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陶繼新
教師不讀書 是沒活出教育的滋味
文 | 陶繼新
老師和其他人一樣,需要空氣、陽光、水、食物等,沒有這些就沒有辦法生存。但作為老師,還要有一個生存的必需,即讀書。因為在某種意義上,老師是智慧的傳遞者,精神的鍛造者,有著特殊的歷史擔當。
孔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周游列國14年,經(jīng)受了很多的磨難,甚至有生命的危險。他到匡這個地方時被當?shù)厝藝Я?,為什么會被圍困呢?因為孔子長得很像陽虎(魯國人,曾掠奪和殘殺匡地人)??鬃訋е茏觼淼竭@個地方后,當?shù)厝艘詾殛柣⒂謥砹?,所以他們把孔子圍起來,想殺之。很多人很擔心,特別是他的弟子??鬃硬粌H不擔心,還說了一句話,“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大概意思是這樣的,周文王已經(jīng)死了,文化難道不在我孔子這里嗎?如果上天要毀滅這文化的話,那我就不可能掌握這種文化了;如果上天不想毀滅這文化,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樣呢?孔子是何等的氣魄??!
這里面有一個“文不在茲乎”,意為“文化難道不在我這里嗎?”因為孔子也是老師,老師在我們的心目當中就是文化的擁有者和代言人。然而,老師們要想有資格說出“文不在茲乎”這句話,那就要不斷地讀書,來豐富自己的智慧。從這個角度來說,讀書是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
很多老師喜歡看《簡·愛》。簡·愛這個女主人公的真誠、善良、自尊、自愛、自強等形象就會潤物無聲地走入你的心里,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讀書是思想境界的提升,心靈的升華。所以,我認為所有的好書都是可以鍛造我們的人格的。那老師呢?恰恰需要一種高尚的人格,從這個視角講,讀書也是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蔽覀冮喿x大師的作品很難達到大師的水平,但是我們可以達到大師水平的中層;如果我們讀中層的書,就只能在下層徘徊了。
陸游有一句名言,“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所以,我認為老師們除了讀教育類的書,還要讀教育之外更高層次的書。在這種情況下讀書的話,你就會像蘇東坡說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那樣,達到一種特殊的人生境界。有人會問,讀教育之外的書跟我們的教學有關系嗎?太有關系了,它和你的生命、人生有關,而教學過程也是生命的過程。經(jīng)典,都是向大師學習的。我認為,如果“取法乎上”,你的生命狀態(tài)肯定不一樣。
現(xiàn)在的書有優(yōu)有劣,有上有下,魚龍混雜,泥沙俱下。讀書,如果你不關注它的走向,不關注它的規(guī)則,只是一味的讀書,你可能暫時地感到很有興趣,但是若干年之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跟讀經(jīng)典書籍的人是有天壤之別的。為什么?因為如果你讀最高層次的書,你就是一直在向大師看齊,向他學習,聽他上課。所以,我認為讀好書相當于拉長你的生命。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蔽疫€主張老師們做一個生命成長規(guī)劃書。
什么是經(jīng)典?所謂的經(jīng)典就是“吹盡狂沙始到金”之“金”。大浪淘沙,時光流逝,仍然能留存在思想和文化品德里的精神產(chǎn)品,完全可以把你改變。
古代的經(jīng)典很難讀。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如果能把它背誦下來,那意思基本上就明白了。在這上面,我有好多的教訓和經(jīng)驗。我系統(tǒng)地讀了兩遍《論語》之后,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我只能讀懂字面上的一點意思,甚至有的連字面上的意思也讀不懂。后來到山東教育報刊社工作,我又讀了兩遍,字面上的表意了解稍微多一些了,但是我覺得孔子的思想依然離我很遙遠。在我49歲這一年,我突發(fā)奇想:把它背誦了怎么樣?我就把《論語》里面的80%打印下來,每天上班、下班就在車上背,這一年連續(xù)背了三遍,背完以后老師們可能想也想不到,我感覺到我的心靈能安頓下來了,以前是比較浮躁的,現(xiàn)在沒有那個感覺了。原來我寫一萬字的文章,大概需要5天,但是現(xiàn)在我最多需要三天,兩天基本完事,而且寫的質(zhì)量也比以前好了。我從這個地方受到啟發(fā)以后,就陸續(xù)地開始背書,從1965年到1966年這一年,我把《大學》《中庸》和《周易》背得滾瓜爛熟。記憶力不行,怎么辦?我就利用每天早上上山鍛煉時,在上山的路上開始背,背了一遍再背一遍,反復地背,然后再轉到另一個視野。既要讀又要背,這是針對古代經(jīng)典。
現(xiàn)當代經(jīng)典不一定這樣。比如《魯迅全集》,我是1982年讀完的。有一些近似于經(jīng)典的也可以閱讀,比如臺灣李敖的《法源寺》,我建議老師們看一看,他從一個縱向的現(xiàn)實寫一個經(jīng)典的事件,蕩氣回腸,大氣磅礴,很有味道。讀了這些書以后,再來解決許多老師很困惑的問題——寫作,那就太簡單了。
“一書不盡不讀新書”,這個我很以為然。為什么呢?有的時候這一本書一旦讀透,其他好多書都打通了?!墩撜Z》,我到現(xiàn)在還不能說讀通,但我讀得差不多了,所以我再看《大學》《中庸》《周易》的時候,很多東西一下子就通了。
當今這個社會浮躁之風盛行,功利之心蔓延,本應當有一個寧靜的校園,但也受到浮躁和功利之心的侵染,好多老師的心靈也喧囂了,心靈喧囂了,你就不可能真正地走進文化,走進經(jīng)典文化當中去。
老子說,“輕則失根,躁則失君”,如果我們浮躁,那我們的根就會失掉。淡薄名利,我不是主張老師不要名利,而是不要看得太重,不是自己的不要爭。
曾經(jīng)有一個老師給我發(fā)了一條短信,他說,“陶老師,我現(xiàn)在要評職稱了,沒有文章,你能替我寫一篇嗎?”我立刻給他打了一個電話,把他批評得很厲害。我說,“我給你寫一篇可以,但是你把我的人格給侮辱了”。
老師們?nèi)绻@樣的話,那他平時教學生的時候會是怎樣?真正有大師情懷的人,對名利都是看得很輕的。
我采訪過很多人,從我采訪的陳寅恪,到一般的老師,甚至學生,再到杜維明這樣的世界級大師,我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就是“人得把心靜下來”。所以,我經(jīng)常說“安頓心靈”,如果心靈不安頓,你想做好就太難了。
讀書和教學是互相促進的,所以我就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換了一下,“讀書破萬卷,教學如有神”。我盡管教學的時間只有三年半,但是給我一個突出的感受是,如果一個老師不讀書,你就是把教材背得滾瓜爛熟,你也只會是一個傳聲筒,而且你會很痛苦,學生聽著也會毫無味道。但是當你有了豐富的文化底蘊之后,你就會形成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話語系統(tǒng),你再看教材的時候,不正確的地方就可以糾正,你再談起來時那就是屬于你的精神產(chǎn)品了。
我1989年采訪了于漪,我認為于漪老師太了不起了。第一次采訪,是在她家里,第二次是在學校里。我在那里停了一周的時間,不管我問于老師什么問題,她都可以回答得不徐不疾,恰到好處;而且她的語言特別美,就好像潤色過一樣,像山間流水一樣叮咚作響,怦然而出,給人一種特殊的美感。她做報告的時候基本上沒有課件,但是她可以講得神采飛揚,還有內(nèi)在的邏輯鏈條。如果我們聽于老師的課,那絕對是一種美的享受,甚至一個小的提問都能獲益無數(shù)。
比如講《孔乙己》時,她提問,“有人說,古希臘的悲劇是命運的悲劇,莎士比亞的悲劇是人物性格的悲劇,易卜生的悲劇是社會問題的悲劇??戳吮瘎?,使人淚下。《孔乙己》這篇小說寫了孔乙己悲劇的一生,可是我們讀了以后,眼淚不會奪眶而出,而是感到內(nèi)心一陣痛楚。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孔乙己的悲劇是在笑聲中進行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劇,到底是命運的悲劇,性格的悲劇,還是社會問題的悲劇呢?”
茅盾,文學大家。他的《子夜》橫空出世以后,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成為了一顆璀璨的明星,它的語言太美了。何也?往深處探究一下,他把《紅樓夢》一字不落地背誦下來了?!都t樓夢》是以厚重的文化積淀和個性化的語言,樹起了中國小說史上一個前無古人的豐碑。他背了以后就融化進了自己的血液。
巴金也是。巴金老師在世的時候,曾經(jīng)有記者采訪他,“巴老你的語法是怎么學的,給我講講,因為我看了你的書后,覺得它太符合語法規(guī)范了!”誰也沒有想到巴老是這樣回答的:“我沒有學過語法,我到現(xiàn)在還不知道什么是語法?!边@個記者說,“不可能,您那個《家》我都看了,太符合語法規(guī)范了,不可能沒有學”。巴金老師說,“我就是沒有學”?!澳悄淖髌吩趺磳懗鰜淼??”他說:“我把《古文觀止》連續(xù)背誦了幾遍之后,再加上生活我就寫出來了?!?/p>
《古文觀止》是中國古代最經(jīng)典的散文集大成。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諸葛亮的《出師表》,包括先秦散文《鄭伯克段于鄢》都收錄其中,王陽明的也收了一些。這些背了以后,他才寫出了好的文章。這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為什么他沒有學語法,反而符合語法規(guī)范?優(yōu)質(zhì)語感太重要了。
每個老師都要形成自己的優(yōu)質(zhì)語系,就是你以后不用考慮語法動賓搭配當不當,邏輯關系是并列還是交叉,大量的閱讀可以幫助你形成優(yōu)質(zhì)語系,然后你說任何話寫任何文章,就都符合語法了??鬃诱f“從心所欲,不逾矩”,我們要達到這種程度才行。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弊x書能夠讓你的心靈寧靜致遠,而且使你寵辱不驚。大自然有風和日麗,也有雷鳴電閃,這就是大自然的內(nèi)在和諧。人一生當中也是這樣,有成功肯定也有失敗,有順境肯定也有逆境,有得就有失,成功失敗順逆得失,恰恰就成就了你一生的鏈條,誰也打不斷。所以當我們?nèi)〉镁薮蟪晒Φ臅r候,千萬注意不要忘乎所以,因為它本該如此;當你遭受巨大挫敗的時候,也要照單收下,悅納它。這時候,我們的心靈狀態(tài)就會發(fā)生改變。
讀書既然如此好,咱們就開始讀書吧!但是千萬記住,讀書需要堅持。好多人堅持不下來,明明知道讀書好,讀好書好,可是讀著讀著就受不了了,前功盡棄;只有一直堅持,才能讓讀書成為習慣,像吃飯、睡覺一樣。但是我認為這并不是讀書的至高境界,讀書的至高境界應該是審美??鬃佑幸痪湓挕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你一讀就快樂,你還累嗎?當你把讀書真正當成生命的一部分時,特別是把讀書的走向掌握好,一直在讀書,你還能不堅持嗎?每個老師通過讀書,特別是閱讀經(jīng)典,都能夠提升自己的生命質(zhì)量。
要讓自己當前幸福,一生幸福,就請從讀書開始吧!
讀書和教師的思維方式,話語系統(tǒng),生命狀態(tài),幸福指數(shù)都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人們經(jīng)常說,老師是讀書人,文化人。我認為,文化是很能改變?nèi)说模绻蠋焸兡軌虬呀?jīng)典文化內(nèi)化到生命中,那你的生命將會成為一道絢麗的風景。我想從這個視角與大家進行交流。
(作者系山東教育報刊社原總編輯、編審,中國教育報記者)