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小庭
[摘要]當越來越多的新方法、新媒體被引入到大學的日常教學中時,我們猛然發(fā)現色彩構成在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教學效果的展示方面似乎已經停滯了很久。“老師教、學生學”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只能作為教學的一部分,尤其在動畫專業(yè),考慮到色彩搭配與色彩運用的不同,更需要青年教師進行在色彩構成教學中進行新的嘗試與探索。本文從色彩構成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中尋找問題,并試圖通過改變教學手段、提高感性認識和學會運用色彩構成知識這幾個方面來解決問題。
[關鍵詞]色彩構成 動畫 教學方法 創(chuàng)新探索
“哇,原來色彩可以這樣搭配??!”“果然是的,這樣顏色搭配起來效果更好!”這是在筆者的色彩構成課堂上經常能聽到的反饋。同樣也是在這個課堂上,學生與教師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識——學——用”的過程,從對色彩構成懵懵懂懂、不甚理解到學會并運用基本的色彩搭配,一步一步從理性的教學中掌握對色彩感性的應用。
自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三大構成課程被引入我國,構成教學成為了高校設計教學的基礎課程。不僅在國內,在鄰國日本、設計強國美國,老師們都注重在色彩構成課中強調色彩訓練的基本理論、培養(yǎng)學生對色彩的感受性和分析性、培養(yǎng)獲得深層視覺經驗的能力。在我國高校中,設計是一個大范疇,其中有許多不同的分支,而色彩構成是設計類基礎課程中重要內容。隨著專業(yè)的細分,專業(yè)教學的研究領域和教學內容、教學方向各有不同,色彩構成要面對的“任務和作用”也各不相同,如何將色彩構成的內容向不同專業(yè)教學內容靠近、將色彩構成的知識點與專業(y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相結合,是課程內容改革的重要舉措。
動畫作為近年來備受關注和投入的專業(yè),正在經歷著熱潮過后的反思與改革。它有無限的潛力也有著巨大的市場,但是動畫的高校教育在我國還顯稚嫩,尚未能像其它設計專業(yè)那樣形成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尤其像色彩構成這樣的專業(yè)基礎課,依然延續(xù)著以前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很明顯,這樣的教課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新媒體時代下動畫專業(yè)學生和教師的需要,急需要改變。
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需要改進
在很多老師和學生的印象中,色彩構成的上課是比較無聊的。正如筆者上的第一堂色彩構成課,學生們拿著筆記本走進教室,挑選看得清黑板的座位坐下,等著老師講完課布置回家作業(yè)。老師上課講色彩構成三要素,分析其理論要點、通過布置作業(yè)來判斷學生是否掌握這些要點。這種“老師講、學生聽、回家做”的模式已經延續(xù)了幾代學生。而這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很難真正讓學生認識色彩構成、理解色彩構成并且掌握色彩的搭配。
課后作業(yè)的形式落后,大部分還停留在“手繪+繪畫紙+顏料”,雖然調色對于提高學生理解色彩的調和以及學習色彩技法的運用有一定幫助,但是形式太過單一,且學生容易陷入只要會調色就能完成作業(yè)的怪圈中,而不是通過色彩的搭配來感受色彩、感受色彩構成帶來的情感體驗。教師對于學生評價標準比較單一,即課后作業(yè)與考試,而對于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于色彩搭配的方法以及色彩的情感表現,卻沒有衡量的標準。
傳統(tǒng)的色彩構成教學與動畫專業(yè)的要求并不完全符合。我們熟悉的動畫片中,設計師們通過人物造型的色彩搭配、場景色彩的渲染來體現影片的不同風格、體現影片的不同段落,表現不同的情感。動畫色彩更需要通過不同的色彩搭配來展現人物個性、故事脈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重要信息。但是在傳統(tǒng)的色彩構成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因為專業(yè)的不同而挑選合適的、需要的內容進行教授,依然還是根據統(tǒng)一的教學內容授課,導致學生學完了這門課程,真正到運用的時候卻發(fā)現無以可用。
二、動畫的色彩構成教學探索
首先搞清楚學什么,才能明白教什么。色彩構成學什么?色彩構成是把色彩諸要素,按照美的原則進行搭配,獲得符合功能與目的的色彩審美價值的色彩設計。這里不僅包括空間藝術的色彩搭配,同時也包括時空藝術的影視色彩搭配,但最終的目的是要體現作者的意圖。由色彩構成的定義可以看出要學習的最重要內容就是色彩的搭配,其目的是體現作者的設計意圖,因此教師的教學內容也由此而來。
1.從生活中的事物人手,學會觀察生活、記錄生活。教師和學生一起,發(fā)現身邊的事物,從這些熟悉的事、物、現象中發(fā)現美;從眾多優(yōu)秀的設計作品中尋找美;從電影、動畫片中關注美;并且學會從中提取主要的顏色,制作成色譜,用調色的方式呈現出來。如色彩構成的第一堂課,筆者通過生活中的事物開始,從光的原理開始,講述了生活中的色彩運用和設計中的色彩運用,引出了三原色的概念。通過三原色與單色的調色練習,為后續(xù)的色彩構成三要素打下基礎。這樣既能夠讓學生輕松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也能更容易理解色彩的巨大影響力。平時我也鼓勵學生大量地欣賞電影,從中發(fā)現色彩的魅力與表現力,初識色彩構成在動畫電影中的作用。
2.理論講解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前人們總結的色彩構成的理論知識對于初學者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經驗之談,但是只有理論沒有實踐,一切都只是紙上談兵。動畫專業(yè)的學生需要通過各種不同的調色訓練,以達到熟悉色彩、運用色彩的目的。在調色的基礎上,教師能更加直觀地講解色彩構成三要素,當學生對某個概念有疑問的時候,可以借助之前的調色作業(yè)進行對照講解。學生在做作業(yè)的過程中,同時能對上課時老師講解的理論理解。除了調色訓練,根據色彩構成的色相、明度和純度的不同內容講解,教師可以通過有趣而貼近生活的主題來要求學生完成不同的作業(yè)。以往的色彩構成教學,偏重理論講解所有的作業(yè)都是圍繞著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實際運用的重要性。學生們在拼命完成作業(yè)之后,并沒有切實掌握色彩的運用與搭配方法。因此在課程內容的改革中,筆者將構成作業(yè)的名稱由原來的“色相對比”、“純度對比”等,改為“生活給了我什么”、“驚喜的配色”等。這樣的調整給了學生更大的想象與發(fā)揮的空間,也讓他們在學習之余調動自己的積極性,全身心融入到色彩構成的學習中。
3.到肌理中尋找學習色彩構成的快樂。材料、肌理,是生活和經驗給予創(chuàng)作者最好的禮物。材料,作為構成的最佳中介物,本身擁有不同的紋理、色彩,同時也有點、線、面的構成元素融入其中。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表面肌理感受、有不同的色彩表現,通過不同的構成方法能呈現出超出材料本身的視覺感受。這種視覺感受帶給學生的有興趣與未知,學生通過“看”材料、“摸”肌理,能夠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和潛力。endprint
如同繪畫中的色彩與線條,肌理帶給觀眾的視覺感受不止停留于畫面中,更能夠影響人們的觸覺感受和心理,不僅滿足視覺美的需求,還能通過視覺傳達出心中的情感,同時體會人物之上的材質肌理帶來的或粗糙或細膩、或普通或珍稀的感受。將在生活中尋找到的各種肌理效果運用到動畫中,豐富了動畫的視覺效果,其藝術風格也更加多樣化、獨特化。
在設計作品時,除了使用電腦或者手繪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不同的材料和肌理進行色彩搭配練習。材料本身的色彩與奇思妙想的創(chuàng)意結合在一起,搭配不同的觸覺和視覺的肌理感受;利用點、線、面的構成法則,可以從中獲取設計創(chuàng)作靈感的素材,發(fā)掘材料更深層次的內涵與自身的審美價值,以創(chuàng)造出別出心裁的色彩構成作品。在尋找和收集材料的過程中,也訓練學生了解材料對色相、明度和純度的影響與作用,進而在觀看動畫影片的過程中,通過單個畫面中色彩搭配的分析與材質肌理的分析,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方位理解動畫中的色彩構成的作用。
在布置相關內容作業(yè)的時候,筆者考慮到在平面的視覺感受之外,通過不同的材料,學生還能學習三維立體的材料在色彩構成中表現。因此作業(yè)的要求為“按照其原有的材質,選擇合適的色彩構成方法,為已有的動畫人物重新設計一套服裝”,“挑選一幅自己喜歡的世界名畫,用其他材質和肌理效果將其重新表現出來,繪制的媒介不僅僅是畫紙,也可以是各種新媒介”。利用色彩在不同的肌理表面上都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考驗學生能否選擇合適的材質和肌理表現出這幅名畫在色彩構成方面的特點。
4.根據專業(yè)特點選擇適合的訓練方法。動畫專業(yè)對色彩構成訓練的特點在于運用,要掌握色彩搭配的方法,明確不同的色彩搭配在不同場景的表現、劇情的推動、氣氛的烘托、人物性格的表現以及影片節(jié)奏的掌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訓練色彩構成已有的色相、明度和純度之外,還要學習色彩的心理以及不同色彩情感的傳達與表現。
色彩心理透過視覺開始,從人的知覺、感情從而到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應與變化是極為復雜的。不同的色彩給人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有些顏色給人以輕快,活潑之感,而有些顏色則給人以沉重,陰郁之感,我們在了解到色彩帶給我們不同的心理感受的同時,便可以利用色彩這一特性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例如在課程中,筆者講解紅色的色彩特點與運用:紅色代表血、夕陽、火、熱情與危險,它容易引起注意、興奮、激動、緊張感,其視覺強度較大。紅色在我國長久以來被人們所喜愛,他時常在節(jié)日喜慶的時候被人們采用,作為歡樂、慶典、勝利的裝飾色,然而在西方它卻往往表現為血腥與危險的信號。我通過電影《紅高梁》《哪吒鬧海》與《鬼媽媽》等幾部風格、類型完全不同的影片,舉例說明紅色在視覺、心理、東西方文化中的不同表現與作用,以及不同的色彩在劇情推動與情感烘托中的作用。不僅僅是感受影片中的整體色彩風格,對于某一個定格的畫面,結合材質與肌理,筆者也分析其色彩構成法則的運用、色彩的搭配方法與視覺表現的特點。通過實際影片的欣賞,幫助學生理解色彩構成在營造影片意境、推動影片劇情發(fā)展以及在不同人物的性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
練習是不可或缺的,筆者在這一部分教學中安排的課后練習為色調訓練,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電影,以此為基礎,從中提取一組可供應用的色譜,再用這組色譜進行色彩面積組合練習。學生根據影片中色彩的不同比重,根據重要性排列出色彩,利用這些色彩完成色彩面積的組合,表現不同的視覺感受、表達不一樣的情感。通過這樣的練習,能夠訓練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運用色彩搭配的能力,同時也能提升對于美的認識。
小結: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新媒體的不斷發(fā)展,色彩構成教學方法與內容也隨之悄然發(fā)生轉變,不再拘泥于枯燥的理論學習與單調的手繪作品,色彩構成教學在傳統(tǒng)與現代中尋求平衡點,也尋求創(chuàng)新教學的融合與突破。從前人理論的總結中,教師要結合專業(yè)的特點與要求,重新規(guī)劃和制定屬于本專業(yè)的色彩構成教學內容與訓練內容,使學生從學習中找到創(chuàng)新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靈活的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豐富課堂內容,提升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力,由此培養(yǎng)更加符合動畫專業(yè)需要的、具有創(chuàng)作能力的學生。
(責任編輯:劉小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