸動脈斑塊患者1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給予頸動脈斑塊的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用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中藥(我院經(jīng)驗方動脈斑塊湯),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及治療前后血漿血栓彈力圖(TEG)所測的R值、k值、α角、MA值、等指標變化。結(jié)果 治療組有效率為93.3%(92/80),高于對照組73.3(72/80)(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所測的R值、k值、α角、MA值、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指標較治療前有顯著改善(P<0.05),但治療組R值、k值低于對照組,MA值、α角高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法可使頸動脈斑塊患者血漿中凝血酶原活性減弱、纖維蛋白原水平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功能減弱。對凝血酶原活性、纖維蛋白原水平、血小板功能的干預可以預防和治療頸動脈斑塊形成。
【關鍵詞】頸動脈斑塊形成;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法;凝血酶原活性;纖維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聚集功能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5..02
研究表明頸動脈斑塊形成患者的血液呈持續(xù)高凝狀態(tài),可導致頸動脈斑塊形成。中醫(yī)認為此病是氣血運行不暢,使淤血、痰濁阻滯于經(jīng)脈。與血瘀痰凝癥有密切聯(lián)系。因此,本研究觀察了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法對頸動脈斑塊患者的治療作用,并且從凝血酶原活性,纖維蛋白原水平、血小板功能等探討頸動脈斑塊形成的機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6月~2016年6月北京北亞骨科醫(yī)院內(nèi)科的頸動脈斑塊形成患者16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法加常規(guī)西藥治療)和對照組(常規(guī)西藥治療),各80例。治療組男52例,女28例,年齡50~79歲,平均年齡(66±13)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2)年;對照組男54例,女26例,年齡51~78歲,平均年齡(66±12)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2)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頸動脈超聲檢查,局限性內(nèi)-中膜厚度>1.5 mm[1]。血栓彈力圖R值、K值低于正常水平,MA值、α角高于正常值。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診斷標準;(2)年齡50~80歲;(3)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腦出血史的患者、嚴重消化道潰瘍、血液病、宮血、近期大手術史、嚴重肝腎病等患者。
1.4 方法
兩組患者常規(guī)治療包括用瑞舒伐他汀鈣降低血脂、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抑制血小板聚集、用蚓激酶腸溶片降低纖維蛋白原水平。用華法林抑制凝血酶原活性。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本院經(jīng)驗方動脈斑塊湯。心理方面:讓患者認識到:頸動脈斑塊形成后,雖然早期可有頭暈或者沒有明顯不適感覺,嚴重者可出現(xiàn)暈厥。
1.5 血栓彈力圖監(jiān)測
患者于治療前后在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靜脈血液監(jiān)測血栓彈力圖,記錄R值、K值、α角、MA值(YZ5000型半自動血栓彈力圖儀,采用物理和化學的方法檢測血液凝固狀態(tài)
1.6 療效判斷
頸部動脈彩超檢查斑塊消失或者縮小。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 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有效率療組有效率為92%(92/100),對照組有效率為72(72/100),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4.32,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R值、K值、α角、MA值結(jié)果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指標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指標均較治療前有顯著改善(P<0.05)。
3 討 論
中醫(yī)認為,頸動脈斑塊形成由氣血津液紊亂造成,和肝、脾、腎三個器官有密切關聯(lián)。情志失調(diào),飲食不節(jié),或者吸煙酗酒可傷及脾胃,直接影響臟腑氣機的正常運行,而致氣滯、血瘀、痰阻。氣機阻滯可導致津液流通失調(diào),氣不行津,津液停聚,聚濕生痰。血澀不行,停而為瘀,致痰瘀互結(jié)。痰瘀可進一步影響氣機的升降出入,加重氣滯,如此反復形成一個以痰瘀為主的惡性循環(huán)[2]。因此,對于頸動脈斑塊形成的治療,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是關鍵。為此,本實驗采用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法治療頸動脈斑塊形成,同時也適合用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和腦梗死患者。實驗結(jié)果顯示,雖然兩組治療后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但是治療組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治療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頸動脈斑塊形成患者血凝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 美國放射年會超聲會議公布的頸動脈診斷及診斷標準(2003年).
[2] 王 毅.頸動脈斑塊形成的中醫(yī)藥辨證論治研究進展[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7):147.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